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民间发起的助残公益组织,我们想希望可以设计残障者真正需要的公益项目,但是我们一直抓不住真正诉求,或者某些诉求我们能力有限。


在春节疫情期间,参与了一家残障公益机构组织的活动,一对一交流的那种,我分配到的那位朋友,正好也遇到这个疑惑。就把我们当时交流的复盘一下,供题主和各位关注此问题的朋友们参考。

没时间详细看的,可以直接看这里:

简单总结一下:

  • 这本质上是一个「明确目标群体、分析目标群体需求、分析团队优劣势,团队优势与目标群体需求相结合」的过程。
  • 目标群体需求抓不准,问题无非出在了「目标群体细化不够、目标群体了解不足、团队自身能力限制」三个环节上。
  • 解决方案大致要在「逐步细化目标群体(直至团队足够了解);增强团队自我分析」这两点中。
  1. 明确对象

其实这个问题与企业创业,或者企业内项目立项所面对的问题,在本质上属于同一问题。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汇聚在一起,出发点都是希望能为残障群体做些事情。做哪些事情,团队的每个参与者大致上都有一些或者模糊,或者明确的目标。

建议首先大家坐下来,把各自的初始目标列出来,这时候不需要深入讨论,只将大家的目标归类,归纳出这些目标共同所在的「大方向」「大范围」即可。

这个「大方向」最终呈现出的,可能是某类群体,可能是某类事情,可能没那么具体,但没关系,重要的是这就是团队成员的初始目标。

这个阶段的最后,建议以对象为类别做总结,众所周知,残障群体需求中最典型的就是复杂,不同残障类别的群体、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甚至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地域的需求都不一样。这些因素中,最适合优先选择的就是「对象」——这里与企业先明确目标客户群体一样。

不要先想产品以及服务方式之类的,先明确目标客户。客户的多样性,就意味著需求的多样性。群体足够复杂时,寻找需求最大公约数是很难的。

例如:活动中面对的朋友,非常希望通过一个残障项目的创业,来帮助更多的残障朋友。交流中发现,原来的项目设计中,需要面对的对象很复杂,包括多类残障类别,不同年龄阶段等,吸引和组织这么复杂的残障朋友,很费力,效果远远低于预期。出现了很致命的问题——无法吸引并驱动这么多的残障朋友参与项目。

2.细分对象

一旦明确目标对象之后,接下来就要细分对象,因为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即使某一类残障群体,其需求依然复杂多样,一个自发、初创的组织,或是因为群体需求多样性,或者源于团队能力,是很难面对整类群体的需求的。此时需要细分对象,例如某一类残障群体,根据年龄、性别、地域、受教育程度等类别进行细分。

例如:与活动中朋友交流中,他发现无法,或者无力面对多类残障朋友的情况后,修改了创业思路,细化目标到自身残障类别相关的群体,马上就发现分析具体目标群体的需求,工作清晰了很多。

3. 分析细分对象需求

明确细分对象后,这时团队可以根据自身了解,将细分对象的需求一一罗列,不用考虑自身能力,先罗列,原因下面说。

这里看似简单,其实很考验团队能力。因为这个时候,很能检验出每个团队成员对目标对象的了解程度。毕竟,并不是所有下肢残障的朋友都需要轮椅。可能有些成员会发现,原本觉得自己挺了解他们的,但事实并不尽然。不过没关系,大家群策群力后,集体的分析都会变成你的智慧。

4,分析团队优势

一行行目标群体需求罗列出来后,下面要分析团队自身能力了。因为这时候团队同样会发现,那么多需求,很多自己团队同样很难,或者当前很难满足。同样的过程,大家可以把团队作为分析对象,将团队的优劣势一一罗列分析。

5.团队优势与目标群体需求相结合

团队优势列一列,目标群体需求另一列,此时团队什么能做,什么做不了,基本上可以一目了然了。可能结果会与原来大家想的不一样,但这毕竟才是激情与理想下的现实。

话题到这里基本上可以结束,接下来涉及基本上属于服务产品设计的阶段了。


个人觉得每个残障的需求是不同的,所以如果从实际需求去满足可能比较难,更需要给TA们一种动力,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自己解决问题,所谓心理建设吧,不过每个人又是很复杂的个体,只能做潜移默化的影响吧


尊重以及自力更生的能力。


公益组织现在很多都在物质上给予残障者帮助,这对于残疾程度较重的残疾人而言,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对于一些残疾程度不是特别重,但是在竞争中依然不存在优势的残疾人,其实最需要的是心理辅导,这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很多残疾人对帮扶产生了依赖,对不劳而获习以为常,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内心,你给予再多也无法帮助他们脱困。所以,他们需要专业的,有丰富助残经验的心理辅导师,定期为他们梳理心理,形成积极正面乐观的态度。


需要能养活自己的工作


生存第一,其次心理关怀。第一条估计你们做不到也基本不会做,第二条好做,也容易收割流量,很酷的实话吧。


所有人都需要认同感,不单单是残障者


需要无障碍融入社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