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按君臣佐使帮忙回答,感谢!


作业不帮,自己考虑一下伤寒论原文柴胡剂量为什么是半斤。黄芩是做什么用的。


谢邀,以下为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探讨小柴胡汤,可能首先要问,为什么少阳病用了小柴胡汤后是发热汗出而解?

邪与正争则恶寒,正与邪争则发热,小柴胡证的寒热往来,是正与邪争,争而不胜。当用了柴胡汤之后,正气充足,祛邪外出,自然就发热汗出而解。从这点来看,小柴胡汤的本质是扶正加祛邪。伤寒论上讲小柴胡证不必悉具但见一证便是,其实就是对于很多疾病,扶正加祛邪的治疗思路都是不会错的,郝万山教授说学好小柴胡汤,名医的路就算是走了一半,可能就是小柴胡汤本身就涵盖了中医面对疾病扶正祛邪的基本思路。

回到药方本身,少阳病本就是阳气不足,外加胆郁生热(胆热必是郁热)。柴胡疏散退热,疏肝升阳,火郁发之,用柴胡是不是正对证?用黄芩辅佐柴胡来清胆热作为佐药,以人参来补益正气作为臣药,生姜和大枣应该是作为人参的佐药来补益脾胃之气,半夏作为降逆药,解决的是胃气上逆的问题,应该也是臣药,甘草作为调和诸药的使药出现。所以在我的理解里,君药为柴胡;臣药为人参,半夏;佐药为黄芩,生姜,大枣;使药为甘草。

另,柴胡小剂量升阳,中剂量疏肝,大剂量清热,根据情况改变柴胡的比例,可能就是小柴胡汤可以运用的范围如此之大的原因。

先写到这里,如果想到更多的再更。


又想骗我打字。

柴胡,寒热往来

半夏。呕。

草,参,枣,姜,和胃。

黄芩,去热。

治少阳,与太阳绝不相干,而与阳明为多。参看徐灵胎神农本草百种录-----柴胡


谢邀。(嫌繁琐可翻至末尾)

本方表里双解,寒热同用,虚实兼顾。

欲明其组方原则,则需分析其病机。小柴胡是少阳伤寒的主方。少阳病或从太阳传来,或直中,或从厥阴转出,这里仅讨论由外感而来。生理条件下,少阳之上火气主之,胆寄相火,三焦为水道,元气之别使,正是水火游行之处,那么病理条件上则多会出现少阳手足经互相影响,且以手经为主,出现水火不调的病变。

论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少阳病,正气已略显不支,外受风寒,内郁游行之相火,两者往来交争故见寒热往来,风寒外受,水火游行受阻,必扰足少阳经脉所过之胸胁而见苦满,正如论中「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纷争,往来寒热」所云;风寒、水郁火于内而见心烦,影响到胃则不欲饮食、呕,后文「胸中烦而不呕」,即水少火多,水受火炼而可成痰,故不再局限于心中烦而是胸中烦,故加减法中去半夏人参而加栝蒌实增强清热化痰之功,所以,少阳病之所以能出现这么多的或然证,与水火变化关系紧密。

从治法来看,则必须外散风寒,内清郁火,散水止呕,兼顾正虚;

从用药来看,用柴胡合姜枣以外散风寒,且柴胡能疏气转枢,用黄芩内清郁热,用半夏降逆止呕散水,生姜亦可散水,用人参扶已歉之正气。由此,君臣佐使之职,不跃然纸上乎?


那么多书不去读,跑来问知乎,真新鲜


据说小柴胡汤证本质是少阳太阴合并,其主要目的是疏通肝胆系统,但肝胆系统的出口是消化系统,所以用人参 甘草,姜枣兼顾一下,消化系统健壮也有利于疏通肝胆系统。如果消化系统没毛病,可以参草姜枣可以减量。


柴胡和半夏都是疏通和顺气的药,少阳三焦经和胆经在体内都以降为顺,热或者郁都会导致不顺甚至逆行,经络所走的头两侧痛,胁下痛。少阳腑出口在胆管,胃气携胆汁上逆则口苦。柴胡疏通三焦经和胆经,半夏和生姜合为小半夏汤降逆,黄芩祛经络和胆腑热,参草枣补津液。以疏通顺气为主,补津液为辅。这里的人参除了补津液意外也预防胃痞。


参考辅行诀里的大阴旦汤。


中医有两个方最神奇,因为他们治疗的疾病种类最多,包括很多奇怪的病。就是小阳旦和小阴旦。

被仲景改名叫桂枝汤和小柴胡。

我这辈子都不会去研究这两个方。我宁愿去学针灸也不会研究这两个方。这种问题只有通周天的人能讲,但是讲估计普通人也听不懂。


小柴胡汤是一个很别扭的方,组这么一方是由少阳的位置决定的。伤寒论组方的大思路是化阴为阳,从血分发力外开而解其风寒。

太阳—阳明—少阳,至少阳而为枢。向下为少阴,见四逆散;向左为太阴厥阴,见柴胡桂枝干姜汤。解少阳在气分,气分外发之方是很难组方的,人身体气血由右向左不停的转,组方就是逆势而行,所以阳明伤寒就没有方子。至少阳若想解其风寒就勉为其难组个方子。必须借姜枣草之力,解少阳必用柴胡,在气分用人参半夏,再用黄芩截其左行之路。辅行诀有大阴旦汤比小柴胡汤多芍药一味,大阴旦汤多芍药整个方势容易往下,所以张仲景去掉芍药而成小柴胡汤。


去看看小柴胡中的所有药材 有机会种在家里 观察一年 你会懂 前提是 你先弄明白桂枝汤 毕竟小柴胡已近深渊 她在看你时 会让你纵然一跃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