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起步”

當年,在區幼兒園運動會上,瀋陽市瀋河區業餘體校的教練楊沈立相中了馬琳,這個6歲的娃娃還不會打乒乓球,可“長得挺帥,跑得很快,虎頭虎腦,非常有力量”。

當時,馬輝、夏靜茹夫婦對乒乓球一竅不通,連怎麼算贏分都不清楚,他們希望孩子能按部就班地學習,然後考上一所好的大學。楊沈立“三顧茅廬”,才說服馬琳的父母,同意馬琳接受乒乓球訓練。

“艱難起步”

王皓開始他的乒乓球生涯和馬琳相似。當年,吉林省乒乓球隊教練張鈞林,爲了發掘好苗子,經常在週末騎車去長春市青少年宮,看孩子們打球,在幾十個5~10歲的孩子中,他發現了王皓。

那個時候,小球員們的訓練條件非常差。馬琳的訓練場地就在學校的一個倉庫裏,6張球檯,一排雙人牀,牀底下堆着煤球和各種生活用品。沒有衛生間;窗戶沒有玻璃,只能用塑料布蒙着;沒有暖氣,冬天需要生爐子取暖,提一桶水放在屋子裏,第二天就能凍成堅硬的冰,小孩子們常常要帶着手套練球。

“艱難起步”

王皓的訓練條件也差不多,在跟着張鈞林練球的兩年裏,每天晚上由父親騎着自行車帶着他,花四十多分鐘趕到省體校,並且堅持每天“風雪無阻”。

成長在不同地方的兩個孩子,卻表現出了相同的拼搏精神。而這些,正符合中國基層乒乓球教練選拔人才的條件——田徑基礎好,爆發力強,協調性好,頭腦聰明,而且能吃苦。

“艱難起步”

馬琳會在大年三十纏着教練練球,“一般的孩子一天只能練上4個小時,他練六七個小時”。晚上八九點鐘回到家,還要做徒手訓練,比如仰臥起坐和俯臥撐,累了再睡覺。

王皓小小年紀也顯示了自己的天賦,啓蒙教練薛瑞昆說他“球感非常好,訓練很刻苦”,同一個隊裏的8個孩子,水平差異較大,王皓都能與他們練到一塊兒去,還能指點水平低的隊友怎麼打球。

“艱難起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