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為中醫名詞術語,是指由於元氣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證候。

所謂氣,是人體最基本的物質,由腎中的精氣、脾胃吸收運化水谷之氣和肺吸入的清氣共同結合而成。

氣虛,泛指身體虛弱、面色蒼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頭暈、動則汗出、語聲低微等。

包括元氣、宗氣、衛氣的虛損,以及氣的推動、溫煦、防禦、固攝和氣化功能的減退,從而導致機體的某些功能活動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現象。

人的生命活動從根本上講就是元氣升降出入的運動。氣虛是一種多發證,多因先天不足、營養不良、年老虛弱、久病未愈、大手術後及疲勞過度。

在臨床上,氣虛還包括肺氣虛、心氣虛、脾氣虛、腎氣虛諸證。

如果稍微觀察下身邊多數健康長壽的老人,你應該會發現,他們體內的氣都很足,正因為如此,聲如洪鐘的人一般都活得比較長

【氣虛的癥狀】

氣虛的感覺比較像能量不足的感覺,你只要體能上容易疲倦、精神上容易疲憊,基本上就屬於氣虛質。

氣虛體質也有陽虛體質的這些傾向,但它最主要是反映在臟腑功能的低下。氣虛的人脾胃和肺的功能相對來說更容易虛弱。

1、 說話的時候聲音非常的低,氣息還非常的輕、淺。這是肺的能量不足。

2、另外,因為肺氣虛,肺主皮毛,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也差,表現為冬天特別怕冷,夏天特別怕熱。

3、脾氣虛,會表現為吃東西很少,吃完後愛肚子脹,大便也不正常。因為脾胃功能弱,所以氣血化源不足,面色就會發黃、缺乏血色、口唇色淡。

4、我們知道脾主肌肉,主四肢。脾氣虛的話,肌肉就是鬆軟的,四肢是沒有力量的,女性的話容易乳房、臀部下垂。生完小孩後,肚皮會非常松。所以所氣虛是最容易發胖的。

5、因為氣虛,清陽不能上升,常會有頭暈,血壓偏低,的癥狀。

【氣虛最宜艾灸補】

和其他中醫療法一樣,艾灸也有其適應症。但艾灸本身就是補益陽氣的,最適合體質陽虛、氣虛之人。

很多人都會反映,在艾灸過程中,會有一股溫熱的氣流暢流在體內,其實就是艾灸補氣通絡起了作用。

肺氣虛

主證:氣短自汗,易感冒,面白舌淡。

治則:補肺益氣

取穴:太淵、肺俞、太溪、合谷、中府

太淵

主補肺氣兼滋肺陰

合谷

補肺氣兼理腸氣

中府

補肺氣更擅長寬胸理肺氣

肺俞

純補肺氣少兼理氣

太溪

補腎氣兼滋腎陰,取太溪目的是因肺氣根於腎。

脾氣虛

主證:飲食減少,食後胃脘不適,易疲倦,大便溏薄,面黃。

治則:健脾益氣

取穴:足三里、陰陵泉、合谷

足三里

是健脾和胃最重要的穴位,擅長補益腸虛、胃、脾虛證。

陰陵泉

擅長健脾治血證除濕兼通下焦水道。所以消腫減肥也常用它。

合谷和氣海

功能相似善補全身之氣。

可加灸脾俞,因為脾俞善長純補脾臟。

【日常的調理】

氣虛體質的人平素宜採用飲食調理,多吃補氣益氣、易消化、性平味甘的食物。忌食生冷性涼、油膩厚味等耗傷脾胃的食物。

適量運動。氣虛體質易出現肌肉鬆軟,倦怠乏力,不喜運動,抵抗力弱,因此生活調攝方面要做到,起居有規律,謹避風寒之邪,「勞則氣耗」, 運動鍛煉宜採用低強度、多次數方式,不適合激烈、長時間的運動,以免耗傷正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