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一種風俗,是女子向自己心儀的男子示愛的一種方式,相當於後來的拋繡球。夏天來了,水果成熟,年輕女子要上樹去摘,如果這個時候她看到了自己喜歡的男子,就把摘下的水果拋去打他。

這樣的事,在南北朝時代還有一個著名的傳說,說是西晉的詩人潘岳長得很漂亮, 每次在洛陽城坐著小車出去,遍街的女子都向他丟水果,他回來已經載了滿滿一車,夠吃一個月!因為潘岳字安仁,我們後來說到美男子就會說 「貌若潘安」,就是出自這個故事。

這也是自由戀愛的一種方式,是女子選男子。

這種方式也在詩經

《召南· 摽有梅》的詩有所體現

1.?摽有梅,其實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2.?摽有梅,其實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3.?摽有梅,頃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有這麼一個女子,她摘了一筐黃梅果,就開始拋給喜歡的男子,希望能找到一個如意郎君,或者還希望能快點兒就搞定,就把婚期約好。結果拋了半天,那邊的男子好像沒有反應——這就是詩歌第一章的意思。

那個女子就接著拋,梅子越拋越少,她也就越來越著急了,可能她是個大齡女青年,起初還在說我要等一個吉祥的日子,一著起急來就說哎呀管他的呢,就是今天也可以嘛!這就 是第二章的意思。

那女子心想:說今天就可以算個好日子,只要我們好上了,幾個小時之內保險 OK,黃昏就可以舉行婚禮了。因為從前婚禮都是在黃昏舉行的。 沒想到拋到最後,就剩幾個梅子了,還是沒人對她有意思。這個女子也不曉得是太著急了,不管不顧,還是有點賭氣了,總之她最後乾脆搬起 筐子,「呼隆」一聲全部倒出去,等於是把剩下的黃梅果全部撒給那些青 年男子,碰到哪個就是哪個——哪個看得起我,我就嫁給他,時間也不講究了,這就是第三章的意思。

你看,在古代,談戀愛還挺自由的,女子選男子也是一個很主動的過程喲。


不說美若潘安,難道說美如西施啊?


為什麼會說貌若潘安?這問題真弱智,因為有歷史依據,有口耳相傳,更因為名傳數代,有名唄。雖然提此問題者也長的不錯,但名頭不夠響,提貌若閣下沒人知道呀。哈~哈~哈~


百度百科這麼介紹他: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籍貫河南中牟(今河南中牟縣大潘庄),中牟是指潘岳的郡望,他童年隨父在鞏縣,少年即到洛陽。潘安是西晉著名文學家,潘安之名始於杜甫《花底》詩「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後世遂以潘安稱焉。美姿儀,少以才名聞世,潘安二十歲,時晉武帝躬耕藉田,潘安作賦以美其事,洒洒千言,辭藻優美,為眾所疾,遂十年不得升遷。潘安三十餘歲出為河陽縣令,令全縣種桃花,遂有「河陽一縣花」之典故。有政績,太傅楊駿引岳為太傅主簿。楊駿被誅,被除名。他性輕躁,趨於世利,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輒望塵而拜。與石崇、陸機、劉琨、左思並為「賈謐二十四友」,潘安為首。孫秀當政,遂夷三族。

潘岳在文學上往往與陸機並稱「潘江陸海」,古語云「陸才如海,潘才如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試圖遠離政治紛紜,全性保真而萌生淡泊名利,親近自然,渴望自由,嚮往隱逸,享受閑居之樂的高雅情懷。

中國古代四大帥哥之首,潘安、蘭陵王、宋玉、衛玠。潘安才貌雙全,古代「高富帥」的代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