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醫藥公司在其資助的試驗中大量參與分析,但並不會披露其貢獻。

一項關於產業資助臨床試驗的分析發現,醫藥公司通常會大量參與研究,但並不總是公開此事。

學術研究人員有時候無法獲取完整的臨床試驗數據集。來源:Pat

哥本哈根北歐科克倫中心醫學研究人員Kristine Rasmussen與同事從7本高影響力的醫學期刊中找出了200個最新的關於藥物、疫苗和醫療器械的三期和四期臨床試驗研究。

他們發現,學術人員和他們的產業合作夥伴雙方都參與了其中大多數試驗的設計和報告。

不過,參與試驗數據分析的學術人員只有一半不到,而資助方卻有73%(見「產業資助方的影響」)。

來源: K. Rasmussen et al. Br. Med. J. 363, k3654 (2018).

Rasmussen認為,可能是因為缺少時間和統計學相關技術,許多臨床醫生都樂意將分析工作交由資助方來完成。她表示:「如果數據只由資助方來分析,那我們就需要格外注意。」尤其是在研究開始前沒有發布分析計劃的情況下。

為了深入考察這種合作關係,研究人員向這200篇論文的主要學術作者發了一份調查問卷,詢問20個關於他們與產業合作的問題。約40%收到問卷的作者完成了調查。

有研究人員在回復中指出,在某些情況下,產業參與是對他們學術自由的限制。只有79%稱自己曾獲取完整的臨床數據集(見「產業資助方的影響」),11%稱與資助方有過分歧:不過分歧多不嚴重,並在商談後得到了解決。

幽靈作者

回復還重點提到了產業員工的貢獻未得到準確披露。

約21%的學術作者稱,資助方或他們的某個簽約員工曾參與過研究設計、分析或報告,且參與方式未在論文中聲明。Rasmussen及她的同事認為,考慮到研究中作用相對較小的學術研究人員對產業的參與程度並不知情,因此這種「幽靈作者」現象可能比這裡提到的更為普遍。

Rasmussen對這種未經聲明的貢獻和連帶問題的普遍性感到吃驚。她說:「對參與度的彙報相當不準確。資助方扮演的角色在發表的論文中常被淡化、甚至省略了。資助方的員工雖然參與整個臨床試驗的每個環節,但根本不會成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

牛津大學循證醫學中心高級研究員David Nunan表示,這項調研補充了「有趣的新信息」,幫助人們了解產業資助臨床試驗的各個參與方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讓他尤其感到意外的是,只有40%的臨床試驗有學術作者參與數據分析。

Nunan還表示調研的應答率很差,200名主要學術作者中只有80名填寫了問卷,這表明研究人員給出的有關學術作者的經曆數據可能無法反映真實狀況。

Rasmussen承認,較低的應答率可能會在某種程度上使調查結果發生偏倚。她對10名點開了調查問卷,但沒有完成的作者感到非常好奇——這說明他們可能有一些不想披露的難言之隱。她說:「如果能和他們交流一下,應該會很有意思。」?

Nature|doi:10.1038/d41586-018-06986-x

Ghost authorship haunts industry-funded clinical trials?

www.nature.com
圖標

原文發布在2018年10月9日《自然》新聞上,作者:Matthew Warren


版權聲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辦公室負責翻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歡迎轉發至朋友圈,如需轉載,請郵件[email protected]。未經授權的翻譯是侵權行為,版權方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 2019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