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

我父親是山東人,我在遼寧土生土長,我從小跟奶奶長大,我奶奶的山東口音非常重,來我家玩的同學基本都聽不懂,得我給他們翻譯。

我的確在部分南方地區發現過這個現象,就是很多南方人不大分得清哪些是東北話,哪些是北方其他地區的話,經常有把山東話河北話等等誤認為東北話的。

因為東北話在一定程度上的流行,也有部分北方其他地區的人模仿東北話,這種模仿的東北話,東北人一聽就能聽出來是假的,不純正,但對於南方人來說就更難分辨了。

前些天刷抖音,看到平安徐州發了一段電話錄音,裡面一個騙子模仿東北口音,自稱黑社會實行訛詐,我聽了兩句就聽出來是個假東北人,評論里東北網友也都表示這是模仿的,而且模仿得很不像,裡面很多發音很怪,估計是當地口音。


哈哈哈,樓上的答主都沒看懂你在說啥。其實山東話和東北話語調差別很大,但是用詞非常相似。比如耶了蓋子,撥勒蓋這倆就很典型,還有什麼顧涌,出溜滑,焦黃,轟黑,lai了這些山東人和東北人看了就懂了。這應該是闖關東帶來的辭彙上的影響。

口音變化很大。

但是比較常見的一些辭彙,基本上還是來自山東話的方言辭彙。

口音很容易帶騙,但是要考慮到東北主體人群基本上來自山東及其後裔,辭彙還是山東話。


你看到的可能是膠遼官話。東北地區存在東北官話和膠遼官話兩種方言。遼寧大連、丹東一帶使用膠遼官話,和對岸的煙台、威海是同一種方言,不屬於東北話。你有可能是把他們的方言當成了東北話。對東北官話母語者來講,山東其他地區的方言是根本沒法聽懂的。


作為一個黑龍江人,表示一點都不像,有可能大連那附近和山東那邊有點相似,但是區別還是很大的,我奶奶就是山東人,當初她在世的時候,山東那面打電話過來我基本是完全聽不懂的,現在科室裡面也有山東人,他們再與家人通話時,能大概聽懂一些,至於說山東話和東北話像的,估計根本就分不清北方口音


不像,根本不一樣

小的時候我家有個租戶是山東過來的,現在工作也接觸各地來的,山東人說話的口音一聽就跟東北人不一樣


不像,下一個。

說真的,我聽河北話有時候都感覺費勁。


一種說話感覺和東北人很像,我經常以為是老鄉

一種就感覺在說河南話…


東北是一個移民地區。

要想搞清楚東北話與山東話的關係,就要先搞清楚一下東北人的歷史。

一、老東北人

1644年清軍入關之前的早期東北人主要是:

1、漢族人。當時東北佔據人口數量占絕對優勢的是從春秋戰國到明末延綿未絕的漢人,以及被清軍從山東、河北、山西擄掠來的漢人。這些漢族人大量被編入漢軍八旗。漢族人當時主要分布在遼寧地區,今天吉林和黑龍江則較少。

2、滿洲人。努爾哈赤組建八旗,後來皇太極定立「滿洲」族名,這就是滿洲八旗,滿洲八旗就是清朝時候的「滿人」。這個「滿洲人」的範圍比現在的「滿族」範圍要小很多。現在的「滿族」還包括「漢軍八旗」和「蒙古八旗」,以及後來為了民族優惠政策改為滿族的大量漢族人。

部分漢人和蒙古人,以及東征時從朝鮮擄掠來的朝鮮人,也被編入滿洲八旗,成為「滿洲人」。東北其他原住民中的絕大多數也被陸續編入滿洲八旗。這些原住民是:建州女真人、海西女真人、野人女真人、錫伯人、達斡爾人、鄂溫克人、鄂倫春人、赫哲人。據考證,1644年清軍入關時,「滿洲人」的總數約20萬,總兵力約8萬。滿洲八旗的主體是建州女真。但是要特別注意的是,建州女真是高度漢化的雙語民族,他們兼通當時的「早期漢語東北話」。

1644年清軍入關,東北原住民作為清軍和清軍的眷屬大量入關。這其中就包括包括漢軍八旗和滿洲八旗。東北各地人口急劇減少,說「為之一空」也並不過分。

二、東北移民禁令

清軍入關之前,沙皇俄國的勢力就已經滲入黑龍江流域,但忙著明清戰爭、剿滅農民軍、爭奪天下的清朝皇帝,並沒有對黑龍江邊極寒地區的形勢變化產生多大的興趣和警覺。

清軍入關後,迅速南下,山東、河北與東北迅速連成一片,原來因政治隔絕造成的地理阻礙消失了。飽經戰亂、饑荒和自然災害的山東人開始前往東北避難。於是20多年裡,東北人口急劇增加,這令康熙皇帝恐慌。東北本是清朝萬不得已的退守之地。面對急劇增多的漢人移民帶來的新形勢,康熙帝於1668年嚴禁向東北移民。東北的大門轟然關閉。

而1689年雅克薩之戰的勝利和《尼布楚條約》的簽署更似乎使黑龍江流域獲得了永遠的太平。從此清朝以為完全消除了北方的安全威脅,因而喪失了通過向東北移民去填充廣袤而空虛的邊疆的現實清醒。

至此以後的100多年間,東北就基本上成為流放「罪人」之地。三藩的余部,文字獄的罪人,各種流放者,大都被發配到東北各地被軍事監禁。這些人只要是沒有回到關內的,在當時都逐漸被編入漢軍或滿洲八旗,或者淪為駐防東北的滿洲貴族的包衣(家奴)。他們的後代現在大都是滿族,世居東北,成為「東北人」。

這時東北有人口,但極其稀少。千里難見城郭,百里少見炊煙。這裡是一望無際的森林、草原和荒地。這裡清水潺潺,這裡鳥語花香,這裡是野生動物的天堂。然而安詳寧靜的背後隱藏著危機。

俄國的沙皇和野心家從未忘記外興安嶺、黑龍江、烏蘇里江、松遼平原和長白山。太平天國運動和第二次鴉片戰爭,使清朝面臨了空前的危機。在此期間,俄國對清朝進行了軍事壓迫和政治訛詐。1858年和1860年,通過《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俄國兵不血刃就兩次獲得了吉林和黑龍江共100萬平方公里土地,吉林和黑龍江從此失去濱海地區,成為完全的內陸省。而俄國侵佔的這一地區,人煙更加稀少。這是俄國可以輕易侵佔這一地區的根本原因。這一重大挫折,終於使清朝皇帝清楚了人口對於疆域穩定的重要性。

就在簽署《北京條約》的1860年,面對絲毫沒有減弱的俄國侵略壓力,咸豐皇帝決定解除向東北移民的禁令,填補東北空虛的領土。飽受自然災害和飢餓之苦的山東,大量移民湧入沃野千里,杳無人煙的東北。由於進入東北的道路在山海關以東,所以,當時把東北叫做「關東」。而這次大規模移民運動就叫做「闖關東」。如此一發而不可收,直到解放以後仍然有山東、河北移民大量到來,甚至日本佔領東北期間也未停止。這次大規模移民延續了100年。

三、新東北人

東北現今漢族人口的90%以上都是1860年以後,逐漸從山東、河北移民的後代,其中又以山東人為絕大多數。東北人在山東的祖籍地絕大多數都是「登萊」兩地,即民間常說的「登州府、萊州府」,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東萊」或「膠東」地區。具體主要包括:福山、蓬萊、黃縣、棲霞、招遠、萊陽、牟平、文登、榮成、海陽、掖縣、平度、昌邑、高密、即墨、益都、臨淄、廣饒、壽光、昌樂、臨朐、安丘、諸城等地。

他們或是從龍口、煙台、威海登船,走水路,在大連、營口、秦皇島一帶登陸進入東北;或是從唐山、昌黎、秦皇島、山海關一線步行一路北上,做工、乞討,從陸路進入東北。他們一路走走停停,一直到達吉林、黑龍江,直到找到足以安身立命的那塊土地。

最初到達東北的人們,眼前一望都是肥沃而荒蕪的無主之地,常常是「棒打獐子,瓢舀魚」。所以家庭人口多的就可以多佔地;稍微富裕的也可以多佔地。沒有房屋,就用樹榦搭架子,蓋上茅草,用以居住。所以,東北各省農村常見「張家窩棚」、「李家窩棚」、「五馬架」、「十二馬架」等等這樣毫無「文化和詩意」的粗陋地名。這是闖關東的山東移民當年真實的生活記錄和寫照。那時候,東北的地方行政管轄往往是一片空白,沒有地方官,更沒有衙門。往往是人口和農工商各業發展起來以後,清政府才設縣立府;等到出了土匪才集資修建城池。

就這樣,移民們「走馬圈地」,成了東北最早的地主。而晚期來到的就成了租地的農民。東北的地主往往在老家都是最貧苦的農民,所以他們往往很淳樸,對待租地農民遠沒有關內的地主兇狠。

移民們很思念家鄉,但遠隔千山萬水,也只能遙望而已。時至今日,八九十歲以上的老年人,還習慣地稱呼山東、河北兩省為「關里家」。

四、山東話與東北話

東北人受山東文化、方言的影響,更多表現在是受上述「登萊」各縣山東人的影響。

今天的東北話辭彙絕大多數是山東移民帶來的山東辭彙,少量是早期東北話的固有辭彙,還包括一些滿語、蒙古語、俄語甚至極少數量日語辭彙。所以現代東北話辭彙與山東話是相同的。分批到來的山東移民在帶來山東話辭彙的同時,接受了原有東北話的口音。這就使得東北話在口音上不同於山東話,但在辭彙上卻與山東話基本一致的原因。

這裡應當注意的是:大連話不是東北話。原因是這樣的:在日俄戰爭前,大連也是講東北話的,那時大連早已被俄羅斯侵佔,成為俄羅斯在遠東的重要軍事基地。1904年日本和俄羅斯兩國為爭奪中國東北的控制權爆發戰爭。大連成為日俄戰爭的主戰場之一。1905年1月日軍佔領大連並屠城,大連原本的東北話人口就沒有了。後來,又有山東新移民到達大連,這些操膠東話的山東新移民,沒有了東北口音的影響,就把祖籍地的方言原汁原味地保存了下來。所以現在的大連話是膠東話,又叫「膠遼官話」。而由於東北話與膠東話的辭彙基本一致,二者差別主要在口音方面。所以,大連話雖然不屬於東北方言,但大連人與東北其他地區人在交流上難度也不大。

五、山東習俗和東北習俗

山東移民不僅僅帶來了辭彙,還帶了魯菜。今天東北飲食,是山東飲食習慣與滿、蒙古、朝鮮飲食習慣的融合,但本質上屬於魯菜系。

東北地區苦寒,小麥低產。所以山東移民在保持吃面的習俗的同時,還隨遇而安,增加了吃米的習慣。所以今天東北人既吃米也吃面。而在其他生活習俗方面既繼承了「關里家」的傳統,也因應了東北高寒的地理特殊性。所以一般而言,東北人吃肉更多,飲酒更多,體格上相對更健碩。而直到現在仍然人口稀少、遼闊空曠的東北,也養成了東北人率直、豪爽的地域性格。


其實是一樣的,我原籍山東萊州的,成長在西南某三線建設單位,我們這種單位天南海北的人都有,東北人也不在少數,說跑偏了,從小到大聽慣各類方言,說說東北話與山東話的區別,東北話里口音最重的當屬遼中南,特別是瀋陽,老派的大連話與煙台威海同宗同源,很重的海蠣子味,確系與主流的東北話截然不同(其實在山東省內,煙台威海方言也是獨樹一幟),但雖然東北話在音調上與山東各方言差別極大,但諸多諸多的辭彙語法幾乎原封不動地保留了下來(當然也有河北方言的成份,及俄語,朝鮮語,大融合了)。


不像。

我看某劇,裡面有個角色說的山東某地方言,彈幕還不停的說是東北話。

可見,不是像不像的問題,是他們根本分不清。


什麼段子,東北三個省哪個省的笑話,寫清楚,太籠統,回答不了


我山東室友說普通話有大連味,我遼寧,說話語速較快,我說話她都能聽得懂,但我的南方室友不一定能聽得懂。我山東室友跟家裡說山東話時完全沒有東北味,我能聽個一半一半吧。比起河北除承德秦皇島唐山以外地區的話,至少山東話還能聽懂個一半一半的。

一些辭彙啥的,山東話和東北話是互通的。


完全不像,只是有些辭彙從東北話和普通話向全國滲透了


如果你是遼東半島附近的,確實有點像威海煙台那邊的


因為的確有部分習慣辭彙和發音是一樣的。

歷史上,東北地區的漢族主要來自河北北部(原熱河省)移民北遷與部分山東闖關東的移民,以及其他地區的移民;並且受到東北當地的滿語,蒙古語的影響;形成東北話,解放後進駐戍邊的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口音更接近普通話。


感覺大連話有點像山東話 別的地方的東北話就不像了


不像,差遠了,但是有些土語以及物件的叫法應該比較像,曾經和一個濰坊同事在一些土語達到過共識。目前我個人感覺和東北話最接近的是北京官話區,其次是唐山話里的薊遵小片。其他地方方言和東北話的差別一般都非常大。

我是山東威海人,威海話和大連話很像

我說普通話有時候會帶一點東北味兒,我有些同學也這樣,但是我真的覺不出來

有一次我講完課課,老師問我是不是東北人,我真的是山東人,周圍也沒有東北人

還有,煙台話和青島話,我努努力還是可以聽懂的,山東其餘地方的方言,我真的聽不懂,雖然我是山東人


不像啊……闖關東那會兒有很多山東人到東北去到是真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