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古代假傳聖旨的情況很少出現,你看看聖旨第一個字用啥寫的?

難怪古代假傳聖旨的情況很少出現,你看看聖旨第一個字用啥寫的?

說到聖旨小雨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古代的皇帝在下旨意的時候都會讓人寫在聖旨之上,然後再讓太監去宣讀,所以說聖旨代表的是皇帝的旨意和他的無限權威。

但在看古裝劇的時候大家通常也會看到這樣一個橋段,那就是假傳聖旨,比如在電視劇《刁蠻公主》裏面,司徒靜爲了救自己的大哥白雲飛,拿了一張假聖旨直接劫法場,最後成功救出白雲飛。

當然這只是電視劇裏的橋段,若是放在古代,假傳聖旨這種情況真的會出現嗎?幾乎是不可能的!

難怪古代假傳聖旨的情況很少出現,你看看聖旨第一個字用啥寫的?

首先,古代的聖旨並非是像大家在古裝劇裏看到的那樣,官員的品級不同所採用的聖旨的規格也就不同,通常一品爲玉軸,二品爲黑犀牛角軸,三品爲貼金軸,四品和五品爲黑牛角軸,但聖旨的材料都爲上好蠶絲製成的綾錦織品。

除此之外,五品以下的官員只能用單色聖旨,五品以上官員又分三色、五色和七色聖旨不等。到了清朝,聖旨除了上述的幾種分類之外,重大事件還會用滿蒙漢三種文字書寫,這樣一來,一份聖旨若完全展開一般會有2到3米,有的還會更長,所以太監在宣讀的時候會有兩三個人一起展開,而不會有一人宣讀聖旨的情況發生,從一定程度上來看,這也避免了假傳聖旨或是造假的可能。

難怪古代假傳聖旨的情況很少出現,你看看聖旨第一個字用啥寫的?

其次,聖旨之上通常會有皇帝加蓋的璽印,要知道皇帝的玉璽都是特殊製作的,普通的大臣見都沒有見過更何況是僞造,更何況就算是有人想私下僞造玉璽,圖謀不軌,但由於技術等方面的原因,很容易出現瑕疵,從而被一眼看穿,這也是爲什麼朝代更替之時,一些造反的勢力攻入皇宮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傳國玉璽了。

難怪古代假傳聖旨的情況很少出現,你看看聖旨第一個字用啥寫的?

最後,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聖旨上的“防僞標誌”。

聖旨的第一句話通常都是“奉天承運”,而它的第一個“奉”字則是位於整張聖旨的龍頭和祥雲圖案之上,是用特定的刺繡技術繡出來的,若是不知道這種刺繡方法,繡出來的字則會有很大的不同,很容易鑑別。

所以說在古代假傳聖旨是非常難的,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古人智慧的強大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