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地市合併、地區改市,縣級單位成為地級市,有三種情況:

1、被地區/自治州/盟管轄且不是地級政府駐地的縣級單位成為地級市

2、省直轄縣級單位成為地級市

3、被地級市管轄的縣級單位成為地級市

在1982年江蘇進行市管縣改革後,第一種情況最常出現,通常是因為地區太大,要拆分成幾個地級市。

第二種相對簡單,本來就是省直轄的,只要達到一定的標準就能成為地級市(不過被地級市管轄的縣級市要改為省直轄縣級市也是很難的)

第三種就比較困難,因為利益牽扯太多,由於本人不是官場人士,所以通過公開資料,列舉一下,如果有知情人士麻煩補充一下:

  • 萊蕪:資源型城市,發展太快想升地,當時縣委越過地省兩級,直接跑到中央遊說,最終成為地級市,泰安方面知道後都懵了,泰安市委胡建學生氣得把杯子都摔了。
  • 揭陽:汕頭想擴大經濟特區,當時要求不能管轄太多縣,因此決定拆分成三個地級市,汕頭和潮州(潮州當時已是省直轄縣級市)是早已決定好的,剩下一個名額從揭陽,普寧和潮陽中選擇,最終揭陽縣升為揭陽市
  • 泰州:本來揚州地區改揚州市,揚泰變上下級就讓泰州地方幹部羣眾不滿,最終省調查組確定泰州發展確實受限後同意泰州升地

概況起來,答案是:中央/省領導同意就行。不過現在行政區劃變更變嚴格了,上面領導說了就行的情況已經不存在。


最好的例子是湖北省隨州市,就是出土了曾侯乙編鐘的湖北省隨州市。

80年代,隨州市為縣級市,由地級市襄樊市代管。1991年,縣級隨州市計劃單列由湖北省直管。

2000年,縣級隨州市升格為地級市,沒有從原襄樊市搞走任何一個縣,反而從隔壁孝感市拐跑了孝感代管的廣水市。也就是說,2000年地級隨州市成立的時候,是由原省直管的縣級隨州市和孝感市代管的縣級市廣水市合併而成。

地級隨州市政府駐地是在原縣級隨州市轄區,原縣級市隨州市更名為曾都區。鑒於曾都區面積太大,2009年曾都區又分出一塊地方叫隨縣,隨縣是湖北省最年輕的縣。


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現在比較難 不過也不是不可能龍港都變市了(鎮升為縣級市)還都是有機會的

總的來說現在要縣級升為地級還是要有以下這些條件的

1、級別要高,至少省直屬,不能和其他縣級單位一個待遇,自主權待遇上有區分。例如濟源河南省直轄,唯一一個。還有浙江的義烏雖然說是金華代管其實有著省直轄的地級權利,全浙江也就這麼一個

2、經濟發達、人口要多;經濟發達槓槓的,單獨拿出來也不能比省內其他地級市差太多,還是義烏為例比浙江吊車尾的幾個地級市也差不了多少,這種基本都是在發達省份崑山之流都是有這個基礎;當然還要有人口作保障,畢竟要看覆蓋率的,現在這個時代你不可能50.60萬人就給你去升地級,以前可以現在不行了,百萬人口往上走還有機會,參考龍港一個鎮幾十萬人口和縣的人口覆蓋差不多給了個縣級市,人口肯定要有

3、省內地級單位不能過多,省內你如果本來就有20多個地級市及以上單位,基本不太可能,像廣東這種再新設可能性非常非常小了,但是10個左右甚至不到10就會稍微大點;還有省內不能有太多太稀碎的地級市,就是那些人口也不多、經濟也是很優秀的地級市,這種不拆分就不錯了還想著新設可能性更小的

4、遇上好時機,上線放鬆口子了也正好有人,如果像前幾年連撤縣設市都拉緊口子了其他根本不用去想

總的來說現在對很多指標有要求了,不像80年代那麼容易了上述條件都達成也不過是有一定幾率(還不算很大),如果打不成那基本就沒戲


主要是經濟發展,經濟!經濟!經濟!建國以來,從縣升市,或者從市掉下來的,只有經濟這一個因素


縣級市變地級市,參考96年泰州,宿遷升地。


參照當年崇左縣升級為崇左市(地級),來賓縣升級為來賓市(地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