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患者及周圍人一般不會意識到,或有些異樣的感覺,但很少有覺察到是患病的。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可能會因為睡眠等問題就診。

經過多次發病以及臨牀醫生/心理醫生/心理諮詢師的宣教,患者可以也應該對疾病有一些常識性的認識,包括對發作前及發作時的表現,病情變化的自我感知及觀察。但這些感知到的情況僅限和醫生交流的資料而並非自我治療的依據。

現代醫學模式中,共同參與型的醫患模式同樣適應於精神科患者:在情況允許時,醫患雙方共同參與到治療方案討論中。在這過程中醫生雖然在醫學信息及病情判斷中佔有比較主導的地位,但患者對自身的感受則對病情的觀察、判斷無疑是第一手資料,而病情則是制訂治療方案的最主要依據,所以醫患雙方應該充分交流、合作。

隨著知識普及,精神疾病早期表現會越來越容易被覺察到,但不等於可以自行診斷及治療,有疑問時應該及時向專業機構諮詢。


我可以意識到。

一天睡兩三個小時一連四五天還精力充沛,怎麼想都不是正常人。

性格佛系,但是公交上有人外放抖音會激發我強烈的破壞欲,我可以意識到這不是正常現象。


我忘記是在哪裡看到的,說躁鬱症在中國是很難被檢查出來的。其原因在於躁鬱症是有兩個階段(興奮期和抑鬱期),而且每個階段都會持續一段時間才會進行轉換。

所以,在中國躁鬱症往往會被判成是抑鬱症。

躁鬱症患者,早期可能沒法意識自己癥狀。

畢竟在興奮期和正常人也沒什麼區別,創作熱情會很高漲,思維也極度活躍,做事情也很積極,要做一件事情或是要解決一個問題也很快的搞定。這種行為表現沒人會認為有問題,甚至還會對其鼓勵,當然患者自己也不會覺得有什麼問題,甚至還認為自己很牛逼。

在抑鬱期的時候,反應出的行為表現其實跟抑鬱症差不多,但早期的時候也不會想那麼多,會自動判定為近期壓力大,給自己洗腦說任何人都有低落的時候。跟家人和朋友說他們也都會安慰說過段時間就會好了。

如果在抑鬱期,身邊人或是自己安慰自己說過段時間就好了,沒錯,的確,過段時間又進入興奮期了。

這裡多說一句,雖然我上面說興奮期和正常人沒什麼區別,但最大的區別是,在這期間創作熱情會很高,這是正常人無法做到的。

國外有一本書叫《天才向左,瘋子向右》,作者是凱?雷德菲爾德?傑米森,這本書有兩冊,其中一冊名字叫《躁鬱症與偉大的藝術巨匠》,另外一本叫《 躁鬱症與影響世界的人》。

這本書就很詳細的記錄了躁鬱症的具體情況。躁鬱症患者要如何意識到自己的病症呢,只有「興奮期」和「抑鬱期」反覆橫跳的時候,這需要很多時間,可能是幾年,也可能是十幾年,也可能一輩子都意識不到。

天才向左,瘋子向右(套裝上下冊)京東¥ 74.90去購買?

除非 自己能接觸到關於躁鬱症方面的書籍影視作品,但自己都沒法意識到「躁鬱症」這個詞,又如何能接觸到相關作品呢,是吧。

除非能有個人一直長期的觀察你。

對了,還有一部電影也是講躁鬱症的,余文樂和曾志偉主演的《一念無明》。


病情加深後就能知覺。剛開始的雙向是偶爾冒頭,容易被解釋成情緒波動,加重以後就和正常波動有了明顯不同。

1、平時安靜內斂,非必要不與人爭個長短。躁狂期非常的想說,甚至不想停下來,內心就會感覺自己想換了一個人似得,納悶自己怎麼回事。

2、抑鬱的時候明顯知道抑鬱。十多年抑鬱經驗,駕輕就熟。

3、時間久了發現了週期性。我的雙向循環週期在7.5天左右,很準,而且和星期x很匹配。反思過後就發現週末通常抑鬱,週中經常躁狂

就診的時候,醫生剛開始還是把我當抑鬱看待(以前就在他那看的抑鬱),是我自己交代的躁狂癥狀和週期性,而且很快找到了根源(使用某些有抗抑鬱作用的重要誘發)


不知道其他人,反正我是可以感覺到的。

本人患雙相半年,每次躁狂發作的時候十分開心,自我感覺十分良好覺得自己無所不能,經常一天只睡三個小時。抑鬱的時候每天倒在牀上,幾乎不喫飯,難受的想死,有幻聽,多次自殺自殘,對死亡已經沒有畏懼。

自己知道這是不對的,是異常的,是病態的,可自己就是沒法控制自己 。喜怒無常讓自己痛苦,每次犯病之後都會後悔,可又無力去改變,唉……


躁狂的時候我意識不到。主要生病的時候也不瞭解這個病。

抑鬱的時候知道不舒服。

躁狂的時候很開心。感覺良好。感覺自己的性格都改掉了。不覺得自己有問題。

現在我感覺很清楚這個病了。但也不敢保證生病的時候能夠意識到。

所以還是不僅需要自己注意,家人朋友也得多注意關注患者的情況。和平時性格不一致的時候可以多關注。

治療越早效果越好!

加油!祝一切順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