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簡單的解釋。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重要功能之一是滿足商品交易過程中的貨幣需求,包括商品總量和貨幣流通速度。

根據您的提問,我們先假設貨幣流通速度不變,隨著經濟發展,商品種類、數量將越來越多,以總量不變的貨幣去表現越來越多的商品,結果是商品的價格越來越低,就是「通貨緊縮」了。

再考慮貨幣流通速度。市場上商品越來越多,貨幣數量不變,如果貨幣流通速度跟不上商品交易增加的量,貨幣無法滿足商品交易的需求,經濟增長將會受到破壞。明朝末期,白銀的數量跟不上商品對貨幣的需求,是明末經濟停滯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即便是貨幣學派和理性預期學派,也只是強調貨幣要滿足商品交易的需求,反對通過多發貨幣刺激經濟,而不是固定貨幣數量。


這個問題自身就有矛盾性。

因為貨幣總量是一個動態的固定,舉個例子,我每天就做三碗飯,一家三口沒問題。問題是經濟不斷發展啊,這意味著人口增多。人口增多,我一天還做三碗飯,這個就有問題了。

那麼問題是,如果我一天只有三碗飯,怎麼樣能產生更多的人口?

所有這種情況矛盾。


你這個問題其實是個悖論,打個比方全村就一萬塊資產,村裡十個人每人剛開始都只有一千塊,每人通過各種經營手段賺取生活所需,但總有人聰明一點賺得多點,逐漸財富累積到少部分聰明人手裡,到最後剩至一個人掌握了所有財富,而其他人都只能給有錢人打工。

問題開始產生了:

如果有錢人給工資給飯喫,那麼為求生存其餘人只能將就,因為全村的財富都在有錢人手裡,而他又沒有賺錢的渠道,最終由於不斷的給飯喫,有錢人耗光家底破產,全村破產。

假如村裡每年定量發錢,不管怎麼發給誰,發多少,起碼總有人拿到錢,可以維持基本的商業秩序,並且由於資本的力量衍生出更多的需求。但過度的超發只會讓錢貶值,發了等於沒發。有錢人在村裡感覺人生到達了巔峯,去了隔壁村發現居然有比自己更有錢的,有了更高的人生追求,於是研究起怎麼賺隔壁村的錢,而且也真的賺到了不少,填補了自村的超發空虛,還讓他滿足了個人成就感,他開始致力於多村之間的貿易,自村出現了空缺,剩餘九個人裏又有了一個聰明人開始積累財富……如此循環經濟纔能有發展。

這就是我說的為什麼你的問題是悖論的原因。貨幣總量不變,那意味著錢永遠是左口袋進右口袋,對於國家而言,那就是資產總額沒變,那哪裡來的經濟發展?而貨幣增加並不是像大家所以為的沒錢就印,而是要根據需求,考量增加多少符合整體結構調整才發。你可以把發行貨幣當作企業貸款,適度的貸款可以讓企業有更多的投資空間,最終企業通過投資增值,銀行通過貸款賺取利息增值,但本金還是要還的。這是為了正常秩序的商業活動,沒錢投資哪來的資產增加,沒投資哪來的經濟增長。超發其實就是相當於你刷信用卡提前消費一樣,讓你透支未來提前享受,是盤活經濟的一部分,但最終你信用卡還是要還的……你透支了又還不起,那就個人信用撲街,村裡透支了還不起,那就村裡撲街……明白了吧


(經濟類科普文)Age of Empires——印鈔機

巫山的雲 淺唱深埋 昨天

(如果覺得我寫的東西還行,請您動動手指點一下左上角的關注)

你多久沒玩遊戲了?走上職場後經常做的是什麼,加班?回家帶小孩?打遊戲?還記得10年前,網吧裏坐著一堆人,連網玩CS,夢幻西遊,魔獸世界。到現在,似乎我們繁忙得把這些都給忘了,努力的目的是什麼?那時候的我們想的是讀好書,然後有個寒暑假可以玩遊戲;找好工作,然後下班有一臺自己組裝的電腦可以享受愉悅的遊戲時光。大體是這樣吧。今天簡單寫的科普文是介紹Age of Empires(帝國時代),略有點含沙射影,點到即止。文末也會對經濟形勢進行簡要的分析。如果你想看乾貨,就直接拉到文末吧。

一、Age of Empires(帝國時代)帝國時代的開局是:5個農民和1個城鎮中心。獲取資源的方式有:砍樹獲取木頭;打獵獲取食物;採礦獲取金錢;採礦獲取石頭。大體就是這四種方式。

其中金錢到了後期是最重要的,能夠升級購買士兵、購買食物、購買木頭、購買石頭。看到了把,金錢就是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媒介。

(一)一般等價物在古代社會中,貿易是很簡單的交換。我今天砍了一堆木頭,拿回去換取你打的野兔。但是往往很不方便,所以後來衍生了一般等價物,包括:貝殼、黃金、白銀。拿貝殼黃金白銀對木頭、肉類進行明碼標價,以後你要跟我交換物品,你不需要拉1噸木頭過來換我1隻野兔了,你只需要找1斤黃金就能換我一隻野兔,省時省力,多划算。貨幣就這樣產生了。上面這些是高中政治書上政治經濟學對貨幣的簡單定義。(二)貝殼-人類史上第一次金融危機夠充當一般等價物,無非是幾個原因:稀有;美觀;保值;有使用功能;便於攜帶等等。我個人認為:貝殼作為等價物可能造成了人類史上沒記錄的第一次金融危機。當原始人發現貝殼可以換野兔的時候,所有人都會放下手中的榔頭跑去找貝殼。人們放棄了打獵,放棄了砍樹,放棄了種菜,紛紛投入找貝殼的行列,這樣「生活在海邊原始人」變成了富人,因為他們擁有大量的貝殼,只需要撿撿貝殼就能換取生活必需品,這是多美好的事。當然故事的結局便是人們發現貝殼就是個騙局,生活還要繼續,該打獵打獵,改種菜種菜。(三)採礦者後來的故事我們知道,黃金成為了一般等價物。普通人能夠獲取財富的方式依然是打獵,種菜,砍樹等等。另外的一部分人,就像帝國時代裡面的農民一樣天天採黃金。採到黃金就拿到城鎮裏換取食物和生活必須品,這就是「貨幣投放」。

這些黃金有用嗎?說實話黃金又不能用來喫喝,也不能做出其他生活必需品,在原始社會中好像沒啥用。它的唯一作用是充當一般等價物在市場上流通。而且採黃金是個體力活,在山溝溝裏幹活,因此也沒有那麼多人願意做。

在原始社會,「貨幣的投放量」大概等於「商品的產出量」,因此一切還穩穩噹噹。(四)淘金熱與戰爭黃金越來越少,採黃金變成很困難的事。於是黃金也變得稀有。原來1斤黃金可以換取1隻野兔,現在變成1克黃金可以換取1隻野兔。人們才意識到黃金是如此寶貴。該如何獲取黃金?於是淘金熱開始了,一部分人開始走出原始部落去其他地方開採黃金。如同帝國時代一樣,黃金始終是有限的。兩個部落之間獲取黃金的方式基本剩下兩條路。一條是建立強大的人民軍隊守護金礦。另一種更直接,毀滅另一方。基本上,一切的戰爭都是以掠奪為目的。打著正義的旗號開戰,最終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當然我相信中國的革命戰爭是開創性的,是為了人民的正當利益開展的戰爭。

(五)紙幣當一羣階級的人統治另一個階級的人的時候,國家便建立起來了。國家or銀行把黃金都收集起來,便開始發行紙幣。告訴你:「黃金在我們這邊,你們可以存起來換取一張張紙幣,以後可以從我這邊換回黃金。黃金那麼不利於攜帶,還是換紙幣比較好。」人們就紛紛黃金換紙幣。因此:不論什麼時代,紙幣其實就是債務。不管是國家發行紙幣也好,銀行印出來的紙幣也罷,其實就是一種債務。現代社會的貨幣其實是以國家信用背書的。美元更複雜,以後我們會專章講講美元。紙幣是個好東西,有了紙幣,隨著產出越來越多,我們就可控制市場上一般等價物的數量了。適當的投放紙幣,能夠促進經貿發展,產出多少我投放多少,以後買東西就帶幾張紙就可以,何樂而不為。這裡就出現一個問題了,紙幣到底和什麼掛鉤?因為我們說紙幣就是債務,那到底這個債務是啥?採礦的人還是一定數量,黃金還是一定數量,但是為何紙幣越來越多呢?現代社會的紙幣是:政府發行的不能兌換成黃金或白銀的紙幣,其購買力源於政府的權威和信譽。好像你看明白了吧。

貨幣投放的方式有: 信貸投放; 行政管理費支出; 採購支出等等。在一個正常的市場,貨幣投放方式是溫和的。

但若果這個市場有「商品輸入」的時候,就要投放更多的貨幣了。這個模型以後再講,為何當初高層要堅持四萬億也是有他的理由,當時放到今天真的是太悲劇了。也有不懂經濟的市場,當一個政府是腐敗的,政府想要享樂,他就印錢就行了,印了就去市場上買。當貨幣投放過多,通貨膨脹就產生了。應該明白了,掌握了印鈔權,真的很可怕。美帝掌握了全世界的印鈔權,當他想要什麼東西的時候,印美元就行了。腐敗的國家掌握了本國的印鈔權,當腐敗的政府高層想要享樂的時候,印鈔購買本國商品即可。現在國與國之間的溝通來往已經是時代的趨勢,直接印鈔-中央銀行換取美金or人民幣-轉移資產到國外。真可怕。

(六)尾聲今天的簡單探討就到此了。這個模型是最最簡單的模型,從宏觀到微觀後面的文章再細說。你若將今天任何一段話拿去細究,便是微觀經濟學。希望你們在我們公眾號後面留言,我們一起探討。

二、最近的經濟形勢的判斷

(一)MYZ可能會有好的結果,人民幣必然升值;(二)房價為何會破滅,就目前得到的消息來看,可能MYZ就是要簽訂類似日本廣場協議一樣的貿易協議。(三)對我們這些「無產階級」來說沒什麼不好,但必然的接下來國家會繼續增加貨幣投放,緩解目前「通貨緊縮」的尷尬局面(僅僅是緩解)。刺破資產泡沫,對金字塔頂層進行洗牌。長期看,「通貨緊縮」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直到泡沫破滅。想買房的請再緩一緩吧。此外如何做到資產保值?建議你先百度一下日本廣場協議後的趨勢,我們後面的文章繼續講。為何是通貨緊縮而不是通貨膨脹,明明貨幣超發了那麼多,為何還是通貨緊縮?後續再講吧。最近為何沒發文章,因為管理員筒子出差了。真不好意思。如果覺得好,請點擊右下角的「好看」,或者轉發一下。新公眾號,寫作不易,也希望您能夠關注我這公眾號justsingalongsong。幫我們推廣下,謝謝~~


假設現在一個國家有一萬斤黃金做貨幣交易,此後不開採黃金,市場上的商品總價值為一萬斤黃金的價值,然而由於生產活動不斷創造價值,市場上商品總價值增加為兩萬斤黃金。此時人們會發現越生產商品,價格越低。這時只有之前一半的價格了。

從上可以看出,當黃金總量不變時,生產活動只會帶來瘋狂的社會財富價格的縮水,沒有人再去生產,而是使勁保存黃金。這時市場崩潰了,人們又要回到以物易物的時代,或者尋找其他貨幣來衡量。

所以呢,貨幣量一定要和社會財富持平,還要微微超出,這就是通貨膨脹了。


我也想過和題主一樣的問題!還一度去查每年美國treasury印多少錢這種詭異的數據。後來發現這個問題前提不是很清楚,因為現在流通中的貨幣其實是被銀行放大後的結果,不是政府最開始發行的量,所以總量雖然沒有變但實際流通的量一直在變。不過有人給了我一個很簡單的解釋:

把錢看作一種商品,經濟的發展帶動需求,這樣錢的價格(利息)就會提高,利息越來越高經濟就減速了。這種時候中央銀行就一般會往系統裏丟錢了,刺激經濟。不讓丟錢就只能眼睜睜的陷入衰退嘍,物價下跌,利息下跌,然後再開始新一輪嘍。


不可能的事情就不要假設了,貨幣總量保持固定不變的話,經濟不可能發展,反之,經濟如果不斷發展,人們自然會找到可以不斷增長的一般等價物作為貨幣用。


這世界哪裡有永恆不變的?


貨幣總量和經濟增長沒有絕對的直接關係,主要看金融的成熟度,比如,金融高度發達,1塊錢可能會創造100萬GDP出來,如果欠發達,100萬貨幣量可能才創造10元GDP。但貨幣總量保持不變,是會限制經濟發展的


社會在進步(對於錢的需求數量升高)+ 國家貨幣總量一直不變,會拉高nominal interest rate 隨之interest-incentive consumption 會變低(因為借錢的代價高了 大家都不願意過多消費或者投資了)這樣aggregate demand 降低長時間會導致GDP下降(不過經濟體會自己相互影響 自動調節的


當然是物價下跌,利率升高,經濟受阻甚至萎縮。貨幣是為了溝通商品的流通,是經濟的血液,試想你家裡養羊,別人家裡養牛,你想喫牛怎麼辦?只能拿羊和別人換,但是別人如果不想喫羊呢,或者說現在不想呢,人家想喫大米,你得先去把羊換成大米,再去換牛,但問題是你得找著種水稻而且願意喫羊的人,以此類推。所以以物易物是非常沒有效率的,不利於生產,這樣就需要找到一個普遍大家認同的有價值的東西來做中介,這就是貨幣,古時候的貨幣如金銀是有實實在在的價值,就像你說的那樣,金銀在地球的儲量和開採是有限的,即貨幣總量一定,隨著經濟發展(就是社會生產力,生產的商品的增多)金銀等金屬貨幣無法滿足貨物交換的需求,使商品流通變慢,生產受阻,阻礙經濟發展,同時商品緩慢增加而貨幣不變,會使商品相對於貨幣的價值下跌,即物價下滑,因此金屬貨幣便退出了貨幣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信用貨幣即紙幣,所以現在不存在貨幣跟不上商品的情況,畢竟紙幣根本沒多少價值,機器一開使勁印就行了,就算是假設強行這麼幹,其實也就不存在什麼經濟增長了,經濟受制於貨幣而出現增速停滯或者倒退。在現實中倒是貨幣超發經常出現,為了刺激經濟多印一些貨幣投入市場,因為市場存在一定滯後,剛剛投入的貨幣是足值的,就會促進市場流通,促進社會生產,同時伴隨一定的物價上漲,也就是通貨膨脹。


瀉藥

你這個確實不太可能。。。不過人們或許會引進外幣解決?


會通縮


貨幣總量不變,經濟將發展緩慢(人口在增加,流通貨幣會嚴重不足),緩慢發展的經濟會造成進出口貿易逐漸走向弱勢甚至有可能被變相經濟掠奪。然後經濟走向崩潰,國外貨幣充斥市場,本國貨幣開始貶值,然後為了維持貨幣購買力開始濫發貨幣,最後成為廢紙一張,大家要麼用外國貨幣要麼重新回到以物易物的時代。


以物換物唄,財富不在以貨幣為依據了,可以以其他東西了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