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中描寫的女人大多是年輕貌美而又淫蕩風騷,唯有一個孟玉樓(西門慶的第三房小妾),書中寫她不但不是淫婦,而且很有主見,有頭腦,她一直利用有限的資本為自己探尋通往幸福婚姻的道路,事實上,她也確實做到了——西門慶死後,改嫁給了李衙內,夫妻情投意合,婚姻完滿。

胡蘭成在寫《民國女子》一書時,寫到張愛玲一文時,要找個詞語描摹張愛玲坐姿,絞盡腦汁不得,遂問張愛玲,張愛玲說《金瓶梅》中孟玉樓的兩句就很好「行過處花香細生,坐下時嫣然百媚」,是個十足淡雅端淑的美人。張愛玲是熟讀過《金瓶梅》的,她用這個句子來誇獎自己,玩笑中帶著自賞意味,也足以說明,對孟玉樓這個人物,她是肯定的。

孟玉樓剛出場時,布販子丈夫就已經死了,留下一筆可觀的財產和一個未成年的弟弟。作為一個年輕的寡婦,又沒有孩子,家族親戚們自然要覬覦那些財產,孟玉樓想要保住屬於自己的東西,只有嫁一個強悍的角色,才能在改嫁時帶走財產。這時,西門慶上門提親來了。

但是,這是一場帶有欺騙意味的婚姻。

西門慶第一次見到孟玉樓時,開口是說自己的正妻陳氏死了一年多,要娶她過去管理家務事,孟玉樓誤以為自己嫁過去就是正牌娘子,及至轎子抬進西門慶家時,發現不但已有正妻吳月娘,還有二房小妾李嬌兒,她只能排行老三。(在未嫁之前張四舅已提醒過她)面對此種境遇,如果是潘金蓮,她一定會糾纏不休並以此挾制西門慶索要寵愛,但是孟玉樓選擇了沉默忍耐,理性地後退了一步。張竹坡點評她是個「乖人」,乖覺,乖巧。乖人孟玉樓最懂得抓住機遇,最擅長捕捉幸福。因為在此時,她認為嫁給西門慶是幸福的。

而這個時間段的西門慶,正跟潘金蓮打得火熱,為什麼又會如此匆忙地把孟玉樓娶進門呢?錢財,因為孟玉樓的錢財。也許有人忍不住要問:「西門慶不是很有錢嗎?怎麼還會在乎孟玉樓的錢財?」事實上,《金瓶梅》一開始提到西門慶財產是,雖然說他繼承了父親的生藥鋪,豪宅,家中呼奴喚婢,但最後的結論卻是「雖不算的十分富貴,卻也是清河縣中一個殷實人家」。這樣看來,西門慶充其量也只能算比普通人家好一點的小富家庭。在西門慶的家裡,已經娶了的二房李嬌兒,死去的三房卓丟兒(早死了),全來自勾欄瓦舍,雖然有點姿色,但對他的事業,對財富的積累卻一點幫助都沒有。但是,當他把女兒嫁給了陳家之後,發現原來結婚也可以當成事業來經營,所以他迫不及待的,明媒正娶了孟玉樓。至於潘金蓮,沒錢沒分量,只是比較熱衷牀上運動,此時,西門慶更熱衷娶老婆發家致富,所以,他把潘金蓮丟下,忙著娶這位手裡「少說也有上千兩銀子東西」的布商遺孀孟玉樓。

孟玉樓嫁進了西門慶家,不久之後,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等逐一聚攏到西門慶身邊,花團錦簇,鶯鶯燕燕,喧鬧非凡。在這些熱鬧繁華富貴的背後,殘酷的家庭妻妾爭寵也開始了。可是,此時的孟玉樓卻沒有媚惑西門慶,她不爭寵,做個「自了漢」,彷彿成了一個局外人。

孟玉樓為什麼不爭寵?難道她沒有資本爭寵嗎?是她長得不漂亮,可是當初薛嫂向西門慶介紹孟玉樓長相時是這樣說的:

娘子今年不上二十五六歲(孟玉樓其實已經三十歲了),生的長挑身材,一表人物,打扮起來就是個燈人兒。風流俊俏,百伶百俐,當家立紀、針指女工、雙陸棋子不消說……又會彈一手好月琴。大官人若見了,管情一箭就上垛。

由此可見,孟玉樓「嫣然百媚」一點不假,更何況她手裡還有錢,婚後還掌管著家裡的財務,可利用的機會有的是,但是她不願意如此,她有一種商人的理智與冷靜,不會像潘金蓮那樣,為了情慾毫無節制和理智,況且她從一開始或許就已經明白,西門慶的感情靠不住,爭鬥也無意義。

這是一種骨子裡的冷漠,或者說通透(這點跟張愛玲很像),正是這種通透,讓她待人接物溫和大氣,在洞察人情的同時,給人善意,所以她成了西門慶家裡幾乎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人。

孟玉樓不屑於以妖媚之態來討好西門慶,很快,西門慶也對她冷漠下來,孟玉樓偶爾也含酸失望,但並不悲觀,也不胡來,處之坦然,巧妙地在眾人之間周旋,等待時機。

機會終於來了。

西門慶死後,家裡的妻妾死的死,賣的賣,逃的逃,一片凋零。此時的孟玉樓也處於迷茫之中——丈夫又死了,又沒兒子,吳月娘也不是那心胸寬闊之人,下半生怎麼活?這時,李衙內出現了。

李衙內是本縣相公兒子,三十來歲,生得風流倜儻,清明時節時,與正去給西門慶上墳的孟玉樓一見鍾情,兩人遠相遙望,四目傳情都有意。很快,李衙內託人上門提親了。

面對媒婆,孟玉樓沒有被喜悅沖昏頭腦,她吸取了上次的經驗教訓,開口問道:「且說你衙內今年多大年紀?原娶過妻小沒有?房中有人也無?姓甚名誰?鄉貫何處?地裏何方?有官身無官身?從實說來,休要說謊。」又說「你衙內有兒女沒有?原籍那裡人氏?誠恐一時任滿,千山萬水帶去,奴親都在此處,莫不也要同他去?」孟玉樓非常慎重這次的婚姻,之前在西門慶那裡喫過一次虧,這次絕不能馬虎,由著媒婆糊弄。

不得不說,作者是非常憐惜孟玉樓的,最後她以正妻的身份與李衙內結成夫妻。

古代婦人,被要求三從四德,恪守婦道。孟玉樓前後有過三任丈夫,改嫁兩次,最後還有個圓滿結局,這在中國文學史上,特別是在長篇通俗小說史上,是不常見的。在她身上,讓人看到了女性的一種新的意識覺醒,那就是在合理合法的範圍內,一而再,再而三地自己選擇自己的婚配,光明磊落地追求美好生活。

這種意識覺醒,在當代也是值得肯定和認可的,無怪乎張竹坡稱讚她是一個「真正的美人」,「高人」,「乖人」。


《金瓶梅》並非獎善懲惡之書,但卻瀰漫著濃重的宿命論。孟玉樓的最終看似不錯的結局只可視為命運。更何況孟玉樓並非善類。

西門家一妻五妾,看似潘金蓮最「咬羣」,那是因為她沒有孟玉樓心機深。吳月娘和西門慶和好,誰最先得到消息?誰最先反應?孟玉樓。此時最「咬羣」的潘金蓮還在呼呼大睡。孟玉樓為什麼消息如此靈通?誰向她通的風報的信?吳月娘處有沒有她的眼線?作者沒寫,但顯然這些條件必須具備。孟玉樓為何費此心力、財力?做如此精心佈局的孟玉樓爭風喫醋之心和潘金蓮並無二致。只是她選擇了另一種方式而已,更加陰狠的方式。

西門慶買下對面喬大戶的房子,吳月娘率眾姬妾過去探看,卻不妨在樓梯上滑了一跤,掉了五、六月的胎。吳月娘的胎此前是祕而不宣的。聯想到孟玉樓對吳月娘處的動靜瞭如指掌,她很可能私下了解吳月娘的身體情況。你再看看是誰提議去看房的,孟玉樓。這是細思極恐的事。但能不能做實說這就是孟玉樓的詭計,我們不能。這就是中國古典小說特有的寫法,跟現實生活一樣撲朔迷離。但孟玉樓絕對有本事以意外之名不動聲色地替吳月娘打胎。這點我們是確定無疑的。

孟玉樓的惡深藏在心機之下,凡事爭強好勝潘金蓮不過是做了她手裡的槍。整部《金瓶梅》中宅斗的高潮就是潘金蓮害死李瓶兒的孩子官哥。看起來是潘金蓮對李瓶兒的嫉恨積累到起殺心的程度。但潘金蓮的嫉恨中有幾分是她的真心又有幾分是孟玉樓的煽風點火已經分不清了。潘金蓮因為跟李瓶兒爭鋒被西門慶數落了,潘金蓮滿心不自在,孟玉樓作為好姐妹自然規勸。但是你細品其中言語,句句是規勸,旁人挑不出錯,但瞭解潘金蓮性子的,都能意識到句句在助長潘金蓮心裡的不滿。

我們再從另一個方面看孟玉樓對潘金蓮的態度。六房姬妾中,潘金蓮跟誰關係最好,毫無疑問孟玉樓。潘金蓮慘死,春梅為潘金蓮痛哭一場,說明這兩個「淫婦」雖然不堪,但多少對彼此有點真情。孟玉樓呢?孟玉樓沒有反應。

咬人的狗不呲牙,孟玉樓就是一條不呲牙的狗。如此陰損的人,卻得到好結局,天道何在?不是更加叫人絕望悲涼。


寫孟玉樓應該是為了和西門慶其他幾個老婆做對比。和瓶、梅、金相比,她應該算比較善良能守婦道的一個人,所以最後才能善始善終。和吳月娘相比,兩個人都算中國傳統的良家女子。《金瓶梅》結尾處有句詩這麼寫道:

閥閱遺書思惘然,誰知天道有循環。

西門豪橫難存嗣,敬濟顛狂定被殲。

樓月善良終有壽,瓶梅淫佚早歸泉。

可怪金蓮遭惡報,遺臭千年作話傳。

但是孟玉樓比吳月娘幸運,最後能改嫁到一個好人家繼續享受榮華富貴。但是吳月娘就只能一個人守著西門慶剩下得一點家業。

寫孟玉樓這個人物,作者可能希望每個人都能行善積德,自己才能善始善終,同時也不會遺禍妻女!


孟玉樓這個角色,初讀確實容易覺得戲份不多,但是如果仔細去品讀劇情,會發現這個人物不得了,非常有心機。她消息靈通,在背後掌控全局,潘金蓮跟月娘、雪娥、惠蓮的幾次大戰都是她去傳消息引起的。細看會有一種金蓮被玉樓當槍使的感覺。她就是花園美人們的消息中樞,能夠不動聲色的把消息傳遞給合適的人引起戰爭還能遠離硝煙。所以,如果少了玉樓,幾場撕逼大戲就撕不起來。

另外,從結構上講,金瓶梅裡面每個主角都有一個影子,用於解讀人物不同選擇下的命運,這也是小說的常見創作手法。比如惠蓮、王六兒是金蓮的影子,韓愛姐是瓶兒的影子(嫁入官家逃難出來),雪娥是春梅的影子。而玉樓應該就是月娘的影子(論地位在李衙內家就是現在的月娘), 是設計出來和吳月娘唱對手戲的。幾個女主角大概可以分成月娘對玉樓,金蓮戰瓶兒,春梅鬥雪娥。李嬌兒是為了引出勾欄這一條線而存在的。

最後,從張竹坡對人名的解讀來講(我個人認為這個說法有些地方略牽強),「杏花天」玉樓的存在也是必要的——花開月下,故月娘第一,二月李花三月杏花,第四季為冬故有雪娥。金蓮五月開而六月盛,因此金蓮為五娘而按孃家排行稱六姐。瓶插諸花,因此瓶兒是最後一個娶進門的。梅開於冬(因此梅和雪娥都是丫頭出身),但冬去春來,所以春梅壓雪娥。


個人認為孟玉樓這樣一個乖覺的人是作者故意設立的比較角色。

一個會審時度勢,有主見,有底線,不盲從更不會被所謂的空虛寂寞冷左右的人下場不會太差。


古代媒人兩頭騙是太正常不過的,即便今天,在農村,媒人也是兩頭騙。

無論西門還是孟三都清清楚楚,心裡跟明鏡似的。

孟三一直跟金蓮走得很近,跟月娘貌合神離誰都不得罪,琉璃棍,用現代價值觀來描述似有不妥。

金勒馬嘶芳草地,玉樓人醉杏花天。是描述妓女李師師的詩,給了孟三,作者有意?無意?

最後,金瓶梅古代第一奇書的最大成者,個人認為是,作者不用世俗眼光,去評價小說裏的人物,而是用慈悲心,作為一個記錄者而已。


因為真的有這樣的婦人啊,就像西遊記裏的妖怪也不是個個都想喫唐僧肉,和唐僧睏覺的。


金和玉的對比 張揚和陰險的對比 寫壞人竟然可以如此不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