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籍推荐一下呗。从浅至深。拜托了 。主要是了解一下汉字的博大精深及用来读古文籍。所以才产生这么一问。谢谢各位的无私奉献自己的知识。谢谢!扩充自己的知识以及看到这问题的人学到知识也是极好的


确认过眼神,是答过的题。

发一个链接:

颐真:深入学习古文字可以阅读哪些参考书??

www.zhihu.com图标

除此之外再胡咧咧几句。

上面列的书单也有好多是好久以前看的,有一些印象,但是著实不深了。

上述的主要是偏向于理论,理论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背字形。在字形之外则又有很多其他的小结论,都是在原始资料基础上展开的。

除此之外还要注重说文的阅读。

说文中有一字作?爫又,「物落,上下相付也」。物落当本自毛传。上下相付则于传世文献未见这种用例,如果扩大到青铜器上,上下相付就很明晰了。

安大简出土的诗经中摽有梅一章也可能与说文有很大关系。整理著隶定为艹双,认为与简本无衣所从又同形,并读为?艹爫双。与鲁诗、韩诗同。说文中爫又一条下又说「杜若《诗》摽有梅」。这也说明说文与古文字研究不可分割的情况。

而基础的问题也会有一些扩展的内容。就暂且以黄德宽先生的《古文字学》为例。

比如钻凿形态的研究仅仅在书上是提到了一些,并未完全指出相关问题。此处承接上文对于董作宾的十大标准的总结。钻凿问题的系统化研究始于许进雄,董氏在开始并未将钻凿纳入其中,此处行文多少容易产生误解。

一般来讲,对甲骨文进行分类的唯一的标准是字体。(最开始林先生认为贞人也是标准之一,不过后期有改正)但值得注意的是,钻凿作为一种可靠断代方式,林先生并未将其视为标准之一。

林沄先生在清华大学王国维讲座上提到,钻凿的变化要慢于字体。考古学上之所以以陶器为标准也是因为陶器的变化要快。

除此之外,关于两系说的讨论,此处也明显不及其他书目详细。

基本上要是探讨古文字的话,上述书目是一定不够用的。这些书目主要在于基础,而一些其他的研究也很有意思。

比如数字卦的源流和四方风问题,在李零先生的《中国方术考》有探究。

古文字领域中对于考古学和文献学也是非常看重的,因此十三经以及先秦诸子也必须要阅读。

同时音韵学也不能落下(是我不会的学科)

另外,小心民科……………………


更新:

补充常用网站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6918464?

zhuanlan.zhihu.com图标


先看看新版《古文字类编》、《古汉字字形表系列丛书》的书价

然后看看有没有力气抱起5本左右的甲骨文《合集》。

然后买本说文,看看自己能看下去不。

最后关键:

上学读研拜师。


注:在这过程中致盲、骨折概不负者,请题主责任自负


谢邀。

追根溯源、抓住汉字的主要源流应该是要点。

汉字为五千年前仓颉所造,汉字体系的构架方法是六书,留传至今的仓颉古文目前只有不到五百(见三国曹魏时期所立三字石经),先秦称之为大篆、汉以后称古文。这是汉字的主源,也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字源解释的主体对象。

但是今天的汉字字形基本定型于秦朝。秦确立小篆,实际上是在大篆、即仓颉所创文字的基础上省改而来,它融合了汉字的另一大上源:商文字,也就是今天通常所说的「(商)甲骨文」,其实商文字也刻/铸在青铜器上,也有金文形式的存在。在不清楚汉字上源的融合性情况下,自一百年前的近代文字学否定了几千年来直至清朝的传统小学认识,否定仓颉造字、另起炉灶。因为发现《说文》中的很多字形解释(字源义)牵强,却可以受更早的商甲骨文字形启发,做出比较完满的义释。问题是又走入另一个极端:以商甲骨文为唯一上源、主源文字,造成更多的字更随意牵强的解释。

大篆、小篆都属于古文字,特点是屈曲象形。而秦统一文字的另一大书体是隶书,也就是秦隶,比如「睡虎地」、「里耶」秦简上的字体,被称为「今文字」,这是汉字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字形改变,基本定型了直至清末的文字,笔画改成了适合于快速书写的方折,并且归并了一些古文写法相近却实质上不一样的部件(部首),象形的意味锐减,但是大部分古文字部件和间架结构并没有改,改动的只是书写形态,所以可以讲汉字的象形与写意特性五千年来一脉相承。

搞清了渊源,具体的可参考资料很多,尤其是文字一手材料(包括上下文的文物原件图片),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是入手、进行。

古文字还有一块是音韵学,个人的看法就是中原古音是造字时参考的发音体系,七声具备,可详见邵雍《声音唱和图》。


不请自来。

古文字学科既年轻又古老。诸位古文字大家如裘锡圭、李学勤先生都发表过怎样学习古文字的文章。

首先,许慎的书《说文解字》,这个书是必读的。研习小篆,写小篆的目的是分清字的音符和义符,为文字学整个体系打下基础。可以借助网上视频如武汉大学万献初先生的讲座配套听,事半功倍。当然万先生属于章黄学派后劲,难免有所讹误。熟悉说文,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第二,多看古籍原典,尤重先秦经史。经史尤重尚书左传诗经。因为古文字是必须要大量阅读古书的。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饶宗颐先生的三重证据法,都离不开传世文献。唐兰先生曰:古文字的功夫不在古文字,而在古文字之外的东西。

第三,一定一定不要脱离语境去单个临摹古文字,成效不大。文字是语言的符号。所以要看出土文献的原貌。譬如甲骨文,你要找原始的甲骨文材料,不要去抱著本甲骨文字典去看,意义不大。你要学习楚系文字,你就要看郭店楚简。看多了,自己动手摹写可以。

第四,古文字学家的文章要读。首推裘锡圭先生,可以买他老人家的学术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然后关注业内的学术报刊和网站。如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上面的文章质量很高。

第五,鄙人以为是古文字学的灵魂,就是音韵学,亦可称为古音学。这是文字学家和民科的根本区别,去读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吧,不多做解释。给你一个十三经里面常出现的字,能够判断韵属于哪一部,声为哪一纽,如果不懂这些,我担保你看论文的时候一头雾水,当然通这一部分需要时间的积淀。这也是为什么古籍原典推荐诗经的原因。

第六,如果实在感兴趣,不妨考研究生。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安徽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都十分厉害。其中吉林大学更符合古文字的初心,复旦大学要求读古书多,看你情况考。

最后,如果你是初学古文字,我给你推荐几本书,裘锡圭《文字学概要》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黄德宽《古文字学》。别嫌少,一本裘先生的书,我读了三年了,还是常读常新。

注:关注官方古文字,莫要被江湖杂耍迷了眼。古文字学,交叉学科,它从来不要求你古文字写多好,因为它的任务是把前人不懂的有争议的给考释出来。

有什么问题可以私聊我,码字不易啊。。。。


这个回答不能让你做到系统学习,但可以利用闲暇时间来做个趣味训练。

「i识字」是一款汉字定向消除类游戏,其实就是利用汉字的不同字形,来做「消消乐」。游戏以中华书局下属的专业古籍数字化公司——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各个字型档为基础开发制作,内含八卦字表、繁简字表、新旧字表、异体字表、小篆字表等各个字型档,字形丰富多。

游戏分为训练模式、挑战模式、对战模式和任务模式,不同模式所获积分不等。游戏难度包括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不同等级下的游戏时长、游戏盘面大小不同。

游戏开始后,选中两个对应的文字进行消除,直至倒计时结束。游戏结束后计算分数,获得的积分会自动增加至用户个人中心的积分账户中。

当然,这个游戏目前存在一些机制上的问题,必须要达到游戏时间才能计入积分,消消界面可能有些费眼。后面要考虑调整界面设计和游戏机制。总之拿来多识些古文字是没问题的。如果你是在备考古文字方面的研究生,或者希望申请古文字方面的国家招生强基计划,用这个来打发时间绝对不亏。我们之前也做过一款句读游戏,也是传统文化类的。没什么收益,既然做这行,还是希望能利用资源的优势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如何练习句读? - 扫书萌主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604055/answer/381548760

?最后附上游戏二维码,游戏免费,无广告。

微信小程序搜索:i识字

作为一名业务爱好者没有系统学习过,切身体会多看多写。

https://qm.qq.com/cgi-bin/qm/qr?k=gok0BBweYvy49hrCbLCTkwP6uhkMz_pGauthKey=D/LlEpBKfY/NL+GZ+1zKETKd98GQOimDDGjp8W/SFcmmOCjrS7DmHRyMYtJSGy8Inoverify=0 (二维码自动识别)


估计从学文解字开始吧

曾经想学习一下繁体字,了解字的深刻涵义。

结果自己找借口没时间,比如逛知乎这会就是时间。

总之,拖延症就是我啦 。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