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五年一度的大選已拉開序幕,在此關鍵點,印度執政黨和反對黨都使出了“渾身解數”,投入大筆資金爲自己的黨派拉票造勢。此前有印度媒體報道執政黨和反對黨不約而同將注意力放在了社交媒體上,導致虛假新聞在互聯網上恣意蔓延影響選民,難壞了選舉委員會的官員們。4月11日,一部以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爲主角的傳記電影又引發了反對黨的抗議,要求選舉委員會將電影的上映日期推遲至大選後,否則就是一場明目張膽、公然違反印度選舉規定的宣傳騙局。

  這部以納倫德拉·莫迪爲主角拍攝的同名傳記電影原定於本週五上映,講述了莫迪從小販成長爲總理的奮鬥和崛起史,在反對黨看來,這無異於是一場對執政黨有利的宣傳片。英國廣播公司(BBC)對此報道稱:納倫德拉·莫迪領導的執政黨一直試圖否認與這部電影的關係,但顯而易見的是,反對黨並不這樣認爲,尤其這部電影原定於在選舉期間上映,這是一場明顯的宣傳活動,很容易影響選民做出的選擇。最新消息顯示,《納倫德拉·莫迪》已被印度選舉委員會叫停。

  據報道,這部電影的製片方在向印度選舉委員會申報時稱《納倫德拉·莫迪》的製作資金來自私人,但知情人分析稱:究竟是誰出錢拍這部電影其實一點都不重要,因爲電影背後的操縱者目的十分明顯。以虛假新聞的泛濫爲例,執政黨和反對黨都很清楚一點:印度來自落後地區的廣大選民很容易被影響,他們並不具備非常敏銳的分辨真相的能力,所以有人別有目的的炮製了假新聞,這和拍攝一部美化莫迪的宣傳片有何區別呢?

  毫無疑問,《納倫德拉·莫迪》從主題到宣傳都是一場拉票造勢活動。在片中飾演莫迪的寶萊塢男星奧貝多也是莫迪的頭號粉絲,在3月底舉行的的預告片發佈會上,奧貝多還重複了印度執政黨的競選口號“投給莫迪,莫迪讓我們的夢想成真”。然而在《納倫德拉·莫迪》的製片人兼編劇辛格看來,他只是想訴說“一位能夠啓發印度人民的偉人”的故事。

  《納倫德拉·莫迪》的橫空出世引發了諸多批評之聲,除了反對黨,坊間也有大量聲音認爲這部電影的用意太明顯了,簡直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還有人向當局提議停止這部電影的上映計劃。印度著名影評人拉熱森就表達了與上文中提及的一致的觀點:“在知識分子看來,《納倫德拉·莫迪》這類政治宣傳沒有什麼意義,因爲電影做了大量美化工作,可是在教育程度較低的落後地區,這部電影所呈現出的影視形象會影響選民的投票意向,他們會認爲‘這是真的,電影不就是這樣演的嗎?’”

  除了對《納倫德拉·莫迪》這部電影所表現出的動機的不滿,還有印度媒體指出“執政黨把精力用錯了地方”,因爲此次競選中有多達2100萬名印度女性被“剝奪”了投票權,這在全世界看來都是不可接受和不可思議的。

  歷史證明,印度女性對政治充滿了熱情,2014年,參與印度選舉的女性已超過660人,本次選舉中女性選民的投票率預計也將高於男性選民,可即便如此,卻仍有多達2100萬婦女沒有投票權,這是爲什麼?

  選舉民意調查專家調查發現,印度人口普查中18歲以上的女性人數和最新選民名冊中所記載的女性人數不符,相差的就是這消失的2100萬女性,其中,北方邦、馬哈拉施特拉邦及拉賈斯坦邦幾乎佔了消失的女性選民的一半。

  以情況最爲嚴重的北方邦爲例,消失的女性選民意味着北方邦每個議席的競選都少了8萬張選票。

  有媒體報道稱,在下議院的大量選區中,超過五分之一的票數就左右選舉結果,而這五分之一的數量恰恰與消失的選民數量相當。因此,這些消失的女性選民完全可能左右選舉結果。

  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據知情人透露,印度選舉委員會並沒有忽視女性投票的權利,相反,他們還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制度,試圖建立完善的女性選民名單。

  選舉委員會派出大量工作人員赴選民家中家訪,這些工作人員大部分是女性,政府也致力於推動女性投票,電視臺、電臺均呼籲婦女主動登記爲選民,甚至設置了女性專用的投票站。

  然而,這些舉措所面臨的是印度根深蒂固的社會風俗和保守的思想。部分女性因爲婚後隨着丈夫搬家,沒有登記戶口,有些則因保守的文化民情,不肯把家中女性的照片和資料提供給政府,或是乾脆就拒絕女性拋頭露面,造成了如今的現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