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以大眾高爾夫為例,指導價14.23-18.02萬元,高爾夫GTI指導價23.42-23.42萬,高爾夫R(進口) 指導價37.28-37.28萬。


瀉藥~

很多廠家會在一些「底子」比較好的車的基礎上,推出「性能車」的版本,作為拔高產品定位的標杆,很典型的例子就是主題中提到的大眾高爾夫,同時有基礎版,初步性能強化的GTI版,以及終極強化版高爾夫R。

與之類似,幾家德系的傳統巨頭都非常喜歡搞這類性能取向的細分市場產品,這些性能強化後的產品在全球範圍內也有很多忠實粉絲,例如賓士家的AMG、寶馬家的M、奧迪家的S和RS等等。

作為性能版的車型,其最核心的訴求就是對於性能的強化,其次是與性能感受相關的附屬屬性強化,主要包含:

  • 發動機
  • 進排氣系統
  • 變速箱及傳動系統
  • 轉向系統
  • 制動系統
  • 懸架
  • 空氣動力學
  • 輕量化
  • 運動化外觀內飾

下面以寶馬旗下的經典運動車系——3係為例說明,看看普通家用版的3系與其性能版——M3有著哪些方面的差異。

發動機及附屬系統

動力當然是性能方面最核心、最基本的訴求,沒有強大的動力作為後盾,何談性能車?

普通3系中,動力最強的是330版本,搭載高功率版B48 2.0T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258馬力(190kw),最大扭矩400NM,在家用車中已經是非常強大的存在。

但與M3相比,330就變成了弟弟。M3搭載性能強大的S58 3.0T直列六缸渦輪增壓發動機,即使是低功率版的最大功率也高達480馬力(353kw),最大扭矩550NM,雷霆版上的高功率版更是高達510馬力(375kw)和650NM,這樣的動力已經是330的兩倍之多了!

發動機艙內也裝備了鋼製頂吧,能夠提升車身剛性,增加彎道中的車身穩定性。

發動機的排量和動力大幅提升,相應的附屬系統如冷卻、進排氣等系統也必須做相應的提升,以滿足更多的散熱和進排氣需求。

M3的水泵和散熱系統都經過特殊設計,除了常規的主散熱器,還在輪拱兩側布置了兩個輔助散熱器。對於雷霆版車型,還為機油設置了專門的機油冷卻器,以幫助機油儘快散熱。

M3採用雙邊四齣排氣,單個排氣管直徑達到了100mm,帶有電控閥門以在不同模式下製造不同的聲浪。

變速箱及傳動系統

大家對於3系的老搭檔:ZF 8AT變速箱都已經是十分熟悉了。

但是,M3標準版本卻配備了一台6速手動變速箱,這在眾多性能車紛紛裝備自動變速箱的今天顯得十分獨特。

同時,性能更強的M3 Competition(雷霆版)裝備了一台稱之為M steptronic的8AT變速箱,針對更強的動力和運動駕駛特性優化。

放大看看,專門為M系列打造的變速箱檔把長這樣。

常規的3系變速箱檔把及周邊長這樣。

轉向系統

轉向系統的性能和調教風格,直接影響車輛的操控性能。普通家用車的轉向系統會更多的考慮到日常使用的舒適性,轉向相對輕鬆,力度較輕,圈數較多。而性能車追求精準而靈敏的指向性,反饋精確的轉向手感,圈數更少,力度更重。M3的轉向帶有可變轉向比調節功能,被稱為M Servotronic轉向系統。

制動系統

制動性能對於性能車來說同樣極其重要,尤其是在賽道上越強大的制動性能,就能更好的把握好入彎制動的時機,減少浪費的時間。同時頻繁的高強度制動,也對制動系統的散熱性能、耐衰減性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普通3系只配了常見的通風盤和單活塞制動卡鉗,尺寸看上去十分單薄,只能滿足普通道路駕駛的需求,高強度賽道上無論是制動性能還是耐久性能都遠遠不夠。

M3配備了強化後的剎車系統,尺寸大得多的打孔通風盤和前4後2多活塞制動卡鉗,相應的剎車泵等組件也經過強化,無論是制動力度還是高溫耐久性都遠勝普通版車型,當然價格也會貴的多。

此外,新M3的剎車腳感也是有兩種模式可調的。

行走系統

行走系統包括輪胎、輪轂、懸架等,對於整車的行駛性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首先看輪胎輪轂,普通330配備普利司通泰然者輪胎,規格為前225/45 R18,後255/40 R18,價格分別為約1000元和1400元每條

M3配備米其林的PILOT SPORT 4S高性能輪胎,規格為前275/35 ZR19,後285/30 ZR20,價格約為2600每條,基本上相當於兩條普通3系的輪胎價格。

輪轂方面M3採用了強化的鍛造輪轂,具備輕量化和高強度的特點。

懸架也做了性能向的調整,整體高度降低,重心更穩,並提供帶電控的M自適應避震,相比普通3系的常規減震器具備更強的支撐性。

空氣動力學、輕量化等其他方面,篇幅有限不在贅述。

總結

廠家推出性能版車型,最核心的目的就是拔高產品的形象。性能車往往拿來跑賽道、刷圈速,通過賽道成績的記錄來提升潛在性能車消費者的關注度,提升產品線的知名度,進而帶動普通版的銷量。

性能車由於採用了大量性能取向的設定和強化,在成本上遠高於常規車型,同時為了起到拔高產品形象的作用,並不追求走量,利潤空間高的多,因此在定價方面空間也相對普通車型較大,價格更貴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賬面(配置單)上的東西很多,賬面(配置單)之外的東西更多。

差價合理,具體差異很難完全用參數和配置表去表達,更多是駕駛感受的差異。

這個問題,我之前回答過一個類似的

車評中總提及的「運動感」是如何營造的?有什麼共性??

www.zhihu.com圖標

所以也就是在平台不單獨開發的情況,製造帶有運動感的車,比如鋼炮車型。它們都有強烈的運動感,但是它們誕生的平台就沒有那麼純粹。所以後天的努力當然也可以營造出運動感。性能版能提升就是5個方向

動力(Power),轉向(steering),制動(brake),穩定性(stability),牽引力(traction)


  • power動力性能必須升級,因為它最容易被消費者感知,優先順序最高。

所以GTI R 雖然都是2.0T ,但是強化程度不一樣,發動機改造程度有差異,造成動力感受差別很大,發動機懸置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整個傳動系統的設計思路完全推倒重來了,畢竟發動扭矩400Nm和200Nm肯定沒法使用同款半軸了


  • steering 轉向手感風格的升級和改變,消費者感知能力低,優先順序次之

轉向手感的升級無外乎,改變硬體,更換轉向機,調整懸架機構,更換bush damper spring三件,還有更換輪胎,最次的就是改變定位角。

轉向評價有非常多的維度,我認為跟操控比較強相關的就是轉向剛度,轉向比例,轉向力矩梯度,大約等於轉向響應好不好,轉向快不快,以及轉向是否真實。

為啥03+被內行,硬核玩家所拋棄,就是它採用的是03同款轉向機,造成了它手感難與03的差異有限。

S3和A3的轉向機就不一樣,A3轉向是2.7-2.8圈,而S3轉向是2.2-2.3圈,TT是2.2圈。然後思域TypeR和君威GS 都採用增強型麥弗遜,這是很多車迷都知道的事兒。甚至為了懸架,副車架的增強,白車身也要接受改造

輪胎的升級是最直接,也是消費者最容易感知到的,為啥感知到,畢竟輪胎直接看得見,配置單上也能寫出來。

為了一個轉向手感風格的改變,就需要動這麼些硬體,隨便動一下,就需要大量的驗證工作走一遍,這些工程師沉沒成本是消費者感受不到,也是消費者不願意付錢買單的。

對於普通人來說,對比GTI和Golf只會看到,方向盤造型變了,材質升級了,輪胎升級了,眼睛看得見配置升級才算升級,那些幕後功臣統統都被忽略了。


  • brake 制動性能的升級,消費者感知能力高,優先順序高

如果這台車升級4活塞6活塞,那大家都有眼睛看得見,

如果這台車採用了依然是單活塞,但是尺寸經過升級,那麼就會被消費者忽視,比如508L幾乎有種它所在級別最強的尺寸單活塞卡鉗和剎車盤,但是這個隱性的優勢,對於消費者就毫無感知能力。

剎車性能不僅僅是最大制動距離,因為並不是每一次制動都需要減速到0,更多是讓剎車順心如意,剎車感受很多指標,比如

踏板力,踏板力應與汽車的行駛狀態相適應

踏板感覺,明確的制動踏板行程和踏板力關係,踏板行程短且沒有間隙

踏板反饋,應能夠通過踏板反饋了解到輪胎與路面的接觸情況(ABS,ESP)

  • 穩定性stability 性能升級,感知難道高,優先順序低

最近是一個媒體就喜歡玩的麋鹿測試就是一個操控穩定性的測試,這裡涉及到,階躍轉向輸入車身橫擺角速度增益,車身側傾角等等關鍵指標

那麼這一項又是很系統的工程,如果像剎車一樣,沒有做出「幾活塞,大鮑魚」這樣明面的升級,那就很可惜,在配置表上完全體現不了這些性能指標提升背後的努力。要知道,專業工程師眼裡,Damper和damper是不一樣的,bush性能也千差萬別

這個項目中,某些品牌就是很執著,雖然通過速度沒有越級表現,但是主觀感受,就是誰試過,誰就說香,到底是做數據更好,還是做感受更好?值得思考

  • 牽引力traction 性能升級,感知難道高,優先順序低

我過去一直不明白,traction和power 和grip的關係,目前的理解是,grip更多還是輪胎的性能,跟輪荷也有關係,power則是動力總成的性能,而traction則是在power和grip有上限的情況下,提高他們利用率的一個指標。

所以很顯然,LSD限滑差速器是提升traction的配置,比如CT5的頂配就有托森扭矩感應差速器

但是如果這車成本上沒有辦法做到升級硬體,那麼更多就是從軟體標定上做更精細的標定開發更多的功能,要知道邁凱輪這品牌車是沒有機械差速鎖的,700匹馬力後驅車,有著極強的traction,這些軟體標定也是成本。在這裡我就想給大家看看有些廠商在ESC標定上是下了成本的。

HS5和highlander 低附著力路面爬坡試驗王曉鵬PPGarage的視頻 · 1237 播放

配置單上,兩車都是多片離合器式中差,但是兩車性能卻又很大的不一樣,所以背後ESC的標定要求和開發周期決定了最後性能的差異,哪怕這些性能差異最後完全沒有辦法在配置表上體現。

再比如03+相對於03就有一個標配提升就是,03+全系四驅

那麼03+相對於03增加的一個適時四驅系統,也可以說明這個問題,這是把成本花在硬體上了,消費者能從配置單上,看到四驅的硬體成本,也願意接受這個差價。


以上這五點性能,就是決定性能版和非性能版的關鍵差異,這也是真正的成本所在,當然廠商為了讓你買單,還會做非常多顯性的差異,比如小尾翼啊,專屬車漆啊,碳纖維的側裙啊,其實這些小九九汽配城都能幫你安排到位。

這些顯性差異是為了讓路人知道,你買的是性能版,不然扮豬吃老虎這事兒是一個小眾事件,只有富到一定程度才會反向操作,更多的人喜歡扮老虎吃豬。

綜上所述,其實03+這個車,就是明顯領克思維性能車,它明明依託沃爾沃或者極星團隊的實力做出更加hardcore,更加reality的東西,但是它選擇把更多的性能體現在 數據上,配置單上,03+的最低配僅僅比03最高配多了2萬塊,但是賬面上多的東西已經把差價掙了一個來回。

03+的銷量並沒有聲量那麼高,也就決定了03++不可能再有了,因為那台車賬面上能體現的東西可能更少。

到時候抖音動物園說車,就這樣開場,同樣2.0T發動機,只是不同的調校,拿掉了四驅,8AT變MT,反而還要賣2倍03+的價格,誰是傻子誰去買

這也是中國國情所決定的,畢竟現在還是一個更多國人還是「買硬不買軟」的思路,看得見摸得著配置才是配置,而提升的駕駛感受性能,卻難以量化參數化的東西就不是配置。

回到問題本身,我覺得GTI R 普通golf的差價是合情合理的,只是目前中國國情不配這種車


以高爾夫6為例,1.6/1.4T買菜版的剎車碟是前288mm通風碟+後260mm實心碟,到了GTI就是前312通風碟+後282實心碟,而到了R就是和同代TT相同的前340通風碟+後310通風碟,R的前後卡鉗活塞直徑我記不清有沒有加大了,印象中零件號是不一樣的,而GTI的卡鉗零件號和買菜版一模一樣,只是卡鉗支架根據剎車碟直徑不同而有區別,哦對,還有,GTI的卡鉗是噴了紅漆的。

左高R(不要問我為啥量出來不是340也不是345,我也不知道),右GTI,288mm買菜版的圖太難找了(主要是我懶...)。

R可能選用了比GTI和買菜版更大的、和R36相同的23mm直徑的制動總泵,不過這個我沒核實過,得空了看能不能找到資料,GTI和買菜版可以確定是22mm直徑的總泵。

R的前軸副車架(元寶梁)和後軸車輪軸承座(羊角)是鋁合金的,GTI的和買菜版的都是鋼製品,而同樣使用PQ35平台的TT/TTS/TTRS,前軸連下擺臂和車輪軸承座都是鋁合金材質的,車身也是鋁合金的。

6R的前軸鋁合金副車架
6R的後軸鋁合金軸承座以及後輪通風剎車盤
6R的後軸鋁合金軸承座

R、GTI、買菜版的前後軸防傾桿各不相同,彈簧係數和減振阻尼更不用說了。

這是6R的後軸彈簧,5個點,普通高6我不記得是兩個還是三個點

R在車頭左側有副水箱,GTI沒有(可以自己加裝,但是前杠對應位置沒有通風孔,需要自己打孔或者更換前杠),買菜版更沒有。

6R車頭左側有副水箱

R和GTI的白車身都是加強過的,但是國產版GTI為了和買菜版高爾夫共線生產降低成本,取消了白車身的加強,而進口的R的白車身妥妥是加強過的。

GTI有XDS電子版LSD(其實就是加強版ESP程序,轉彎時單獨制動打滑的內側車輪,到國內也被閹割了。勘誤:XDS沒割,割了DCC,到了7代又加回來了),買菜版妥妥的是沒有的。

這對RECARO代工的桶椅的成本也不低

換些別的車型來舉例:

G20 330的B48擁有比320/325的B48有更強的缸蓋、排氣、渦輪、散熱系統、傳動系統,而早期版F30所用的高低功率版N20甚至連活塞連桿都不一樣。到了M340那就是6缸B58,M3就是S58。

ATS-L 28T領先型(就是頂配)有獨立的變速箱散熱系統和功率幾乎翻倍的水箱冷卻風扇(350W VS 600W),加起來其實就是在國外市場可選配的V03散熱套件,而次頂配只有獨立變速箱散熱,卻沒有大功率水箱風扇,更低的配置就是啥都沒有,只能用變速箱本身交換面積並不大的油-水熱交換器走發動機水箱散熱。

而使用同樣平台和動力總成的科邁羅相比起ATS-L 28T頂配還增加了兩個空氣冷卻器和一個獨立的機油冷卻器。

來源↓

https://zhuanlan.zhihu.com/p/128498486?

zhuanlan.zhihu.com圖標

B9 Facelift S4的四驅系統是後橋帶運動型差速器的quattro系統,通過多片式離合器,來分配左右後輪的扭力輸出,是偏向於性能的設計,與普通的A4車型是不一樣的。來源↓(存疑,這不是RS4才有的玩意兒嘛?)

再加一把火 海外試駕新款奧迪S4/A4?

www.autohome.com.cn圖標

沒記錯的話,改款前的2018款B9 S4還是冠齒機械中差,新的2020/2021款不知道是不是和普通版A4一樣換電控多片離合中差了。

據評論區 @glitter 指正,【B8的S4的變速箱是DL501,所以中差是冠狀齒輪式(早期型號的DL501用過托森B);B9的S4的變速箱是AL552(ZF為奧迪定製的第二代8HP),中差是托森B或托森C(和供應商有關,好像jtekt供應的是C,AAM提供的是B)。】

至於底盤代號為F10(也就是上一代)的M5,汽車之家已經把和普通5系的差別說得很清楚了,包括散熱(增加了大量散熱器)、轉向(電動助力換更可靠、承受負荷強度更高的液壓助力)、制動(大幅度增大的前400後396剎車碟)底盤(更粗的防傾桿和M部門出品的專用擺臂、副車架、轉向節等)、傳動(後軸的主動差速器換用鑄鐵外殼平衡前後軸配重,鋁合金差速器油底殼帶散熱片)等不起眼的差別。↓↓↓

【圖】藍天白雲的四門王牌:寶馬M5底盤解析_汽車之家?

www.autohome.com.cn圖標

以上的這些,從來不會在國內的配置單上出現或者只有一個不顯眼的標識,即使在國外也要自己深挖,一不留神就會錯過。

這都是成本啊!(狗頭)


汽車的「性能車」版本與非性能車版本的區別非常大,你完全可以理解為性能版是另外一台車!完全不同的發動機變速箱底盤調校以及驅動形式,自然他們的差價也會非常大呀!

就比如GOLF與GOLF R

大家應該都知道大眾家族的GOLF 高爾夫,這是一台十多萬的兩廂車,搭載的是EA211 1.4T發動機匹配的是DQ200乾式雙離合變速箱驅動形式是前驅,零百加速成績要8秒多,是一台普普通通的家用車!而他的性能版本GOLF R 高爾夫R,要賣到了40萬左右。搭載了EA888 2.0T發動機,匹配的DQ500濕式雙離合變速箱,大眾發動機橫置平台下最好的變速箱,不僅如此,還有4Motion四驅系統,原廠情況下最大馬力為290匹,最大扭矩為380牛米,從1850轉到5300轉都是最大扭矩輸出區間,原廠零百加速成績就可以做到4.8秒!

再比如AMG

所有賓士旗下經過AMG特殊調教的車型,就像是性格分裂一樣,你開起來完全不會把他們和普通的賓士車聯想到一起!AMG部門大部分車型都會用一人一機的方式來裝配發發動機,不僅是有儀式感,還會讓質量更有保障!而且AMG還會把一些F1的技術下放到發動機上,還會對變速箱進行特殊調教,把發動機與變速箱再做特殊的標定!

最後總結一下,其實不僅是GOLF與GOLF R,賓士的AMG,還有奧迪的RS,寶馬的Mpower,這些性能版本的車型與普通車型就是外觀內飾看上去一樣,開起來完全就是另外一台車!


因為一款車是實力是有一個上限的,而且一台車它由於平台的特點,它可以支持的配置可以很豐富,但這些配置一個個的堆起來往往價格不便宜。

如果買一款車最貴的版本,它就一定會把這個型號的車型的所有可以有的能力或潛力都發揮出來。

底盤調教用最好的,發動機用強力的,變速箱用最快的,各方面配置直接安排到頂。

這就成了這一款車型的性能版本。

所以性能版本相比較於它自己的普通版,或者叫基礎版、入門版,它相當於你一進去,你一琢磨,發現裡頭全是寶貝。

這也是為什麼總會有人在猶豫雞頭鳳尾的問題。性能車就相當於一個「雞頭」,整體定位不高,但裡頭的精華、裡頭的好東西相對更多。

也就是說,性能車的性價比其實是挺高的,別看用高價買了一個相對不那麼大的車,但裡頭的東西讓你直呼真香。

大概就是這意思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