距离2019年高考还有56天,如何填报高考志愿马上就要成为考生和考生家长们面临的一个大难题。填报志愿的基础是考一个好的分数,但是多了解一些关于报考志愿时可以采取的策略还是非常有用的,这样也许可以让你能够把分数使用到极致,增加被自己心仪的学校录取的机会。目前,高校录取普遍使用平行志愿,那么什么是平行志愿呢?平行志愿录取的原则和步骤是怎样的,可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填报平行志愿呢?

  平行志愿是相对于原来的顺序志愿而言的,顺序志愿分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等。录取时依照志愿顺序投档,第一志愿录取完成后,如果没被录取,这时再看第二志愿能否录取,如果这时考生报的第二志愿已经被其他考生作为第一志愿录取满了,这个考生的分就是比第一志愿报这个学校的考生分数高再多,也是不能被录取的。而平行各个志愿是相对平行的,可能有人会说你说报六个志愿是平行的,可是这六个志愿的顺序总有先后啊,怎么是平行的呢,这个平行主要是从录取方式上来说的。

  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比如一个考生报了6个平行志愿,这时投档是从高分到低分投档。当该考生的分数可以投档要求时,系统就会根据他的志愿从院校一开始检索,如果符合条件就投档,如果不符合条件就检索考生志愿的第二个院校,如果符合条件就投档,如果不符合条件则再检索考生的下一个志愿院校。如果检索到最后一个志愿仍不符合条件,这一轮投档就结束了,只有等待填报征集志愿了。这和顺序志愿最大的不同就是如果考生的分数达不到投档标准,他第一志愿报了另外一个高分考生的第二志愿,他也是不可能比高分考生先录取到这个学校的。这就是分数优先的原则,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高分考生滑档的情况。

  由于是“分数优先”,所以报考某个学校时当然就要参考这个学校前几年的录取分数,但是每年的高考分数之间的可比性是很差的,不过这个学校录取的分数所在省内的排名次序却是可以比较的。所以考生当年高考的省内排名是填报志愿的最主要依据之一。当然,高考志愿填报都是有一些偶然性的,有的考生考的名次处于某一个好学校录取的边缘上,这时报不报这个学校呢?有的考生就会以稳为主,主动填报下一个层次的学校。而有的考生则会选择冲击一下,因为平行志愿的录取方式,只要分数达到一定程度,志愿填报有层次,一般不会出现滑档的情况,所以就出现了“冲、稳、保”的填报策略。

  所谓“冲、稳、保”的填报策略就是第一志愿“冲一冲”,在填报第一志愿填报自己心仪的层次高的但录取上可能有一定风险的学校,如果被录取那么就是最佳结果;而第二、三志愿则要“稳一稳”,既然第一志愿是冲,就必须做好第一志愿已经被高分录完了的心理准备,这就要保证后面的两个志愿是相对层次较好,但录取比较有把握的学校,以保证能有一个相对理想的录取结果;最后就是“保一保”,因为录取总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特别是如果志愿不服从调剂,那么现后几个志愿一定要填报保底的院校,以免滑档。

  这样根据“冲、稳、保”的原则所填报的志愿学校中要拉开一定的层次,以确保能够被自己的志愿学校所录取。当然冲的志愿和稳的志愿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重要的,这个还是要根据自己高考的排名做出合适的选择。为什么是平行志愿还要拉开差距呢?这是因为如果填报的学校不拉开差距,学校水平差不多,就会有许多分数差不多的考生都报。如果第一志愿没有投档,那么第二志愿可能会被分数你更高的考生作为第一志愿填报满了,那么你实际上就没有被第二志愿录取的可能性了,就只能在保底志愿里被录取了,这就不是理想的结果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