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吕维振】自104年7月1日开始,包装类食品的标示要开始说明反式脂肪的含量,以免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形下,吃下这种会造成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的有害物质。

反式脂肪标示为0,不代表真的不含反式脂肪



然而,台湾现行食品营养标示方式,虽然规定了反式脂肪的标示规则,但不代表你看标示就可以避开反式脂肪了,因为:

1、如果每100公克食品内所含总脂肪不超过1公克;或每100公克食品内所含反式脂肪量不超过0.3 公克,依现行「市售包装食品营养标示方式及内容标准」,反式脂肪的项目可以标示为0。

2、第1点的规定仅限于有完整包装的食品,散装食品没有包装也没有食品标示,不在管理范围,但事实上,诸如面包店的面包、添加奶精的奶茶等都是高人工反式脂肪的来源。

美国也有类似的问题。美国一项研究发现,标示不含反式脂肪的食品,其中有84%还是有含反式脂肪。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终于在日前宣布,三年内逐步禁止使用反式脂肪,不过台湾方面卫生主管机关还没有这样的决定。

反式脂肪很难完全禁绝



依照目前食品加工的做法,要完全不含反式脂肪并不容易。书田诊所新陈代谢科主任洪建德表示,食物在加工的过程反复煎炸,需要安定的反式脂肪酸或饱和脂肪酸才行。而像一般家庭用油,为富含多元与单元不饱和脂肪酸的健康油脂,但加热后迅速氧化,一天内就会发生酸臭,跟加工食品比起来就差很大。另一方面,植物性油脂在制造过程中需要氢化,会产生反式脂肪。

食品药物管理署食品组长潘志宽也表示,在牛、羊肉品及乳品等天然食物中也含有反式脂肪,透过目前科技的检验方式无法区分天然的与人工产生反式脂肪,这是管理上的一个问题。

他们不叫反式脂肪,原来也一样可怕!下一页这些地雷也别碰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 成年人每天反式脂肪的摄取量应低于总热量的1%,以每天二千大卡计算,一天建议摄取量为2.2克。

台大医学院名誉教授吕鸿基指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等,占我国103年总死亡人数的三一·四九%,都与反式脂肪有关,国人从小就应养成健康的饮食及生活习惯。

如果食品中要完全没有反式脂肪有难度,吃的安全就要靠大家自己来把关。有两大策略可以让我们尽可能避开反式脂肪,一个是注意反式脂肪同义词,另一个是避开含大量反式脂肪的食物。

反式脂肪同义词还有这些!



除了直接标示出的反式脂肪外,其实还有许多其他不以「反式脂肪」为名,但其实是同类型的食品添加物,更容易被消费者忽视。消费者文教基金会举出食品标示上常见的一些名词,虽然不是「反式脂肪」但却是相同成份,民众购买西点、油炸或加工食品时,不能只读营养标示,看到有这些名词的食品,应尽量减少购买与食用。

消基会建议早餐食用的奶油,尽量挑选英文“butter" 的产品,即是由动物制成,而乳玛琳则多半是氢化过的人工奶油。高血脂、心脏病患者、怀孕、哺乳妇女、幼童、肥胖者等高危险群民众,尽量减少进食含反式脂肪的食物。

乳玛琳跟动物脂肪做的奶油(butter)外观其实很像,因此除了要看商品标示写的成分外,买回来后可以先闻一下,通常乳玛琳并没有天然油脂的香气。

反式脂肪同义词:反型脂肪、转化脂肪、奶精、人工(造)奶油、人造植物奶油、硬化、氢化、(半)氢化植物油、Trans Fat、Hydrogenated

反式脂肪少碰为妙!哪些生活中的常见食物含有反式脂肪?下一页一次点名


生活中如何避免反式脂肪?



哪些生活中的常见食物含有反式脂肪?
董氏基金会营养组主任许惠玉列出以下五大类食品:

  1. 西饼蛋糕
    蛋糕(瑞士卷、重奶油蛋糕、起士蛋糕)、饼干(小西饼、奶酥饼干)、甜甜圈、泡芙、松饼⋯等。

  2. 酥皮类
    蛋塔、千层派、拿破仑派、鸡肉派、凤梨酥、叉烧酥、咖哩酥、鲔鱼酥、绿豆凸、萝卜丝饼、老婆饼⋯等。

  3. 面包类
    可颂、肉松起酥面包、菠萝面包、大蒜面包、椰丝奶油面包、吐司⋯等。

  4. 油炸物
    薯条、鸡排、盐酥鸡、炸甜不辣、油条、炸豆包、春卷、臭豆腐⋯等。

  5. 其他
    如爆米花、洋芋片、牛轧糖、太妃糖、花生酱糖果、巧克力、汉堡、豆沙锅饼、葱油饼、泡面、焗烤食品、炖饭、义大利面、玉米浓汤、酥皮浓汤、咖哩块、奶精、奶油球、奶油霜、面包抹酱、乳玛琳、沙拉酱等。


【延伸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