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一下,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执著于智商问题?又不是看了那几个数字就可以改变命运,而且命运也不会局限于那几个数字。


谢邀。我觉得这跟中国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关系。从小到大,家长老师都把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最重要标准,成绩好的被贴上聪明的标签,成绩不好的则被贴上蠢笨的标签,「聪明」的被奖励,「蠢笨」的被嘲笑,长辈们这种缺乏自省的过于简化的处理,使得孩子们害怕低智商标签跟害怕瘟疫似的。而这种对于低智的恐惧,会慢慢写进人的潜意识,所以就有了题主所说的这个现象。


我是一个天资愚钝的人,从小到大深受「智商问题"的困扰,至今为止我最不愿意听到的夸赞就是」你是个很努力的学生「,我认为这很讽刺,我很渴望他们夸我一句」你很聪明「,即使我知道这不可能。

通过初中异于常人的努力,中考时考上了一所省重点高中,在我所受到的应试教育中,智商高几乎等于高效率,那些质量、速度齐抓的大学霸们分分钟就能碾压你,而我则是葫芦瓢,按下了那头,抬起了这头。文科的背诵我需要别人两倍的时间才能与之齐平,理科的计算我要用别人双份的专注才能侥幸不出错。除开这些基础能力,文科的阅读与思维能力,理科的逻辑推理能力等等我都差人一等,所以我只能用时间来弥补,期待量变能引起质变。老师从没有对我做出过能力的评价,即使他们很欣赏我勤奋踏实的态度,但是残酷的应试体制让我尝够了低效率的痛苦、不甘、自卑、绝望。

昂贵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让我有了提升,我摸清楚了自己的记忆规律,掌握了老师的上课模式,我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才能搞懂知识点和题目,我曾在市里的排名跻身前列。这就好比一个天生腿脚不便的人要和那些飞毛腿、健康人士赛跑,他花了大代价为自己的腿装上高科技零件,即使他能追上那些人,有时还能跑到前面,但是零件毕竟是零件,总有掉链子的时候,并不如天然的腿来的方便自然,假肢和真腿并不能使用一样的训练方式。我越来越吃力,时间的紧迫、题目难度的攀升,我只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常常自嘲,别人在和题目鏖战,起码还有思路,我连思路都没有。

我都没有资格去那个世界战斗。

这就是智商的另一个表现,即量变所达不到的质变(马克思和列宁的棺材板要按不住了,大家意会一下哈),凌驾于质量和速度之上的奇妙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我在中学时代达不到的能力。

从前我认为高效率就是高智商的表现,这样的人学什么都很好,不论结果还是过程。以后我也会相信,高智商的人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甚至能创造性地工作,他们会是社会的精英,会发现这个世界物质与意识的规律,引领人类的进步,为人类造福。假如有人问为什么人类有阶级之分,我一定会回答因为人生来就不一样,比如智商和智商所表现出的能力。

高效是这个时代的要求,社会则无时无刻不需要高智商的人才。如果人类在未来两极分化,科技时代的发展会使这样的分化体现在智商与能力上。当然,我这是在瞎扯。

即便智商问题给我的中学时代笼上了阴影,但是我一直没有放弃过努力,不管别人说什么做什么,我知道不努力就没有希望,努力了还有可能。高考前我没有时间,高考后我有一生的时间,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从前我相信,今后也相信。


因为在他目前平淡无奇甚至在世俗意义上称之失败的生活里,他需要一个证明,证明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人生,自己留有余地,高智商对他而言意味著一种退路,与对勤勤恳恳的人的不屑与蔑视。(我指的是大多数这样的人)他们的执著体现在与别人的比较比试图获得优越感,这是假执著

智商这个词,本身不就体现了比较?一种人为的评定,智商测验的初衷是为了区分出「低智商」的人

我觉得,真正执著于智力的人,是想要热切探索与发现这个世界的人,他们会将精力运用对自己的自省与提升,并且作用自己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自己与别人的问题,很多伟人就是这样。我一直很钦佩这种「执著于智商」的人

也别忘了,智商测验设计的初衷也是那些「高智商」的专家找到「低智商」存在学习障碍的孩子,从而帮助他们。


为什么那么多人执著于那么多人执著于智商问题?其实很正常,就是甩锅而已


怕自己智商低。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