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們報道了一位中國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彌曼女士,拿了一個超高榮譽的國際大獎——2018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傑出女科學家獎”,但國內居然沒什麼人知道。

這篇微信發出後,很快引發網友熱議:原來,張院士如此羸弱的軀體和謙卑的外表下,是一顆多麼五彩斑斕,高貴而優雅的靈魂啊!

於是,大家紛紛化身自來水,自發爲張彌曼女士打call,爲中國女科學家打call......

3月22日,82歲的張彌曼女士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獲頒2018年度“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並用英文在現場致辭。

這一次,微博熱搜終於給了她應得的尊重!

張女士不僅研究了得,還很風趣幽默,氣度不凡!5分鐘的演講中出現了法語、英語、漢語、俄語、瑞典語,全程沒有讀稿子,也沒有看小抄,節奏平穩,發音清晰,簡短的發言贏得數次掌聲,一舉一動無不大方優雅。

英文致辭,視頻戳:

她先用法語開場,表達對東道國法國的尊重。

然後在感謝自己早期導師時,分別用俄語和瑞典語讀出他們的名字,細節之處更顯感激之心。

最後,張女士還特意感謝了女兒:“在她只有一個月大的時候,我把她交給了她的奶奶(外婆),當她再次跟我時,已是10歲了,但是她對此從未有任何抱怨。”

發表完獲獎感言後,張院士直接走下臺,最後居然連獎盃也忘了拿,這科學家太可愛了......

“她開創性的工作爲水生脊椎動物向陸地的演化提供了化石證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頒獎詞如此評價張彌曼。

張彌曼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地質大學生,後被選拔赴莫斯科大學學習古生物學,從此踏入生命演化“失落的世界”——包括人在內的四足動物起源過程。

上世紀80年初,正在瑞典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進修的張彌曼,通過複雜、嚴謹的化石還原技術,研究了雲南曲靖楊氏魚、奇異魚的結構,大膽指出了一個挑戰當時權威學說的觀點。

她的發現讓世界古生物界爲之震動,對四足動物起源新一輪的探索由此開啓。隨着研究發現的繼續,張彌曼的觀點逐漸獲得學界認同。

2016年,張彌曼獲古脊椎動物學會的最高榮譽獎項:羅美爾-辛普森終身成就獎。

更令人尊敬的是,功成名就後,張彌曼沒有躺在過去的輝煌中安享晚年,而是轉身投入另一個少有人關注的領域,開始新的探索——新生代鯉科魚化石研究。“這一塊再不做,中國就趕不上了,”她解釋說,新生代魚類化石反映了近年來地球的變化,未來還能很好地和分子生物學結合起來,可能會誕生新的大發現。

這次,張彌曼女士獲頒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是首次授予古生物學家,這對中國的古生物學發展,甚至對全世界的古生物學領域來說,都有深遠意義。

“這對中國的女科研工作者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鼓勵,”張彌曼在獲獎後接受採訪時說,“中國女科研人員的比例在持續上升,但拔尖人才還需要更多一些。”

的確,在公衆崗位和職業場所,女性比例仍然不足,科學領域尤甚,“玻璃天花板”仍未打破。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數據,如今科學家中女性比例僅爲28%;自1901年設立以來,只有3%的諾貝爾科學獎頒發給了女性。

像屠呦呦女士、張彌曼女士這樣的女性,能在自己熱愛的事業上打破天花板,取得世界級輝煌成就,沒有比這更厲害的事了!

她們纔是真正的國民女神,中國女性的驕傲!

張彌曼說:“女生應遵從內心選擇職業,學會堅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