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韓蕾 王洪臣

  來源|野馬財經

  一張黑洞照片,撕開了圖片市場的版權“黑洞”。普通網友、明星大V、知名機構紛紛怒懟,政府部門連夜約談……幾個小時的發酵,視覺中國已淪爲“過街老鼠”。

  視覺中國之後,全景網、東方IC也相繼被扒。截至4月12日14點,前兩家自稱爲“全球性”“中國領先”的平臺官網仍無法打開。

  “關門”也不一定大吉。4月12日早間開盤,視覺中國(000681.SZ)一字跌停,封單超44萬手,本來近200億的市值,瞬間20億灰飛煙滅。

  無論視覺中國是否認同和在意,導致如今“灰飛煙滅”的背後風險實則早就經資本市場多方參與者輪番提醒過。

  野馬財經發現,視覺中國“黑洞事件”撩撥起全網怒火的背後,實則是曾經以“衛道者”自詡的交易平臺在資本和利益的裹挾之下,自身營銷模式異化得令上下游怨聲載道又啼笑皆非的事實。

  “皇帝新衣”式的幽默

  估計誰也沒想到,促使視覺中國這類交易平臺“皇帝新衣”暴露的竟是人類第一張黑洞照片。這一穿越5500萬光年的“無聲呼喚”,驚醒了苦不堪言的視覺內容消費者。

  4月10日晚9時,全世界翹首以盼的人類第一張黑洞照片正式公佈,衆多媒體、自媒體及其它公司紛紛準備奔走相告的時候,一條“黑洞照片是視覺中國版權”的消息讓大家神經陡然繃緊。

  “新媒體這行從業十年,前後供職過的公司,只有一家沒被視覺中國告過。”這條被廣泛傳播的留言解釋了人們緊張的原因。隨後好奇者前去諮詢視覺中國客服,結果顯示“購買後纔可以使用”這張黑洞圖片。

  圖片來源:微信截圖

  消息一出,立刻在網上引發熱議。儘管視覺中國隨後發佈聲明,但是網絡上各方的質疑邏輯愈發嚴密,思路更趨清晰。直到共青團中央官方微博加入陣營,將質疑再次引向高潮。

  “國旗、國徽的版權也是貴公司的?”4月11日下午A股收盤不久,共青團中央官方微博發起質疑。

  圖片來源:微博

  共青團中央發問之後,網友紛紛轉發、點贊,事件迅速登上微博熱搜頭條。隨後,百度、鳳凰網、蘇寧、南孚、招商銀行等多家企業也發表微博,稱視覺中國將自己公司logo設爲版權,“滑天下之大稽”。

  一時間,全網開啓了“搜索潮”,網絡上不斷曬出各種吐槽視覺中國的信息。

  據不斷被公開的信息顯示,視覺中國甚至將國旗、國徽、偉人頭像、歷史圖片等等均開啓收費模式。

  更具爭議的是,有網友爆料視覺中國竟然給472張臺北市的照片打上了“首都”標籤,而在給一張天安門照片標識關鍵詞時打上了敏感的詞彙。

  面對全網聲討,視覺中國於4月11日晚發表道歉聲明稱:關於國旗、國徽等不合規圖片,經查該圖片由視覺中國簽約供稿人提供,視覺中國作爲平臺方負有審覈不嚴的責任。其創始人柴繼軍也在當晚接受採訪迴應稱,這些照片很多都是供稿人上傳上來的,已經進行撤銷版權聲明。

  顯然,視覺中國此次惹下的風波,僅靠一紙道歉已無法平息。

  對於此事,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央媒陸續發聲。比如,新華網質疑“一個號稱以版權保護見長的公司,卻連國旗、國徽都明碼標價,直至公衆發現才匆忙糾正”“不能簡單一句審覈不嚴就搪塞過去”,同時呼籲“有關部門還要介入做進一步調查,給公衆一個交代。”

  《人民日報》官微在發了一張“不敢配圖”的評論,再次表達了對視覺中國的態度,“當版權保護成爲共識,沒有人否認攝影作品有著作權。問題在於,著作權是否真的成立?平臺有沒有淨化版權池?商業模式是否經得起推敲?”

  “賊喊捉賊”的“維權式營銷”

  “商業模式是否經得起推敲?”這句質問畫龍點睛。在還沒有形成如此衆怒的時候,視覺中國的商業模式已經在資本市場受到關注和質疑。

  比如,資本市場大V、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穎之前就在微博上公開表示:“侵權確實不應該,但這種漫天要價的商業模式更不應該,現在還變成了這家公司的核心商業模式,也是好笑了。我就不相信這樣勒索的商業模式能延續且能維持。等着吧,總有一天……”

  新華社旗下《上海證券報》在對視覺中國公司進行深度調查研究之後,於2018年9月初刊發文章《深度調查 | “視覺中國”,王者還是貢臣》對視覺中國的模式也提出質疑。

  該文章在結尾處寫到,“天下攘攘,皆爲利來。然而,在行業步入微利圖片時代,在各類競爭兇猛而來之時,這個看上去很美的中國第一圖片公司,已經悄然越過了商業公允性與個體獨立性的邊界。那些曾經風光借殼上市,爾後黯然滑落的A股公司,均講述過美妙資本故事,勾畫過超額估值幻夢,但該來的還是會來,一切都有塵埃落定之時。”

  確實,該來的還是來了。張穎預料的“總有一天”,原來就是2019年4月12日這一天。

  隨着《每日經濟新聞》的最新求證,市場才發現視覺中國公司在“賊喊捉賊”?

  據視覺中國網站顯示,黑洞照片源標識爲ESO(歐洲南方天文臺,The 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然而,ESO在給《每日經濟新聞》的回覆中明確表示:視覺中國的這種版權主張不合法,ESO從未,也不能將他們的圖片版權轉讓給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且視覺中國從未就黑洞圖片聯繫過ESO。

  《每日經濟新聞》官網截圖

  好一齣“賊喊捉賊”的把戲。

  爲了追逐利益,視覺中國還討巧地以版權資源爲籌碼搞“維權獲客、維權創收”。通過高舉“維護版權”的大棒,視覺中國推行着這種惹來衆怒的“維權式營銷”。

  何爲“維權式營銷”?這可以從2018年9月,深交所對視覺中國下發的一則關注函發現一些端倪。

  當時,因向原創網站煎蛋網索賠25萬及《上海證券報》刊發的《“視覺中國”,王者還是貢臣》一文,視覺中國收到了深交所的關注函。深交所要求其說明與煎蛋網簽署正版圖片授權合作協議中的銷售價格是否與市場價格明顯偏離等問題。

  圖片來源:上市公司公告

  在給深交所的回覆中,視覺中國寫下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作爲行業標杆,公司一貫本着促成有內容需求的‘侵權方’成爲長期的‘正版協議客戶’的原則,而不是靠訴訟獲得高額賠償。”

  也就是說,如果視覺中國向你發了律師函,可能最終目的並不是真的想告你,而是想給你個機會談個更爲長久的合作。畢竟,小魚小蝦亦或一錘子買賣只能賺幾萬塊,長期生意才能賺大錢。而面對這種“營銷方法”,侵權方最後往往只能無可奈何地接受。

  在此次視覺中國“黑洞照片事件”爆出後,知名法律博主唐有訟發文指出:一張普通照片從攝影師那裏買過來3-5元,好一點的多花點錢買過來,然後把這些照片放到網上讓你隨便使用,等你使用的多了,一張起訴狀送給你:賠錢!賠錢!

  另外,在一些視覺中國相關文章下方,不少自媒體人士甚至現身說法,指出視覺中國存在“故意把圖片放在一些網站給你用,而不顯著註明,等你一用就會找律師找你索賠,獅子大開口。”還有不乏“新京報評論”這類背靠傳統報紙的新媒體賬號稱:視覺中國“碰瓷”,能敲一筆是一筆。

  依靠網絡上廣爲詬病的“維權式營銷”,在此次事件之前視覺中國可謂“大殺四方”,不僅是自媒體公司,即便強大如騰訊、今日頭條等網絡巨頭也都曾吃過不少苦頭。

  雖然視覺中國言之鑿鑿,稱自己這樣做是爲了“消除負面影響,積極支持和推進版權保護”,但在許多業內人士眼中,這妥妥的就是一種“維權式營銷”。

  那麼,將“版權”“正版”掛在嘴邊的視覺中國又是如何對待攝影師的呢?《深度調查 | “視覺中國”,王者還是貢臣》一文中有相關介紹:

  以攝影師分成與業績指標問題爲例。作爲中國最大的圖庫,如何增厚利潤?壓低上游攝影師分成是最直接最粗暴的手段。據知情人士透露,視覺中國一般要求攝影師簽署獨家供圖合同,就算是獨家合同,給攝影師分成比例還是一降再降,目前分爲25%、30%、40%幾檔,其中25%、30%爲主流。而在銷售上,隨着競爭加劇,圖庫多采取年度套餐銷售的形式,這使得單張次圖片價格一降再降。

  一位視覺中國簽約攝影師現身說法,“攝影師拿到的單張次圖片分成最低到了2.75元/張,而且簽約攝影師沒有底薪,全部靠分成。”這種對待上游創作者的模式,直接“造成部分機構、攝影師不滿”。

  有業內人士指出,“維權獲客、維權創收”模式本質上是犧牲了真正權利人(攝影師)的利益,來實現圖庫利益最大化。

  倒在業績承諾最後一刻?

  那麼,視覺中國究竟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惹得其上游、下游都怨聲載道的情況下,自身卻能逍遙自在?

  公開資料顯示,視覺中國由媒體人李學凌和柴繼軍於2000年創辦的Photocome發展而來,是中國第一家互聯網版權圖片交易平臺,也是目前國內圖片行業唯一一家主板上市公司。據其2017年年報顯示,視覺內容與服務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當年業務佔比71.66%。

  視覺中國於2014年借殼遠東股份成功上市,彼時上市公司作價24.88億元向廖道訓等17名自然人收購其持有的華夏視覺(北京)圖像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華夏視覺”)和北京漢華易美圖片有限公司(下稱“漢華易美”)各100%股權。

  當時,廖道訓、吳玉瑞、吳春紅、柴繼軍、陳智華、李學凌等10名一致行動人承諾,兩家公司2014年-2018年扣非歸屬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15億元、1.63億元、2.23億元、2.77億元和3.29億元。2014年至2017年,標的公司均完成了業績承諾,2018年爲業績承諾最後一年。

  根據深交所資料,今天(2019年4月12日),視覺中國將有3.88億股限售股上市流通,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的55.39%,市值超100億元。截至目前,視覺中國還未發佈限售股解禁相關公告。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執掌視覺中國的董事長廖傑爲廖道訓之子、總裁樑軍爲吳春紅之女,兩人均爲外國國籍。其中廖傑爲加拿大國籍,樑軍爲美國國籍。

  視覺中國2018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2018年初至本報告期末,公司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2億元,較2017年同期增長35.31%,距離3.29億的業績承諾仍相差一億多。

  爲完成業績對賭,視覺中國可謂動了不少心思。據其2017年報顯示,公司專門研發了“鷹眼”系統,用來追蹤公司圖片在網絡的使用情況,實現精準營銷,大大降低了獲客成本。報告期內,公司通過“鷹眼”發現的潛在客戶數量比去年增加了84%,通過“鷹眼”新增年度協議客戶數量較去年增加了54%。

  這個系統,經緯張穎曾有過吐槽,他稱“鷹眼”系統可以“有組織大範圍搜索未授權疏忽使用他們圖片的各種企業,然後漫天要價的要求鉅額賠償。”

  對視覺中國來說,爲了保證業績穩步增長,其確實向越來越多的企業發送視覺中國的質詢函或律師函。天眼查顯示,視覺中國及其下屬公司所涉及的訴訟數量驚人。2009年至今,視覺中國主體公司視覺(中國)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法律訴訟有141條,其旗下兩家公司漢華易美涉及法律訴訟4011條,華蓋創意涉及法律訴訟8000餘條,三家公司涉及糾紛案件共1.2萬餘條,其中案由絕大部分爲起訴他人公司作品侵權。

  圖片來源:天眼查

  而從前述所謂“維權式營銷”的套路可知,視覺中國追求的並非直接判決賠償,而是爲了將維權變爲銷售,轉被告爲獨家簽約客戶。上證報2018年9月也曾有報道稱,“視覺中國表示,大多客戶會在訴訟判決前與其達成和解,成爲長期合作客戶,最終通過法庭訴訟生效判決的金額不超過0.1%。”

  中譽威聖知識產權服務中心副總經理董雲海告訴野馬財經,目前這種“維權式營銷”在圖片公司中比較普遍,不僅讓一些企業或個人動輒得咎,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看出,目前這些公司的變現方式和途徑有限。

  可見,視覺中國對“維權式營銷”如此“癡迷”,也反應出其變現能力不足,在畸形的商業模式中越走越遠。

  如今,這場風波無異於給了商業模式異化的視覺中國以當頭棒喝。董雲海對此評論說:“視覺中國版權的事件引起廣泛關注,從公衆角度來說,我認爲是一件好事,讓廣大公衆對於中國的版權法律法規有了更多的認識;從事件本身來說,也說明了中國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建設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同時值得關注的是這件事情的發展走向,是否沿着一個合法、合理的路線進行。希望通過這一事件能夠進一步喚起人們的知識產權法律意識,同時對於之後的知識產權法律實踐起到積極的影響。”

  對此,你怎麼看?請在留言區說出你的看法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