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最有发言权,不仅仅是因为我是肝胆外科医生,而是我治疗过一个只有5毫米大小的肝癌,可以说是极微小肝癌了,更是极早期!那么这么小的肝癌是怎么发现的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个病人肝癌的发现过程。

50多岁的韩大叔,10年前的时候检查发现患有乙肝,并且病毒含量高,转氨酶升高,于是就开始吃抗病毒药物。医生告诉他病情不算严重,但是仍然有肝癌的可能性,不过几率不大,定期复查即可,建议他每3-6个月复查一次,做彩超、甲胎蛋白和肝功能。

韩大叔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他看网上的帖子,有人因为复查间隔久了,而导致肝癌晚期的情况,所以他就每个月复查一次。

在一次复查的时候,他的甲胎蛋白突然升高了,但是彩超和肝功能都是正常的,这让他非常紧张。但是由于彩超确实什么也没有发现,而且甲胎蛋白高的也不是特别多,80多一点,所以医生建议他一个月以后复查看看,观察一下甲胎蛋白的变化,如果还也继续升高,说明肯定有问题,如果下降了,一般就没事了。

他怀著忐忑的心情回家了,等待著一个月以后的复查结果。

再次复查以后,彩超仍然是没有任何问题,他想著估计甲胎蛋白应该下降了。但是结果出来以后,让他非常焦虑,已经升高到200多了,他心里已经确信自己肯定得肝癌了!

然后就做了增强核磁检查,果然在肝脏的左内叶发现了一个5毫米的小肿瘤,这么小的肿瘤,如果不是提前知道肿瘤的位置,彩超根本无法辨别出来。对照著核磁的肿瘤位置,彩超依稀能拉到一个很小的低回声灶,定位以后,就在彩超引导下做了一个微波消融,轻而易举的就把这个小肿瘤消灭了。

术后复查甲胎蛋白迅速下降,一个月以后,就完全降到正常了。自从昨晚微波消融到现在已经三年了,甲胎蛋白依然正常,核磁检查也完全正常!

不过韩大叔已经不在每个月检查一次了,改成每三个月检查一次了,每个月查一次真的没有必要!

虽然这个肿瘤被彻底消灭了,但是复查依然不能停止,毕竟乙肝还存在,还有可能再次出现新的肿瘤,再发现在消融,每次都把肝癌毁于萌芽状态,肝癌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我爸,快40年老乙肝了,肝功能一直正常的

15年体检甲胎异常。

真的很幸运,肿瘤只有3cm,切除了没有复发转移

老乙肝一定要做年检,甲胎升高不多也要去做增强


怎样才能早期发现肝癌呢?首先要确定肝癌发生的高危人群。凡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丙肝抗体阳性,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

1.年龄35周岁以上;

2.慢性肝炎病史5年以上;

3.家族中已有确诊肝癌患者;

4.长期酗酒者;

5.母亲垂直传播的肝炎;

6.长期食用腌腊、烟熏、霉变等食品者;

7.长期工作压力过大、工作负荷过重或长期精神压抑者;

8.器官移植患者。

确定了上述高危人群,然后对这些人进行定期的、连续的追踪检查和观察,是早期发现肝癌的有效方法。具体做法是:

1. 定期进行甲胎蛋白(AFP)测定:开始每3个月在检查肝功能的同时检查AFP,如果慢性肝病活动时有AFP升高,一般开始于ALT升高2~4周之后;ALT下降后2~4周,AFP也开始下降。如果ALT降低或正常,AFP不断升高,就要高度怀疑肝癌。AFP如无异常,开始每3-4个月检查一次,然后坚持每半年检查一次。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不到20微克/升;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又恢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导致甲胎蛋白进行性升高。我国肝癌病人中,约有60%~70%AFP高于正常值,如AFP≥400ng/ml持续1个月,或≥200ng持续2个月,无活动性肝炎证据,并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即可做出肝癌的诊断,假阳性率约为2%。但甲胎蛋白并不是肝癌特有的,一般情况下甲胎蛋白升高时还要配合进行影像学检查。

2.肝胆B超:坚持每半年作一次B超。B超是一种经济、没有放射性的影像学检查,是人群中肝癌筛查的重要手段。B超声显像可确定肝内有无占位性病变,好的超声仪以及有经验的医师仔细检查能检出1cm直径的肝癌。当B超提示肝内有实质性占位时,结合AFP升高要高度怀疑肝癌的可能性。甲胎蛋白升高同时B超显示肝脏肿块,诊断肝癌的准确性高到90%以上。还要进一步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以确诊或排除。

3.CT和磁共振成像扫描:是进一步诊断肝癌的重要手段。

CT是目前检出肝癌最敏感的方法之一,采用适当的增强方法,病灶检出率可在90%以上。有时CT对小肝癌、等密度肝癌和不典型肝癌的诊断仍有一定难度,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判断。

磁共振成像(MRI)是肝癌定位诊断很有用的方法。MRI与CT检查相比有如下优点:①能多平面成像(即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三种图像),对软组织的分辨力优于CT;②无放射性损伤,也不需常规造影剂,避免了不良反应;③检测的灵敏度很高,对良恶性肝脏肿瘤的鉴别,尤其是血管瘤的鉴别优于CT;④平扫即可显示门、肝静脉分支,其检出极限目前为1.5cm肝癌。MRI检查的缺点是检查费用高,成像时间较长,呼吸运动可干扰肝脏成像,造成影像模糊。因此,目前尚不作为肝癌的常规检查。

另外,有下列情况时应引起注意:

1、低血糖症:有研究报告显示肝癌病人低血糖的发生率为19%—36%。肝癌细胞异位分泌胰岛素或胰岛β细胞刺激因子促进血中葡萄糖的利用,从而诱发低血糖;肝癌细胞因代谢旺盛,需要大量摄取和利用葡萄糖,但却不能造葡萄糖,故进一步加剧低血糖。

2、红细胞增多症:肝癌病人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率为20%—38%。但肝癌病人在红细胞增多的同时,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均未见明显增高,临床上出现红细胞增多的症状和体征(如面红、多血质征等)。

3、高脂血症:最近有研究报告显示,肝癌病人高脂血症的发生率为11%—17%,且血脂可随肝癌病情的进展而不断升高,临床上出现高脂血症的症状和体征如肥胖、动脉粥样硬化等。故长期肝硬化病人、慢性肝炎病人或其它肝病病人如无明显其它原因出现高脂血症,也应视为罹患肝癌的一个危险信号。

4、高钙血症:有15%—20%的肝癌病人可伴发高钙血症,也可同时伴有低磷血症。

在一部分患者需要用细针穿刺法或腹腔镜检查取得少许活体标本,作病理学诊断。还要注意与肝血管瘤、肝血管肉瘤、肝囊肿、肝结核、转移性肝癌、肝寄生虫病等疾病作鉴别诊断。

肝癌的早期诊断,对现代医学说早已不是难题,关键是对高危人群随访监测。也就是:高度重视,定期体检,防患于未然。


小肝癌又称为亚临床肝癌或早期肝癌,临床上无明显肝癌症状和体征。小肝癌一般指肝细胞癌中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不超过3厘米或两个癌结节直径之和不超过3厘米的肝癌称为小肝癌。患者常无临床症状。瘤结节多呈球形,边界清楚,切面均匀一致,无出血及坏死。我国的小肝癌标准是: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不超过3厘米;多个癌结节数目不超过两个,其最大直径总和应小于3厘米。

  一、小肝癌的早期症状

1、右上腹疼痛

  肝区疼痛是小肝癌首发症状,疼痛常在右上腹可向腰、肩放射,多为持续性钝痛或刺痛,早期多为隐痛不适。疼痛与体位有关,左侧卧位常较其他体位疼痛明显;夜间或劳累疼痛加深,休息或药物难以控制。不经治疗可自行缓解,有时误诊为胆囊炎、胆石症,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部分病人肝区紧绷或胀感。

2、消化道不适

  消化道症状是小肝癌的早期症状中常见的一种,主要是消化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腹泻、恶心等胃肠道症状。可由肝功能异常或肿瘤分泌异样物质而引起。有部分患者存在上述症状,或简单的消化不良,直至逐渐消瘦或出现其他相关症状时才被确诊,多为时已晚。另外由于消化吸收障碍,肠道感染,腹水导致肠功能紊乱而常引起腹泻。

3、腹胀、肿块

  多见于左叶增大,压迫胃部所致,表现上腹部胀满及消化不良症状,出现腹水可导致全腹膨胀。部分患者无意中触摸到右上腹或中上腹部包块,是肝脏呈进行性肿大所致,质地硬,表面高低不平,边缘不齐,常有不同程度的压痛。有的患者至腹部出现巨大包块尚不知,至就诊时为医生所发现。

4、乏力消瘦

  这是是小肝癌的早期症状的临床表现之一,部分患者仅有倦怠、乏力等不适症状,但他们大多以为由工作负担重、身心劳累引起。其实不然,上述不适是由于肝癌细胞进行增殖的消耗,癌组织代谢产物的刺激,饮食少进,导致营养不良都可引起消瘦。

5、发热

肝癌发热多为低热,大都在37.5℃-38℃之间,少数可有高热,热型多不规则。病人常认为是感冒发热而就诊。体温高,但痛苦不明显。发热原因可能癌瘤内部缺血坏死,坏死产物被吸收或肝功能不良,代谢紊乱产生致热原。


我爸的,1厘米大小。所有的所有的检查都正常,除了最后做了的增强核磁共振。

发现是因为带状疱疹疼痛,以为是内脏疼,一步步开始检查!

做了腹腔镜手术,切掉了。有乙肝,吃恩替卡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