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一些人會把舟山市的定海區叫做舟山(市),紹興市的越城區叫做紹興(市),金華市的婺城區叫做金華(市)


這裡面有幾個問題需要搞清:

  1. 城市與建制市的區別。

城市是一個自然的存在,不因行政條文法律規定而存在或消失,是一種與鄉村相對應的概念。

建制市則是我們常說的地級市、縣級市、直轄市,它們一般都包含不止一個城市以及大量農村,當然一般會有一個中心城市,也往往就是市行政機構的駐地。

一個城市的名字可能與政區(建制市)的名字對應,也可能不對應。

在現實中,縣級市駐地的城市的名字往往是縣級市的政區名,也有少數情況是縣城鎮的政區名。

地級市駐地城市的名字往往是地級市的政區名,也有少數情況是地級市的市轄區的政區名。

2.地級市主城區的概念。

地級市除去下轄縣和代管縣級市之外,剩餘的部分為區。

有一些區是縣或縣級市改區,其本質還是縣或縣級市,對於這類區也要從理論和實際兩種角度來看。

主城區部分纔是地級市的本體,這纔是地級市概念本來的含義。

縣和縣級市只是被管轄,是不包含在狹義的地級市概念裏的。

主城區部分的範圍大致相當於一個縣,儘管它們並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縣級政區,而是割裂為了多個區(縣級),與其它的縣和縣級市同屬上級地級市,

但這些區之間的關係更緊密,它們合在一起纔是一個整體,也就是地級市本體。

所以地級市政府駐地的城市,以地級市來命名是合適的。


否則,南京市政府在鼓樓區,把南京叫做鼓樓合適嗎?

把上海叫做黃浦?


各種市中區,怎麼叫?還有一些,比如山東德州濱州的市區德城區濱城區,難道真叫他們行政名字?有些地級市區就是以前比較大的縣後來給升了一級,大家都是兄弟一起混過上千年的縣,這區區幾十年能改變?


時間問題

中國大部分地方的市管縣體制都是八十年代末才開始的,怎麼理解呢,舉一個發生在近年的例子。2016年安徽省樅陽縣劃歸銅陵市管轄,樅陽人民怎麼稱呼原銅陵市轄區?銅陵唄。

同理,大多數地方的市縣關係不早於80年代末,但仍不足以改變幾代人的習慣。譬如這個時期拼成的無錫市,那無錫 江陰 宜興古代不都是常州府的縣嘛,那一下子變成一個大哥管倆小弟還都跟你姓,那必須不能服氣,無錫是無錫,江陰是江陰。

倒是北京上海的市縣關係始於1958年,已經62年,兩代人的時間,但是我們還是習慣把上海主城叫做「上海」。不過既然多磨合了30年,差別還是有的,那就是「上海」的邊界已經外擴並且模糊,並不嚴格遵循當年市區和郊縣的邊界(也有上海城市規模大,虹吸力強的原因)。發生模糊的地方,以前不屬於狹義上海,但是現在也會視為「上海」,例如寶山南部;嘉定江橋、南翔;青浦在虹橋地區的那部分;閔行北部;浦東沿江部分。原因體現在這些方面:

1.人口結構變化:有大量外來人口(外地人、市區人),沖淡土著居民的「此地非上海」意識。

2.城市化:與主城區形成建成區的無縫連片/通勤上以去市區方向為主/擺脫原縣城的吸引力並以市區為中心形成新的向心力

不滿足這些特徵的地區就還是原來縣域經濟體的一部分,可能離主城區幾十公里開外,可能隔了條江balabala。那大老遠的,上海肯定是那兒,而不是這兒。

比較粗糙哈 大概意思

粉色:90年代前的「上海」

紅色:八九十年代市區吸納一些原郊區的鎮之後的範圍,也就是行政意義上的上海市區

黃色:外環/上海主城區,現在這一範圍內也通常認為是「上海」了,屬於上海含義外擴

綠色:一些新住民(市區人/外地人)認為是「上海」

綠色以外:外地人認為是上海(甚至外地人都不認為),上海人和本地人不認為是「上海」

(ps以上所以「上海」都是文化和經濟概念,不是行政意義哈,行政都屬於上海,no doubt)

那什麼地方把地級市名字無歧義代指整個地級市呢,我猜哈,我猜兩個情況

1.地級市名字是純粹後來新取的/拼成的:like…三沙市?

2.自古以來這個名字就是指代整個地區(府)的,而且長期是一個比較穩定的行政區…我還沒想好例子,不過溫州是不是有點這個意思?


來地獄黑一下這問題問的,一看就是從單區市的窮地方兒來的~

這很正常,請查一下你那邊縣城的叫法,要知道很多縣的母鎮(城關鎮,相當於主城區)和縣名不一致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