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除了「四大美女」,還有「四大美男」之說。儘管「四大美男」到底是誰?各個版本略有差別,但是最普遍的說法是:潘安、宋玉、蘭陵王、衛玠為我國古代四大美男。

1、潘安是中國古代「花樣美男」的代表符號,歷史上真實的潘安是西晉著名文學家,「姿容既好,神情亦佳」,相貌確實名垂天下,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帥呆了」的第一帥哥。

潘安美到什麼程度?南朝宋人劉義慶所著的《世說新語·容止》中有記載:潘岳(潘安)的長相氣質、神態都絕佳,他年少時挾彈弓出外打獵,駕車走在洛陽的街道上,引發全城無數的「花痴」少女少婦的圍觀。他們為之癲狂、忘卻禮教矜持,大庭廣眾之下,攜手繞車把俊俏少年圍於中間,甚至老嫗(老婆婆)也摻雜其中買來時鮮水果向他投花擲果。

潘安出行一次,竟也能滿載一車愛慕者投送的花果而歸,

2、宋玉在歷史上也是美貌與潘安比肩的人物,古代的評書、小說、戲曲等文學作品中,常常以「美如宋玉、貌若潘安」來形容男子的俊美。宋玉在文學上的成就還在潘安之上。

宋玉之美流傳千古,但他到底怎麼個美法卻是千古之謎!我們或許可以參照他自己的作品《登徒子好色賦》里的敘述窺其堂奧。

在該賦中講到:楚國有個叫登徒子的大夫在楚王面前說宋玉的壞話,他說:「宋玉其人長得嫻靜英俊,說話很有口才而言辭微妙,又很貪愛女色,希望大王不要讓他出入後宮之門。言外之意,宋玉可能憑藉自己的「男色」勾引楚王的后妃姬妾,淆亂後宮。

楚王一聽,果然起疑心,就質問宋玉。宋玉不得不辯解:「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這裡的「子」實際上指一個絕色的鄰家美少女,不要錯誤理解為兒子、小子)。

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牆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

試想一下,這麼天生麗質、美妙絕倫的鄰家妙齡少女三年來扒在宋玉家圍牆上窺視、打探,眉目含情。如果不是礙於封建禮法,說不定少女會翻牆過來投懷送抱,但是宋玉依然未答應和她交往,更談不上接納她!

宋玉「坐懷不亂」的定力和君子德行自不待言,從反面看,宋玉是一個多麼有超常魅力的俊面郎君、花樣美男?後世就有了「宋玉東牆」這個典故。

宋玉繼續說:「登徒子卻不是這樣,他的妻子蓬頭垢面,耳朵攣縮,嘴唇外翻而牙齒參差不齊,彎腰駝背,走路一瘸一拐,又患有疥疾和痔瘡。這樣一位醜陋的婦女,登徒子卻與之頻繁行房,並且生有五個孩子。請大王明察,究竟誰是好色之徒呢?」

語言邏輯是:只要是個女人,登徒子就會喜歡,並樂此不疲地與之行男女之事,所以登徒子大夫無疑比我宋玉好色千萬倍!從此登徒子就背上了好色的罵名,後世乾脆把色狼叫作「登徒子」。

3、第三個美男就是南北朝時期北齊末期名將蘭陵王高肅。

史書上說高肅「貌柔心壯,音容兼美」、「才武而面美」;這是一種具有獨特魅力的明麗陰柔、白皙光潤之美,這種美貌不同於歷來崇尚的力量之美,而是接近女性化的美 ;但是他的內心卻一點也不陰柔,反而堅毅剛強,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篤定。史載他「有膽勇,善戰鬥」,有的說他「勇冠三軍,百戰百勝」。

他容貌太過俊雅柔美,為陣前震懾敵人,他不得不命人製作了一些面目猙獰的「大面」(面具)戴之。因戰功顯赫,聲威日顯,其堂弟高緯繼皇位後,忌恨其功高震主,受人愛戴,恐皇位被奪,在他33對那年,帝(齊後主高緯)賜鴆而死。

4、提到四大美男最後一位的衛玠,他是跟潘安同時期且同以貌美名世的人,杜甫《花底》詩中「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可見當時兩人是並駕齊驅的。

衛玠容貌俊美,風采極佳,所謂「花一般嬌,粉一般嫩」,為眾人所仰慕,是西晉著名的清談名士和玄學家,官至太子洗馬。

相傳他5歲就丰神迥異,祖父衛瓘就感說他與眾不同,但是感慨自己年老,可能看不到他將來玉樹臨風的氣度。衛玠年少時乘坐羊車到洛陽大街上遊玩,遠遠望去,如同白玉雕像,時人稱之「壁人」。

衛玠後來從豫章郡到京都(今南京)時,他的「粉絲」久聞其名,出來看他的人圍得像一堵堵牆,里三層外三層圍了個水泄不通,無數艷麗女子爭相圍觀,使他一連幾天無法好好休息 。

衛玠本來就是虛弱之身,身體受不了勞累,據說當場就暈死過去了,最後重病而死。當時的說法是看死了衛玠。時人謂之「看殺衛玠」,這個後來也成了一個典故。這場由美貌導致的悲劇真是讓人嘆為扼腕嘆息,可憐衛大帥哥年僅27歲就這麼香消玉殞了!

詳情和參閱拙作:

中國古代「四大美男」傳奇 https://www.toutiao.com/i6514913662249992707/

歡迎交流 、轉發 敬請關注「山色歸讀」!


古代有名的美男子太多了,「貌似潘安」這個詞幾乎人人皆知,所以可以確定潘安在民間的名聲之大。

不過還有一個美男子因為美貌被記載在四書五經里。四書五經是古代的官定教科書,那就相當於「官宣」性質了。

此人姓姬,名閼,字子都。他是鄭桓公的孫子,所以又叫公孫閼,或者公孫子都。鄭桓公是周厲王的小兒子,周宣王的弟弟,被周宣王封在鄭,所以子都從血統上講是西周天子的後代。

鄭國人喜愛子都,把他編入了歌謠,《詩經.鄭風》有云:「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山上有扶蘇,池裡有荷花,姑娘我沒見到帥哥子都,卻見到你這個狂小咂!可見當時他也算是國民帥哥了。

也許有人覺得《詩經》不過是詩歌總集,還不夠官宣,比如賈政就瞧不起《詩經》,對賈寶玉的跟班李貴說:「哪怕再念三十本《詩經》,也都是掩耳偷鈴,哄人而已。你去請學裡太爺的安,就說我說了: 什麼《詩經》古文,一概不用虛應故事,只是先把《四書》一氣講明背熟,是最要緊的。」

那麼我們可以舉四書的例子。四書之《孟子·告子章句上》有這樣一段話:「至於味,天下期於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惟耳亦然。至於聲,天下期於師曠,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至於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無目者也。」

易牙調的美食,師曠的演奏,子都的美貌,是天下人皆知的。最後一句亞聖孟子說的很肯定,他居然說: 看不出子都長得美的,那他就是個瞎子!

和這句話同出一篇的,還有「食色,性也。」「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那些名段。子都之美,可以說是官宣了吧?

實在不知道子都到底長成何等人神共憤的模樣,像花澤類?像楊過?還是像張國榮?

《東周列國志》說他「面如傅粉,唇若塗朱」,這是古小說的通病,一說男人長得美,就讓他長得像女人,可是美女的臉嫁接在魁梧大漢的八塊腹肌上,不覺得詭異嗎?

那應該換什麼詞呢?「劍眉星目」之類的詞未免著於痕迹。也許可以這樣說:「世上絕沒有一個少女能抵擋子都的微微一笑,也絕沒有一個英雄能抵擋燕南天的輕輕一劍。」

這麼說,至少《詩經》里的少女是認可的。


謝邀。

我國古代公認的四大美男大家都知道,有潘安、衛玠、子都、宋玉。其中有些爭議,大概也差不多。

其實除了他們四個還有六個也可以成為美男子(其實我也想的)。他們是宋文公、蘭陵王、嵇康、慕容沖、韓子高、獨孤信。這些所謂的十大美男子我認為應該是歷史上好事者把一些有些名氣的男子攏在一起,這就是十大美男子了。

潘安

大家比較熟悉,有一句成語形容他的容貌,凡是稱讚別人英俊的時候都會說:貌比潘安。可見潘安在歷史上影響有多大。而且歷史上也是有記載的。劉孝標註引《語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每次開車出門,中年婦女們就用水果把他的車塞滿,可見是中老年婦女的偶像。

宋玉

又名子淵,喜歡研究老子、莊子。《鍾祥縣誌》記載「宋玉,邑人也,雋才辯給,善屬文而識音。」他是歷史上唯一能和潘安齊名的美男子。楚王經常要他陪伴伺候,或游於蘭台宮,或游於雲夢澤。

衛玠

河東安邑人,晉朝玄學家、官員。由於他太過俊美,竟然被容貌害死了。死的簡直匪夷所思,在出行的路上,人們都想一睹他的容貌,把他圍的水泄不通。本來就體弱多病,竟然被活活「看」死了。但我懷疑是被那些「臭男人」嚇死的。

子都

子都,鄭國國都新鄭人,春秋時期鄭國公子,《詩經·山有扶蘇》有云:「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這個「子都」大名叫做公孫閼,不僅相貌生得美,還有著一身的好武藝,能征善射,更因為貌美而得到了鄭莊公的寵愛。

宋文公

宋國國都商丘人,宋文公沒有做國君的時候,是宋國的公子,被喚做公子鮑。此人貌美到什麼程度呢?本來宋國國君的位子是輪不到他的,就因為長的帥連他的祖母都被他迷死,「欲通之」,為了討好他把國君的位子給了他。看來貌美加重口味能成大事。

韓子高

本名蠻子,世代以做鞋為生。後來被陳文帝發現,娶為男皇后,並為他做次一首:「昔聞周小史,今歌月下人。玉塵手不別,羊車市若空。誰愁兩雄並,金貂應讓儂。」成功的把韓子高弄彎,兩人倒也情深義重。

不是一般的重口味,不提倡。

蘭陵王

這個大家比較熟悉,四大美男子之一。看過《蘭陵王》的都知道,不再多說。

蘭陵王名高長恭,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詳,南北朝時期北齊宗室、將領,封爵蘭陵王。

嵇康

嵇康不僅精通文學、玄學和音樂,同時也非常英俊瀟洒,別人形容他是「龍章鳳姿,天質自然」。史書說他「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做千古名曲《廣陵散》,後來被司馬昭弄死。

慕容沖

五胡十六國第一美男子,因為太過貌美,跟其姐姐被苻堅雙雙收入後宮,成為孌童,後來苻堅因為影響不好,把慕容沖放了出去,等他稍大,安排做了平陽(今山西臨汾)太守。古人真是夠可以的,都好這一口。

獨孤信

本名獨孤如願,字期彌頭,鮮卑族,雲中人。一天獨孤信到郊外打獵,等到晚霞滿天,策馬回城,迎風急馳,帽子無意中偏到一邊,被手下人都驚為天人。當時應該很拉風。

世代的不同,審美觀自然也大相徑庭。這十大美男子放到現在沒準兒就是一非主流男。不用羨慕,呵呵。


人們經常用「貌似潘安」來稱讚一個男人的容貌,這句話沿用了將近兩千年,潘安也被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美男子「。潘安本名潘岳,字安仁。河南中牟人。生長與魏晉時期,這是一個審美特殊的時期,」男風「盛行。更是出產了很多帥哥,如衛玠,在當時可與潘安齊名。

有一個成語從側面描寫了潘安美到什麼程度,擲果盈車,就是說潘安長的太美了,每次出門都被圍觀,連老婦人都為之著迷,往潘安的車裡扔水果,車都扔滿了。說到這裡,就有些過分了,在那個封建年代老婦人都為之瘋狂,足以說明潘安的容貌已經讓人看了不能自已了。

其實潘安除了容貌過人之外,也極具才華,是當時一流的文學家,而且對感情非常專一,他的結髮妻子早亡,潘安為她扶桑一年,此後一生沒有再娶,更是寫下了《悼亡詩》成為中國文學史悼亡題材的開先河之作,歷代被推為第一。

在歷史上出名的美男子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潘安,衛玠,還有北齊時的蘭陵王,以及戰國時期的宋玉等。


感謝邀請,其實中國不但有四大美女還有四大美男最常見的說法是:潘安、宋玉、蘭陵王、衛玠;第二種說法是:潘安、曹植、沈約、衛玠。

在這裡我只介紹蘭陵王,有人知道蘭陵王可能是因為王者榮耀,但此蘭陵王非彼蘭陵王,歷史上的蘭陵王名為高長恭(約541年―573年),一名高孝瓘,是北齊文襄帝高澄第四子,東魏大權臣北齊奠基人大丞相高歡之孫,封為蘭陵王。

史書《北齊書》、《北史》中說他「貌柔心壯,音容兼美」;《蘭陵忠武王碑》中說他「風調開爽,器彩韶澈」;《舊唐書·音樂志》中說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話》中說他是「白美類婦人」。

但蘭陵王之名能夠流傳至今不只因為長得帥,而且有勇有謀,曾率500騎兵沖入敵軍,在許多野史傳說中,他因為擔心自己容貌俊美不能服眾,每戰必戴猛鬼面具,後人更是作出千古名曲《蘭陵王入陣曲》來紀念他。


謝謝邀請,關於中國古代美男的傳說,民間流傳有很多種說法。比較集中的幾個人分別是,潘安,衛玠,宋玉,蘭陵王,曹植,趙雲,呂布,周瑜。但對於潘安,衛玠,宋玉,蘭陵王,這四個人描述的要多一些。經過幾千年的傳說,現代人也對這四個人有了誇張的描述,形容潘安,常用貌似潘安,來誇讚一個男人的美貌。潘安似乎成了一張男人美貌動人的一張名片。而衛玠則被形容為,花一般嬌,粉一般嫩。蘭陵王,也被描述的美貌無比,攝人心魄。成為他一生中最為絢麗的一筆。宋玉,人不但漂亮,而且才華橫溢,從而讓許多女性心馳神往。至於其它幾位,史書中也有記載,但沒有這四位多。


宋玉。就是與屈原合稱屈宋的那個。寫過《神女賦》。而使他得美男子之名的可能是他的登徒子好色賦,賦中說有一美麗女子住他東鄰,隔著牆頭偷看了他三年,他都沒有動心。

衛玠,字叔寶,晉代清談人物之代表,據說風儀秀美,每到一處,皆有大量人群圍觀,既聽他的美妙清談,又看他的風采容顏。可惜他二十七歲就死了,人們都說他是被「看殺」(圍觀致死)的。

其實晉代美男很多,其他還有嵇康、裴楷和王衍等。

詩仙李白應該也是美男吧,他的美更有英氣,乃是真正的男兒之美。

宋元明未聞有美男名世,清代的納蘭公子應該也是美男吧。

近代美男,只認周公!此天下皆知,不煩吾費詞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