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超时,点击重试

《旺扎的雨靴》是一部平易近人的藏语电影。

它没有没有跟以往的藏地电影一样讨论宗教信仰,而是单纯地表达一个小孩子的内心顾虑与渴望。

以现在的年纪来看童年时期的忧虑,其实是件很美好的事。

虽然现在会觉得这些忧虑与担心是微不足道的,想得到一双雨靴的渴望是多么幼稚。

但是,当时想要达成这些幼稚的欲望的难度,不亚于我现在想要得到一台iPhone Xs Max的难度。

问题时,达成同等难度的期望后,我们的感受不一样了。现在的我们,很难有童年时的那种喜悦和幸福感。

影片最后的镜头进行了升格处理,营造出来的喜悦气氛是非常饱满的,很符合两个孩子那时的状态。

套用一个网路流行句式:那天大雨降临前的奔跑,是我逝去的童年。

片子里有一段,旺扎为了买雨靴从卖货的小车来回跑到家里,导演特意配了一段很轻快的音乐。

让我想起了李东方(《太阳照常升起》里的角色)屡次光著脚跑出去找疯妈的片段,观影体验非常的相似。

让我感动的地方是,妈妈为了换雨靴放弃了镰刀,旺扎战战兢兢地等待父亲的责骂。结果父亲没有动怒,旺扎虚惊一场,这个小细节,是影片最体现父爱的地方。

《旺扎的雨靴》故事线比较简单,没有此起彼伏的剧情,跟吕松野的镜头一样平稳。

电影的每一帧画面都很美很亮,自然光非常充足。山间的泥泞小路,金黄色一整片的麦田,干净明亮的教室,还有远处巍屹的山脉。

要说这种画面是在南方的农村拍的,我也相信。

因为它真的让我觉得很亲切,《旺扎的雨靴》勾起了我蛮多的回忆。

童年时,劳动课我们也这样分工搞卫生,操场也是我们「打仗」的阵地。

暑假双抢的时候我很怕下雨,因为会把还没晒干的谷子淋湿;秧苗种下了以后又期望下雨,不然要去很远的地方引水;村里也因为谁先浇水的问题发生过不少争执。

《旺扎的雨靴》《八月》《黑处有什么》这些充满童年回忆的电影,带来的观影情绪是这代人独有的。

幸运地是,我就刚好从那个年代走过。

原文出处:《旺扎的雨靴》很有念想的藏语儿童片 | 低俗影迷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