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0_0.jpg

Hi Dear:

经过从2012/7月建站,经过三年的痞客邦生活,

为了更大的自由、更漂亮的排版、更文青的气质,

小宇正式决定搬家咯!希望日后大家能继续支持:

 

文青宅不宅:http://alextech.xyz

文章宅不宅Facebook:

 

也可以马上来看看第一手的新文章:

 

---

即使在科技产业界群雄并起的今日,但我想仍然可以用一句「无人能出其右」来形容Apple的工业设计水准。Apple厉害的不止在研发部的设计,更在整个制造过程中维持了产品的高品质,让我们拆开包装的一瞬间,就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拿出产品把玩,更是能用欣赏艺术品的角度来欣赏Apple产品。Apple于美国时间3/9发表的New Macbook,无疑将自身的工业设计水准再推上了一层楼。然而,为了「区区」工业设计,这些是否值得?

嗯,关于这个问题,开始谈论前先来看看产品:Macbook这个名称在Mac产品线上并非首创,在多年前Apple就推出过塑胶材质的「小白」白色Macbook。只是随著Apple对于铝合金材质越来越坚持、依赖,这款塑胶机身的产品也渐渐淡出了市场。然而这次发表会上Apple重新提出了「Macbook」这个名字,恐怕是希望能让新产品以极为出色的外观、设计、质感,一举成为Macbook系列的代表作吧!为了这款产品,Apple甚至一改Mac系列多年来坚持银色外观的「惯例」,而一举推出了银、黑、金三种颜色。出色的外观和全新的色彩,连小宇在看到New Macbook的一瞬间,都有种想冲动购物的感觉。

0002_1.jpg

 

虽然New Macbook并没有沿袭以轻薄为主打的「Air」系列称号,但不可否认的是,New Macbook确实比前辈Macbook Air更轻更薄。厚度从17.3mm直接瘦身到13.1mm,重量更缩到2.0磅(约920克)。在整个Ultrabook市场上,这样的成绩也相当亮眼。值得一提的是,其实数年前Sony VAIO系列的VAIO Pro 11曾经达到更亮眼的870g,但机身采用的却是碳纤维树脂复合材质。New Macbook相比之一,既能保持原本一体成型的铝合金机身,更进一步的加入了Retina萤幕,在这样的进步下,重量还能缩小到900g。这样的工业设计水准,当真值得骄傲。

0003_1.jpg

0004_1.jpg

 

除了外观设计外,New Macbook最亮眼的就是这块Retina Display了!12吋的16:10萤幕,解析度高达2304x1440,补足了Macbook Air系列一直以来为人诟病的萤幕显示品质。

0011_0.jpg

 

正常情况下来讲,同样大小的萤幕,解析度变高,画素点增加,萤幕亮度应该会下降;但New Macbook使用了新的技术,改变了萤幕画素的排列方式,使得萤幕能在亮度不减的同时,又节省了30%的能源消耗。

0013_0.jpg 

 

将笔电打薄,绝非削平一块金属板那么容易。New Macbook内部的主机板、电池等等,都被重新设计了!电池采用客制化的不规则形状,并采用堆叠式的设计,使New Macbook有限的机身空间内全部塞满了电池。

0015_0.jpg 

 

当年贾伯斯曾经骄傲的说过:Macbook Air的主机板只有一只铅笔这么长。想不到New Macbook的主机板更上一层楼,比Macbook Air的主机板更小了67%

0017_0.jpg

 

原本就广受好评的触控板,也进步成了新的Force Touch触控板。新的触控板可以感应手指按下的力度,借此增加更多手势触控的功能。除此之外,新的触控板取消了实体按键,改用全触控+虚拟按键;虚拟按键为了增加手感,还带有震动回馈的功能,不过用惯实体按键触控板的使用者,恐怕还是要花一些时间去习惯。

0008_0.jpg

 

好听的都讲完了,接下来来说一些难过的吧。机身变薄的硬伤之一,就是键盘手感一定会收到影响。比较机身变薄,键盘行程(按键按下的深度)一定会变浅,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就能弥补的。至少现阶段看来,还没有方法能彻底改善薄机身按键键程不够深的问题。

   0005_0.jpg

 

不过Apple确实有在键盘方面做一些改善:New Macbook摒弃以往的剪刀脚设计,采用全新的蝶式机构。全新的蝶式键盘设计能让按键按下时力道更均匀,即使只按到按键的一个角落,按键也会整个按下,不会有「跷跷板」的问题。

0006_0.jpg

 

当然实际手感如何,小宇还是要等自己试过才知道啦,不过根据外媒的一些测试结果,即使搭载这种蝶式机构,New Macbook的键盘仍然因太浅而手感不足。0007.jpg    

 

最后要迎来最让小宇无法轻视的缺点:New Macbook终于彻底把标准USB接头给阉割掉了,然后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Thuderbolt和充电孔一起砍掉。整个Macbook的I/O插槽就只有一个USB Type C(哦对了,还有一个3.5mm音讯孔);充电、USB、Display Port影像输出等功能,全部都要仰赖这个这个USB Type C+转接器。说起来,多年前Apple似乎也对DVD光碟机干过一样的好事,不过好在那时候光碟机的利用率本来就随著USB随身碟大幅下降,因此拿掉的当初似乎仍被很多人诟病,但说到底其实也没有造成使用者太大的不便,最多就是偶尔汇CD音乐时较麻烦。

new_macbook_air_colours.jpg  

 

把标准大小的USB阉割掉了,一方面也是薄机身的硬伤,因为传统USB接头实在太厚;一方面也是Apple朝著自己梦想的无线传输时代迈进;虽然今日的云端已十分进步,很多人也开始将档案放在云端。但对大多数人来讲,我想USB随身碟仍然是一个快速且较主流的方式。而且今日的笔电周边设施(键盘、音效卡、印表机、读卡机等)也大多以USB连接,看来Apple想要以无线传输或是USB Type C来取代现有的标准USB接头,仍然是困难重重呵!大多数的使用者买了New Macbook之后,恐怕还是要乖乖买一条2590元的HDMI、USB、充电三合一Hub线吧!

0018.jpg  

 

最后来看看硬体:New Macbook采用Intel Core M 1.1Ghz(可升级)、Intel HD Graphics 5300显示卡、256GB 快闪记忆体、8GB RAM。电池则可承受可连续9小时上网、10小时电影播放,和以往相比,表现依旧亮眼。

 

浅谈:

问题来了,这么一台笔电,定位究竟在哪里?从41900台币起的价格看来,Apple应该是想把他定位成一个和Macbook Pro Retina并称王的系列,一个主轻薄、一个主效能。至于原本的Macbook Air系列,则沦为入门款的低阶笔电。

这样看完,我反而觉得New Macbook的定位更加尴尬了:

1. 最低阶版价格和Macbook Pro Retina相同,效能、使用度却大不如。New Macbook虽然使用很多新技术、新的设计工艺。但基础的效能、图形处理能力、键盘、I/O界面等等,却都大大不如Macbook Pro Retina;前者看起来比后者轻了400多克,看起来多,但实际背在背包里。只相当于半瓶没喝完的水,差距并不明显。在价格相同的前提下,大多数消费者恐怕还是会选择MBPR,毕竟笔电可不是会让人冲动消费的产品。

2.和Macbook Air相比呢?价格贵了许多,但除了萤幕解析度高上许多之外,似乎连基本的CPU效能都比不上Macbook Air。对于想追求轻薄的使用者,虽然Macbook Air不如Macbook轻,但仍可以略微满足需求。何况还有低价、I/O更完整、效能略强等优势。New Macbook和Air比,似乎也占不到太多优势?

3.直接以笔电本体看,现在大多数的笔电使用者,即使不是文字工作者,偶尔仍会有打报告、做简报等大量文字输入的需求,New Macbook的键盘劣势这时就显现出来了。标准USB插槽更不用说,USB2.0随身碟仍然是目前主流的档案储存、交换界面;New Macbook要接上转接线才能用USB随身碟,无形中又失去了很多便利性。出门多带一条转换线看似没什么,但却有忘记的风险,麻烦度又增加。

4.高昂的售价(虽然比起Apple以往来讲,价格不算太高,但40K以上仍然要归类为中高价位笔电),大部分都反应在工业设计上,从业界的角度看来似乎很正常,但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来,他们真的会为了「工业设计」这四个字买单吗?售价对映的价值、细节(如非矩形电池、新萤幕技术、精细做工、超轻薄等),实则很难为一般人所看见。一般人所注重的效能、键盘、输入孔等基本设计,反而暴露了Macbook的缺点。第一眼看到New Macbook,他们或许会觉得:「咦?好轻哦!」但当真正掏钱时,他们看到的只是:我花了四万块,买到一块不能差USB的高画质板子。

综合以上几点,除了小宇这种对于工业设计极度追求的科技宅,大概只有追求外观设计的星巴克文艺青年会真正被New Macbook所吸引吧!New Macbook就像一位高傲的贵族:少数人才看得到他高贵的血统和绅士礼仪,大多数人,仍然觉得他只是个不能搬砖烧菜的小白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