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吧4月1日訊 《上觀新聞》表示,中國足球在施行新政時當然容許試錯,但政策的制定者、執行者必須吸取教訓。

中國足球又一次衝擊世界盃失敗後,接下來的任務,是備戰2023年家門口的中國亞洲盃,以及全新週期的2026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世界盃。必須承認,國足無緣世界盃決賽階段,原本都在情理之中,畢竟自身實力有限。然而,有關方面爲豪賭世界盃,破天荒推行非血緣歸化工程,而且在征戰過程中圍繞“非血緣歸化”進行的一輪又一輪的“折騰”,又讓出局充滿了反諷色彩。

原本來自世界足球強國巴西的“歸化”球員,被重金引誘加入中國國籍後,不僅無法改變國足失敗的命運,更引發中國足球內部近乎瘋狂的自殘式撕裂。遺憾的是,不管是競技層面還是文化層面,非血緣歸化球員帶來的幫助實在有限。甚至,某種程度上他們進一步割裂了國足內部相對單純的思維方式和管理模式。

中國足球不怕失敗,怕的是面對失敗的麻木不仁,怕的是慣於失敗的自我沉淪。更讓人擔心的是,我們面對失敗竟連自我反思、總結經驗、覆盤教訓的勇氣都沒有。

非血緣歸化的背後,其實是中國足球的老問題:“折騰”。每次出現問題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然後按下葫蘆浮起瓢。在關乎足球發展的根本性、方向性議題上,往往又缺乏定力,不能攻堅克難。《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出臺已七年,但足球改革中的很多關鍵問題依舊沒能解決,社會和文化層面的足球生態依然沒有大的改善。競技體育的成績是重要標尺,當國家隊成績不佳時,遭受批評在所難免。所有足球從業者,要有是非在己、譭譽由人的定力,學會與批評共處,用一點一滴的進步去贏回尊重。失敗並非末日,中國足球要帶着勇氣和信心,繼續前行。

(博伊德沃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