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地面效應是全封閉的,側裙的下半部分是活絡的直接蹭到地上開。這樣幾乎沒有漏氣下壓力最大,但同樣帶來極大的不穩定性。

行駛中萬一側裙磕到一個小石子,彈了起來,直接漏氣失去下壓力。如果這時候車子本來是在按照最大下壓力的速度過彎就飛出去了。

還有地面效應底盤的最低點越低,效果越好。但如果行駛中下壓力太大把這個最低點直接壓到地面上了,立刻失效。車子馬上就會起飛。

那個時候的車沒有現在的碳纖維單體殼技術,所謂座艙就是一層薄薄的鋁板。對車手來說車撞牆就和人直接撞牆差不多。像這樣逼近極限然後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失效飛出去實在太嚇人了。所以乾脆就禁止了。

那麼21年為什麼又允許了呢?首先現在不允許安裝任何活動部件了,所以原來的全封閉地效是達不到了。而且底盤高度的限制也用木板磨損測量的辦法解決了。這樣失效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同時車身的安全性也完全不是一回事,車體能吸收大部分能量保護車手。


因為1982賽季因為地面效應的設計,法拉利當年損失了兩名車手

  1. 維倫紐夫的死是因為賽車的地面效應突然失效導致賽車起飛失控
  2. Pironi因為地面效應賽車揚起的細微水霧導致車手看不清前面導致嚴重撞車然後賽車起飛車手終身殘疾

總之就是很危險


溜溜哥以前說是怕上坡或者有風導致流體的momentum把車吹起來(其實並不是)。

真正的原因是側裙的密封並不能時刻保持理想狀態。以前的賽道路況比現在差不少,有坑或者有石頭都會極大的破壞底部氣流通道的密封性,然後在很短時間內產生亂流,極大降低過彎極限,導致事故。

同樣的,和另一位答主說的一樣,如果氣流通道中間凸起的部分觸地也會瞬間阻斷氣流,底部壓力變大,降低下壓力。

2021允許的使用地面效應只是允許使用不平的底板而已,七十年代的底板+全封閉式側裙的設計仍然被禁止。


視頻非F1比賽,但原理相同。

F1賽車動輒以時速兩三百公里飛馳,在平坦賽道如利用地面效應確實可以減少車底進入的氣流,以此來減少底部升力,配合車身的空氣動力學設計,使上部氣流將車身牢牢按壓在地面上。但是,萬一賽道出現起伏或車輪壓到異物發生彈跳抬頭等情況時,車身分分鐘可能被瞬間增大的底部氣流產生的升力掀翻,從抓地力爆表到起飛可能只要半秒鐘……

仔細想想,這時候不就像個機翼嘛!


擴散器什麼的,前翼什麼的都是地面效應,地面效應一直都存在,只是依賴程度上2021似乎更強一些。這方面禁止不了。

看了幾個評論,做一些解釋。前翼和地盤的下壓力分配均可調。前翼的離地間隙每場比賽有專門的支架根據以往的風洞測試數據,模擬數據和比賽數據進行調整。大部分車隊看照片感覺前翼角度一直不變,最多是改變一下離地間隙來調整下壓力多少和前後下壓力分配,除非是為了低下壓力而設計的低阻前翼,或者other way around。(前翼最多是個氣流導向器)而重點可能落在尾翼和底板設定上了。

拉高底板的傾斜角度本質上是做了個更大的擴散器,不光底板的平面成為的擴散器的一部分,尾部的擴散器角度更高的且更大,最終提升整體下壓力水平。但是這麼做會造成下壓力靠前分配。

如果採取高底板斜率的設定,一般來說從增加尾翼的下壓力和阻力能夠平衡整體的靠前的設定,或者把前翼設置成低阻。由於前翼較低,roll moment的槓桿也較低,沒有尾翼槓桿來得長,所以一點尾翼阻力帶來的平衡比前翼阻力來的平衡更有效,阻力和下壓力永遠都是正相關的關係,就看怎麼設定了。另外由於尾翼正好再後輪上方,前翼太向前突出,所以尾翼的平衡需要增加很多的阻力和下壓力來平衡前翼增加的下壓力。

就說到這吧,以後再說


不專業的說。

單純的「地面效應」是關於渦流的,那時候的底板是倒置的機翼的上表面,靜壓產生的渦流被地面的邊界層和地面干擾、打斷。

猜一猜為什麼Group C的尾翼那麼低矮靠後又很寬?

F1的「地面效應」其實是「翼地效應」與「文丘里效應」的混合,後者是總壓原理的應用,而且文丘里效應實際上還提供了利用側向結構產生下壓力和穩定性的可能(製作Airshaper的老哥真就這麼設計了,實際上就是側面放置的底板,原來的側裙從上表面一直包到地上形成空腔,這點壓差作用在表面積不大的頂面和側面上,他去賣這個點子,車廠的意見回復是已閱、圖樣圖森破、查普曼玩過了我們也會)。

F1的威脅是下壓力喪失。

所以說禁止「地面效應」對於F1而言不切實際,真正被斃的是側裙這個奇葩設置(並不是危險源頭,現在還有「側裙」——只不過不太穩定畢竟是空氣形成的)以及風扇這種百利無一害還能利用小石子敲打後車的作弊神器和曲面底板、多通道底板(用的好人畜無害,懸掛不行就GG了)。

而消滅這種威脅是靠底板木板和離地間隙指標做到的,這樣就不會出現底板下壓力大的時候居然能壓得自己觸地堵塞的危險狀態。

而在前翼上為了防止這種問題也有相應的變形度規則,最粗暴的方法是在下部做翼片式的小支架,實在不行就硬頂,還可以獲得一些(大概率只存在於精神與心靈上的)渦流優化。(FW14B、MP4/4之類的就是這樣)


現在的擴散器和前翼用的一定不是地面效應。。。

地面效應是個客觀存在的東西,哪有禁止不禁止的


地面效應的鼎盛時期應該是7.80年代的路特斯車隊開創的,當時空氣動力學套間還處在早期探索階段,靠地效增加下壓力是比較容易實現的。不過地效是非常危險的,賽道的不平整、賽車輕微的顛簸或擾動都有可能失下壓力消失,造成嚴重的事故。基於安全性的考慮已經如今空氣動力學套件的高度發展,F1沒有必要使用地效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