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過去兩千年來達成的大量共識,不需要討論,學習就可以了。沒有達成的共識的,必須繼續爭論。在將來達成共識後,還會有新的爭論產生。


很簡單,因為哲學的本質是文學。

哲學,只不過是講究邏輯(或情理)的文學。

問題等價於「為何文學由來已久,卻仍然有新作問世?」


因為哲學問題很多都是超出我們經驗範圍的,它不像科學知識那般具有普遍必然性。比如人生哲學,關於什麼是幸福,哲學家眾說紛紜,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但它不具有普遍性,如果具有普遍性,適合每個人,我們哪裡還有什麼幸福不幸福的問題,我們直接按照哲學家定義的幸福的規律過生活就一定是幸福的。

另外,科學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之上的,我們通過一些事物的現象去發現其中的規律所在,而哲學卻試圖透過經驗的限制,去找到一切支撐現象的實體,一個實在的世界,其後果就是爭論不休。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我讓大家畫鬼(鬼本身就是超出經驗範圍的),結果發現大家畫的鬼都是一樣的,這就太恐怖了,因為鬼這個東西的超驗性(看不見摸不著)也就決定了我們不可能畫的一樣。


因為「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你信不?

哲學不比科學,科學需要迭代進步。哲學是對於認知的反思,亦可說是「道亦有道」。哪裡還需要不斷的迭代,不過是俗世人基於俗世的目的爭論不休罷了。

一句話講:

混混沌沌,天地之始;

紛紛擾擾,道浮於世。

何也?

天地不昭其道,而人以欲立之也。


講細一點就是,有沒有正確的理論,大家都不知道。我們所說的理論都是人造的,而人造的理論是有不同目的的。

人們的目的往往不同,得到、支持的理論便不同,不爭論才怪。

中國哲學有儒釋道,西方哲學迭代式,就更多了。

人會生老病死,認知都是從新開始的,不同年齡、不同知識結構,目的都不同。對於正確的同頻,那是千奇百怪的。

哲學理論或者去哲學長河中選擇,或者自己總結,它們容易分出派別,但是觀點難以統一。不爭才怪了。


人家要發文章、慕名氣,要學術地位,同時哲學很難實驗,其時間跨度幾百上千年,不是說只要正確人們就會同意你了,同時人的天賦也是不同的,聰明人研究哲學和普通人研究哲學,所得的結論能一樣嗎!所以哲學目前來說雖然在內容上基本上統一了,但形式上還是多種多樣,如果哲學形式上統一了,那乾脆大家都聚集起來成立一門宗教好了。


一千個人有一千種思想,只要這個世界還存在,哲學就不會停止爭論,而且到現在人連最基本的問題都沒有搞清楚,就比如宇宙第一本原是什麼,認同唯物嗎?或是唯心嗎?人的生存意義是什麼?是物質滿足?還是追求至善至愛?你想人們關於這個東西不會有無限的遐想和對這些現象背後進行反思?怎麼可能呢,除非人類滅絕了。


哲學的目的,是追求尋求求證終極真理,這個終極真理只能是一個。應該是還沒有找到,所以每個人都在證明自己已經找到了終極真理。每個人都在反駁別人已經找到了終極真理。所以才爭論不休。我以為等真正找到終極真理了,人類估計就消亡了。因為沒有人爭論了,這個就沒有活力了。沒有活力,還有人類嗎?


因為不存在永恆的真理,不存在絕對真理,所以爭論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


1、本(原(末)原)本;

2、西方少數哲學家都知道咋回事,依照這個框架,大家互相調侃,自得其樂而已;

3、東西方多數人,包括頂著哲學家頭銜的人,卻不知道咋回事,還以為他們是在爭論不休呢;

4、語義的懂文字,邏輯的不懂哲學,在東西方這類人都占多數,所以,哲學是少數人的事,困擾是多數人的事:好在,全都是很熱鬧的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