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大股東在IPO之前突然出質價值1.24億元股權



《投資時報》研究員 習羽


都說福無雙降,禍不單行。年初因裁員備受爭議的滬江教育科技(上海) 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滬江”),近期就又遭遇了麻煩。4月10日,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在其官方微信公衆號上發佈消息稱,“滬江網”因違規運營被上海市文化執法部門處以4萬元罰款。


這個消息來得很不是時候。據港交所網站此前披露,滬江已於2018年7月3日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聯席保薦人爲海通國際及招銀國際。同年11月22日,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了聆訊後的更新版招股書,並於12月7日通過聆訊。


根據港交所規定,5月7日前,如不能更新申請或者掛牌上市,滬江上市之路將有可能面臨終止。而截至4月25日,港交所網站新上市公告中仍未出現滬江的名字,留給滬江的時間似乎不多了。


作爲一家從上海起步、業內頗負盛名的互聯網教育產業公司,滬江上市之路爲何如此波折,且是否會因最新事件再生變數?《投資時報》研究員日前電郵相關問題至滬江,公司回覆稱,本次處罰涉及內容均爲第三方上傳,滬江已停止開放該板塊的上傳權限,不會再出現未經許可內容的傳播。至於會否因此事影響上市進度,滬江進一步表示,本次事件與資本進展無任何關聯。


近四年淨虧損21億


隨着移動技術的深入滲透,互聯網教育行業近期已成爲中國教育行業的主要領域。得益於互聯網技術,定位爲教育科技公司的滬江得到迅猛發展。


滬江的兩大業務爲自有品牌課程滬江網校,和實時互動在線教育平臺CCtalk。其中,自有品牌課程一直是滬江的核心競爭力,目前擁有四大門類近2000門課程,能夠滿足從K12學生到大學生、研究生以及職場人羣的應試與培訓需求。而CCtalk曾經是多家教育培訓機構所使用的工具,如今滬江已經利用CCtalk的平臺工具屬性開始在全產業鏈佈局,實現了從早期課程超市向自有課程體系過渡,並最終實現開放合作。


招股書顯示,2015—2017年度,滬江的營業收入分別爲1.85億元、3.40億元及5.55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高達73.2%。而截至2018年前8個月,滬江營業收入達到4.36億元,同比增長27.1%。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15—2017年度,中國教育科技行業(非正式教育)的複合年增速僅爲26.4%,這意味着滬江在市場規模的探索步伐已領先於行業平均水平。


不過雖然收入高速提升,但滬江的虧損額度也與之俱增。據招股書顯示,2015年、2016年、2017年及2018年前8個月,滬江的淨虧損額分別爲人民幣2.8億元、4.2億元、5.37億元和8.63億元。


據業內人士分析,雖然處於互聯網行業,但在線教育的標籤使得滬江的盈利週期相對更長。如同早期的滴滴一樣,爲了鞏固先驅者優勢地位,逐步提升市場份額,滬江的“燒錢”策略顯然欲罷不能,而首當其衝的便是不斷加大的銷售和營銷開支。


據招股書顯示,2015年、2016年、2017年及2018年前8個月,滬江的銷售和分銷開支分別達到2.44億元、3.91億元、5.89億元和3.98億元,分別佔總營收的132.2%、115.3%、106.1%和91.5%。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從2015年起,滬江的廣告和推廣開支大幅增加。據招股書顯示,2015—2017年,滬江在廣告及推廣上投入的費用分別爲1.80億元、2.67億元、3.74億元。2016年,在推出各種VIP和旗艦課程後,滬江進一步擴充銷售和營銷團隊,導致銷售成本大幅上漲。


此外,在業務擴充計劃下,滬江不斷擴充教職工團隊,增加自有品牌課程課件的開發投入。據招股書顯示,2015年、2016年、2017年及2018年前8個月,滬江的研發開支分別爲9060萬元、1.65億元、2.30億元和1.55億元。


然而,研發投入過高從來是一把雙刃劍。據業內人士分析,若研發投入過高,會一定程度上影響當期利潤。但投入過低,從長期來看,又會影響到企業創新活力、科研能力及接單能力,進而影響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因長期收不抵支,身處資本寒冬的滬江逐漸力不從心,經營管理問題逐漸暴露。2019年3月,據有關媒體報道,滬江因上市對賭協議失敗,導致公司整體裁員。而隨後滬江也出面澄清:此次事件並非大範圍裁員而是業務線調整。《投資時報》研究員問詢滬江在後期是否會有相關舉措時,該公司未有回覆。


上市前夕出質1.24億元股權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連續虧損的滬江近年來負現金流情況持續增加。2015年、2016年、2017年及2018年前8個月分別流出人民幣1.19億元、2.72億元、4.31億元和3.4億元。


資金緊缺之下,近期滬江的一個舉動再次引發了市場的關注。據天眼查數據顯示,4月8日,滬江發生股權質押。出質人爲上海互捷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出質金額約1.24億元。據招股書顯示,滬江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兼總經理伏彩瑞是上海互捷投資管理中心的大股東,持有67.9%的股權,而互捷投資則持有滬江31.99%的股權,爲其第一大股東。


業內分析人士認爲,股權質押本是一類爲提升流動性而爭取的融資行爲。爲了增加現金流,不少擬上市公司會在上市前進行股權質押。不過因爲可能涉及股權變更等事宜,故此在操作之後一定要確保股權清晰,這樣才能不影響上市進程。


那麼,滬江大股東爲何在上市之前的關鍵期選擇股權質押?面對《投資時報》研究員的問詢,公司方面回覆稱,“本次股權質押屬於正常股權變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