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第一次被邀請回答!雞凍!

就游泳來講,最初教練會從身材選人。

個子高、腰長胳膊長、手大腳大。【ps:然而飛魚的完美身材真的不多見,所以腰長會被替換成腿長=v=

選上來之後就會測骨齡(預測身高)雖然我覺得完全不準而且然並卵.....但這的確是每年新生來必走的一個過程。

以上兩點完全是在看自身條件,私以為,要判定是否為「好苗子」 除了這些,大部分是根據後期的自身努力來定位。當然,自身條件會使每個人的起點不一樣,但就小孩而言,這種差距完全可以通過勤能補拙來追上。

所以,我個人對「好苗子」的判定,是來源於從小訓練夠不夠努力的。

忍不住拿我身邊的事舉個栗子:A和B兩個男孩都是同年同齡來的省隊,A的自身條件堪稱完美,水感也比同齡人要好得多。B的自身條件一般,水感也不太好,剛來的時候屬於教練看不上眼的。

七年以後,也就是現在。當年的B已經達了健將被作為重點隊員培養。而A卻還在努力靠近一級,如果不是我們教練保著,早就被開回家了。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呢?因為B從小很清楚自己和別人的差距,所以他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來彌補,日積月累年復一年下來不但有了高訓練水平,還有優秀的訓練品質,教練給出的要求都會努力完成,完成不了就再努力。

而A正因為有過人的條件和水感,別人付出八成的努力他只需要付出五成,甚至在天天偷懶偶爾認真的情況下,每次比賽測驗還是比同齡孩子快。A在8歲可以這樣、10歲可以這樣、12歲可以這樣。但當他一直這樣直到過了拉有氧能力的黃金時期以後,他和同齡人的差距就開始逐漸拉大,這時候他再想通過努力來彌補就非常困難,因為他從小習慣了只付出五成努力,當大了想用八成甚至更多努力來彌補的時候,身體機能會比我們更容易覺得累。而且從小喫天賦的老本,有氧能力差到爆,每到關鍵點的時候就是頂不住。用我們教練的話來講就是:「偷懶偷習慣了,都不會好好練了」

小時候A當然是教練喜歡的「好苗子」、而現在,真正的好苗子,卻是付出了無數汗水和淚水,哭著笑到最後的B。

我們教練說過:上帝給絕大多數人開了一扇門,就會關一扇窗,與生俱來的天賦可以成為你的助力,但不會成為你的依靠。

我們教練還說過:唉呀......要是能讓A的天賦配上B的努力........嘖嘖嘖我都覺得我能帶出第二個孫楊!

我們教練又說過:天賦?哼,就你們這水平?沒進全國前三根本輪不著你們來拼天賦!

我覺得,好苗子,是要看每個孩子願不願意為之付出努力而成為的。


謝邀。

武術出身,大概瞭解田徑舉重。我的回答只代表個人所見帶來的經驗所談。「好苗子」,既然是苗子就是要能夠發芽的,好苗子要求就更高了,要能長成大樹的,以後好乘涼。

從原始的身體條件來說,練體育的講究身體協調性,四肢勻稱,武術要能立掌直手臂,田徑看看腿長和原來的跑步姿勢還有反應之類的吧。像我被教練找出來(並不是說我就是好苗子),就是因為小學做了一套看起來比較標準的廣播體操。我教練一排排看過去,小學烏烏泱泱的四五千人的一二三年級的學生,教練就光靠一套廣播體操選出了三十好幾個人。說到底就是一個人的感覺,或者眼緣,有些人整隻手伸直了手肘處會突起(就是前手臂和後手臂無法連成一條直線的),這樣的孩子很明顯不適合武術。還有體操的,總不能找一個胖子來吧,協調性也很重要。

等到練了一段時間,適不適合就真的完全顯現出來了。

領悟能力。有些孩子教一個動作只要做個示範馬上就能學得有模有樣的,有些孩子要教要說好幾次才能領悟(我就是,學動作都是我師妹學會了教我的),論苗子當然是領悟力高的,祖宗賞飯喫的這類,也就是前者。

老說玩體育的人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我就呵呵。解題的話知識點想通了理解了就好,但是體育你想得再透徹但是支配不了自己的身體也白搭,雖然也有沒想明白但身體就照做了的,但我覺得那是自己以為自己沒想明白罷了。很多玩體育的孩子都很聰明,一點就通。

主動性。心思完全不在上面,訓練任務佈置一次兩次三次可能才願意做那麼三分之一量的,這樣的孩子除非天賦極高極高不然教練們是打死都不願意多花心思在上面,多累人啊。在領悟力同等條件下,教練當然選擇那個會多看多問多學的孩子作為培養對象,因為只有這種孩子回去發展自己讓自己走向更大更高的平臺。

喫苦耐勞。連續跑人跑四個一百的運動量,是累了,有的人會開始嫌累不願意再跑了,有的咬咬牙會堅持下去跑完剩下兩個,直到真的跑不動為止。連體育不是說說而已,累的不只有身體,還有心,有時候你拼了命的訓練發現水平還是原地踏步,你說絕望不絕望?有時你準備了很長時間的一個比賽結果在賽前意外受傷了,你說絕望不絕望?有時比賽遇到很黑的裁判(體育競技水很深的)你明明覺得第一名水平不如你可你還是隻拿了個第三,絕望不絕望?你會因為經歷了一兩次這些不管是老天還是現實給你的不公平而選擇放棄嗎?很多訓練和比賽的細節教練都以一個上帝視角看在眼裡,別埋怨教練不看待你。

心理素質。無論文化還是體育,大部分人都有兩種分類。訓練型人才和比賽型人才。也就是說,有些人訓練時很放鬆水平能夠完全發揮出來,然而一到賽場就犯慫掉鏈子,有的人比賽時一興奮就超水平發揮,給你一個大大的驚喜。是哪種人只要經過訓練時兩三次小測驗就能看出來了,總歸來說還是心理素質的問題,有些人就是受不了高壓的環境,別說比賽了,賽前的集訓就要單獨拎出來做心理疏導,但有時教練訓練運動員到瓶頸時難免會罵人會體罰沒有一定的心理素質是堅持不下去的。

靈性。想了想我還是把靈性作為一個判斷方法了。我現在的教練和我說過,「XXX其實你的專業技術水平很一般你知道嗎?但是當初高測(高水平運動員測試)我為什麼選你,就是因為你有一股靈性。你可能不適合去比賽,但是你可以宣傳武術呀!」(我教練就是這樣一個喜歡踩了再捧的人(攤手)。從專業眼光來看,你可能就適合某個項目,(雖然我不知道從哪看出來我有靈性了),或者你舉手投足之間出來的氣場,(某省體工隊教練就和我媽說過,看她走路就知道武術發展可以)(科科我怎麼現在還沒看出來),但是,人家在該領域摸爬滾打那麼多年了你要相信權威呀!

某高校招乒乓球運動員時因為報名的人太多了,就讓所以運動員(基礎是在自己各省拿過前三名次的)拿著乒乓球拍墊墊球揮揮拍來作為篩選方式。(時間有限一個個對打是不可能的了)後來有人質疑這種測驗方式,各種檢驗之後證明人家教練是對的。畢竟世界賽水平教練呀,你拿起拍子的時候教練早就知道你有幾斤幾兩了還嚷嚷不服氣。應該還有各種條件吧,有些東西說不清道不明。判斷是不是好苗子的時候各種因素在教練的印象裏就綜合起來了,可能因為某個點就決定培養你,可能因為頭圓(啊呸,投緣)。但話說回來,身為一個運動員最主要的是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和懂得展示自己的技術水平,如果真的是好苗子,這個教練看不出來說不定哪天比賽交流什麼的另一個界內大佬就認定你了呢?又或者你天生就是練武術的好苗子但你文化更好啊你聽都沒聽說過武術從未涉及,那也沒用,還是好好學習吧騷年。人生多變,誰也說不準的事。

有一次在海淀區中小學田徑運動會做裁判,負責成績統計審核,然後突然來了人大附中和清華附中的體育老師,說看到一個孩子不錯,想要孩子家長的聯繫方式,打算招過來練,那個孩子200米好像還只是小組第三,聯繫到了後原來小孩子練過跆拳道,身體協調特別好,雖然成績不突出,還是被一眼相中,要知道如果這一路順利,那就是人大附初中部,清華附高中部,這一跑相當於大幾百萬的學區房啊!

言歸正傳,現在專項教練挑選更看中身材而不是成績,自信的教練只要學生有潛力他就能練出成績,而且由於科學訓練的普及,很多好點的體校開始壓成績,就是做更多的基礎訓練,不像以前,小學田徑就達二級,甚至一級,這種成績出的太早實際上是毀了一生的。

拿我熟悉的體育統考來說,直接看爆發力如何,畢竟一百米,鉛球,立定三級跳全靠爆發,耐力好其實不是什麼大優勢。
謝邀。看了一些回答,全都比我掌握的知識豐富全面,搞得我說不出什麼,但又不甘心,畢竟是第一次被邀,不想就這麼輕易放棄了,就那我高中時期的一次被選材作為事例來說說吧。我在初中時喜歡搗鼓點小製作,用罐頭盒的鐵皮焊了一個非常粗糙的艦艇模型,不想被老師看中,讓我參加學校的科技作品比賽,竟得了一等獎。之後就進了學校的航模小組。之後我繼續我的興趣和愛好,在老師的指導下做航模。有一天,業餘擔任我們輔導員的省航模隊的金教練找我談話,問我願不願意進入省航模隊,我問了父母,被父母否決了。我說這個事例是想說明一點,興趣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其實我當時做航模的工藝並不細緻,甚至活還有點粗,我想教練也許就是看中了我在做模型時的那種廢寢忘食的專註的精神吧。

先說一下,不是抖機靈。

看一個孩子是不是好苗子,要看他的父母是不是希望他練體育。

從這些人中,訓練刻苦和天賦高的人就會脫穎而出。

脫穎而出的人中,隨著青春期,成績不斷提高。天賦高的進步會很快。

這些天賦高的人中,慢慢的會有更有天賦,更刻苦的人出現。

我大學讀的運動訓練,是籃球國家二級運動員。但是經常在球場上遇到沒經過任何訓練就比我強壯比我跳的高比我跑得快的人。

我們應該知道,有些人天賦是有的,只是他的父母選擇讓他走那條更穩妥的路。

另外,關於專業角度,其實還是要分項目的,籃球肯定身高手大腳大,其他項目要需要看反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