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是如何解決心理問題的?我們首先需要知道形成、維持和加重心理問題的主要因素。

從過去到現在、由內而外分別是:過去不良的生活經驗(特別是親密關係經驗)和觀念(對自己、他人、事情和社會生活環境的基本認知);情感鬱結於心,期待、不滿和擔憂,想不開和放不下;消極的思維模式,災難性設想或疑病性推理;負面情緒和心身癥狀,如擔心、害怕、難過和生氣,再如胡思亂想、胸悶氣短、頭暈腦脹、身體僵硬和腸胃功能紊亂;消極的態度和行為,如迴避、控制或對抗,陷入惡性循環,越迴避越焦慮,越控制越失控,越對抗越嚴重;表現為人際交往或親密關係、學習或工作問題,焦慮症、疑病症、社交恐懼症、強迫症或抑鬱症。

第一步是要疏導情感。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很多當事人道理都懂、方法也都知道,但就是做不到,就是因為情感鬱結於心,想不開和放不下。疏導情感就是要引導當事人充分的表達自己,心理諮詢師給與積極的關注、認真的傾聽、深刻的理解和無條件的接納。在這一步對錯並不重要,即便當事人的想法是錯的,也要先表示理解和接納。

第二步是引導當事人覺察自己的心身反應模式。由外而內分別是:在心身癥狀的背後是情緒感受,在情緒感受的背後是思維方式,即解釋、歸因、評價、推理和設想;在思維方式的背後是核心觀念與過去的生活經驗。

由內而外分別是:因為過去的生活經驗和觀念,以及情感需求中的期待、不滿和擔憂,還有過去所養成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在遇到特定的人物、事情或情境的時候,產生自動化思維,對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進行不良的解釋和歸因,對自己、他人、事情和生活環境進行負性的評價,對未來進行消極或災難化的推理和設想,引發負面情緒如擔心或焦慮、害怕或恐懼、難過或抑鬱、生氣或憤怒,引發軀體癥狀胸悶氣短、頭暈腦脹、心慌心悸、身體僵硬或腸胃功能紊亂,引發迴避、控制、對抗、隔離或壓抑等負向的態度和行為做法,綜合表現為相應的心理問題。

第三步是引導當事人覺察、出離或改變自己的想法。我們的頭腦中每時每刻都會有想法產生,即便是睡著了也會做夢,想法在絕大部分時間是自動化和無意識的,很多時候我們意識不到自己想了什麼,負面情緒和心身癥狀就已經出現了。所以很多朋友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想盡各種辦法試圖控制和消除自己的負面情緒和癥狀。實際上每一個反應都不是單獨存在的,負面情緒和身心癥狀的背後必然有認知過程、情感需求、觀念和生活經驗。

覺察和出離就是要看清自己的想法,並和想法拉開距離,就當看戲,逐步減少對想法的認同,這樣我們的情緒、身體、行為反應和身心癥狀就會減輕。再說改變想法,有的時候自我說服會比較有效,就是把正確的認知直接告訴自己,用來糾正認知偏差。但大部分想法因為受到情感需求、觀念和生活經驗的影響,自我說服的效力非常有限,甚至會形成內部的辯論和衝突,這個時候只需要覺察和出離就可以,既不認同也不反對,既不跟隨也不抗拒。

再就是通過現實檢驗來改變自己的想法,通過對外界的觀察、傾聽和溝通,真正的認識和了解他人、事情和生活環境,獲得新的體驗,減少主觀推測、自以為是和想當然,用大量的客觀事實逐步取代舊有的思維模式和觀念。

第四步,引導當事人學會面對、觀察、傾聽、理解和接納自己、他人、事情與生活環境。有些心理問題比較嚴重的當事人,很難正確理解他人的言語、行為、態度和事情的發展變化,就好像與外界隔著一堵牆,當事人所能看見、聽到和了解的信息非常有限,當事人的心身反應更多是依據自己的主觀經驗、觀念和認知加工,往往就是脫離客觀現實情境、過激和不合時宜的反應。這是因為當事人受到過去生活經驗和觀念的影響比較大,再就是迴避、控制和對抗的行為傾向使當事人脫離了當下的現實情境,當事人就好像是活在自己的夢裡,感知到的外界是不真實的。

面對就是要先慢下來,減少迴避,看一看自己所害怕和抗拒的對象到底是什麼,如果真的發生了自己是否可以或者要如何承擔,以超越恐懼,提高自信心和勇氣。觀察和傾聽就是要真正的認識和了解他人、事情和生活環境,脫離自己的主觀臆想、想當然和自以為是。理解和接納是為了促進內外部關係的良好發展,減少控制和對抗,使內部關係更和諧、外部關係更融洽,減少內外部的矛盾和衝突,自我悅納與提高,與他人合作共贏,共創美好的未來。

第五步,引導當事人澄清自己的價值方向,追求自己想要的,並承擔風險和痛苦。很多當事人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每天都在忙著迴避風險和痛苦,控制和對抗自己的負面情緒和心身癥狀,並且認為只要(只有)治好了自己的心理問題就可以(才能)獲得成功和幸福。真實的情況是:心理問題就是因現實生活問題而產生的,生活問題得不到解決甚至越來越糟糕和混亂,心理問題不僅好不起來,還會越來越嚴重。同時這種負向的思維方式和迴避、控制、對抗的行為模式只會引發惡性循環,是維持和加重心理問題的主要因素。

我們需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比如成功、健康和幸福,再比如被他人在意、認可和喜愛。做些什麼可以實現自己的期待呢?比如明確方向、樹立目標,腳踏實地、認真做事,合理飲食、鍛煉身體,尊重、理解和接納他人。而且人只要活著就有生病的風險,只要做事就有犯錯和失敗的可能性,只要與人交往就有可能被他人忽視、否定或討厭,這是我們需要承擔的風險和痛苦。持續的面對和承擔,可以降低自己對風險和痛苦的敏感度,提高耐受性。

再就是新的生活經驗的獲得和累積。認知、態度和行為的改變可以比較快的發生,但生活經驗和觀念的改變則需要時間和過程,可以說真正的改變發生在生活中。相比於道理和方法,對過程的體驗更為重要和有效。心理諮詢是個注重體驗的過程,能夠把道理和方法變成當下的體驗和生活中的實踐經驗,改變才會真正和徹底的發生。

以上是心理諮詢的主要工作,還有大量的工作和細節,因為篇幅有限不再多說。歸納起來就是:心理諮詢並不是直接消除當事人的負面情緒和心身癥狀,而是通過疏導當事人的情感,引導當事人覺察和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態度與行為做法,鼓勵當事人在生活中實踐,表達情感和滿足需求,獲得新的經驗,綜合分析和解決各類心理問題。


一直有一個誤區,覺得心理上如果出現了問題,可以花點錢,只要找到一位好心理師就可以解決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其實不然,直到我的一位堂哥因為工作調整,受到了打擊,心理上出現了障礙,整天無精打採的,覺得活著沒意思,控制不住自己的思想,時時有跳樓的念頭。

親人們輪流開導他,勸他想開點,可是,他根本聽不進去。沒辦法,只好帶他去看心理師,進行心理疏導。

起初,心理師進行治療後,癥狀略有好轉,堂哥非常開心,也有了信心。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後,癥狀沒有緩解,反而有所加重。

於是,堂哥變得焦慮起來,甚至開始懷疑心理師的技術水平,隨後不再去找心理師。

最後,家人們只好又幫他找了一位有經驗的心理師,在有效的引導下,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治療後,終於痊癒而歸。

堂哥為什麼只相信後面這位心理師呢?以前我不知道,在讀了《心理治療如何改變人》書後,解開了心中的謎團,原來能夠治療心理疾患的人不是別人,而恰恰是患者本人,心理師只是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幫助患者看清自己的問題所在,然後,去改變它。

《心理治療如何改變人》作者莫妮卡·布里永是一名心理學博士。近四十年來,她一直為兒童和成人進行心理治療,並致力於對心理諮詢師的培訓和督導。

01樹立來訪者的信心,引導他們主動剖析內心的困惑

佚名說,信任是開啟心扉的鑰匙,誠摯是架通心靈的橋樑。

當一位來訪者鼓足勇氣來到心理師面前時,首先,他們會去看心理師的簡介,了解心理師的學歷和從業經驗,心理師是否具有專業的知識,這些信息都會在他們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心理師良好的溝通能力,特有的親和力,都會展現給初次會面的來訪者。心理師的言行舉止,都會成為來訪者是否願意選擇這位心理師來為他治療的決定性因素。

如果來訪者比較滿意,他就會接受心理師的整套治療方案,並且會積極配合,反之,他會果斷拒絕。

因為來訪者只有在信任的心理師面前,他才會願意敞開心扉,跟著心理師的指引,開始審視自己的內心,剖析自己的病因,一步一步地走出困惑。

02 諮詢的過程是一段兩個人的旅程

著名作家王蒙說,人際關係永遠是雙向的。

在諮詢的過程中,無論心理師技術多麼專業,方案多麼完美,但是,如果來訪者不配合,諮詢也進行不下去。

同時,來訪者內心的那種恐懼和焦慮,同時,伴隨的無助感和孤獨感,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而心理師卻能感同身受,有時甚至與來訪者一起流淚,一起面對。

正如斯特恩定義的雙向主體: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我感覺到你感覺到了我的感覺。

讓來訪者感受到在這段痛苦的旅程中,有了心理師的陪伴,從此不再獨自一人去面對恐懼。

03改變的過程,慢就是快

正如龍應台在《孩子你慢慢來》寫道:我願意用一生的時間,去等這個小男孩把花束束好,用他5歲的手指。花繩繞過來,剛好要繫上的時候,另一端又突然滑走了。孩子,你慢慢來,在淡水街明亮的陽光里,在石階上,等你把花束好,用你5歲的手指。

如同照顧孩子一樣,心理師對待來訪者也要有十足的耐心,等待來訪者慢慢地改變,尋找介入的契機。

不能因為著急結案,催促來訪者被動改變。殊不知,這種做法適得其反,拔苗助長只能毀壞莊稼。更嚴重的後果是導致來訪者放棄治療,中斷了諮詢。

這種結果會加重來訪者的心理負擔,只會加重病情。這樣的話,會給別的心理師再次諮詢時,增加難度,同時,加重了來訪者對心理師的不信任感,使諮詢工作很難繼續下去。

04 寫在最後

這本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心理治療如何改變人》,看似是一本專業書,適合相關人員學習,其實它適合以下三類人閱讀。

一、適合想學習心理知識的人。莫妮卡·布里永在書中詳細地介紹了各大流派的特點和技術,有利於閱讀者的提高。

二、「來訪者」的家人。可以輔助心理師幫助「來訪者」,給他們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可以起到預防的作用。在心理疾病沒有形成之前,及時干預,把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

由此可見,這本書適合每一個想把自己變得更好的人,因為每個人都有可塑的潛質。

與朋友們共勉


改變自己的,永遠是自己。如果來訪者本身不願意諮詢來改變,那麼諮詢師是無能為力的。

心理諮詢就是諮詢師提供給來訪者一些新的合理的解讀問題的思路——新的認知,並設法讓來訪者認可並接受掌握,從而使得來訪者可以主動運用這些合理的認知來指導自己去思考,行為,以達到解決心理困擾的目的。


感謝邀請!首先,心理諮詢的意義在於改善來訪者的不良認知,從而改善情緒和行為,並完善人格,使人健康快樂得活著。其次,諮詢師秉承尊重、熱情、共情、真誠、積極關注的態度,對待每一位來訪者,這本身就有療愈的作用,使來訪者能過獲得心理支持和能量。再次運用適合來訪者的心理諮詢技術,比如人本流派、心理動力學、認知行為、完形等有針對性應用到來訪者的困惑。最後,心理諮詢有一套效果評估量表,可以直觀的看出諮詢前和諮詢後的效果。治理治療是藥物,輔加心理諮詢的專業工作模式,在精神衛生醫院常見!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各門各派理論五花八門、千奇百怪,各門各派都有厲害的大師。所以不用在乎理論,找到適合你的治療師就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