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團隊的話,產品經理是個核心崗位,也是多面手,如果產品是運營偏市場出身,產品運營一把抓的比較多;

如果產品是技術出身,偏技術的話,產品研發一把抓的比較多,畢竟是創業團隊嗎,資金總歸要省著花對吧。

大廠的話就不能像上面這樣搞,至少一個蘿蔔一個肯,例如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媽媽團隊,一個P8產品經理,會帶3-7個產品經理,然後配7-14個運營,再配30多個技術。

不同的場景可以調整,例如:如果業務好,業務差都可以調整的


一般而言互聯網公司的產品經理、研發和運營的比例一般是1:7:X。另外,個人建議互聯網團隊要有專門的設計師。

產品經理是作為把產品創造出來,負責產品全生命週期管理,實現商業目標的人。產品是產品團隊構建的結果,而產品經理對產品團隊要構建什麼產品負責。產品取得成功,是因為團隊中的每個人各司其職。但產品失敗,就是產品經理的過錯。一條產品線只能有一個產品經理負責。

產品研發離不開技術研發人員,一般而言一款互聯網產品要從無到有,需要的研發大約是6~8人,一個產品經理配備這些數量的研發人員是比較合適的,可以讓雙方的工作量較好的匹配。

產品運營是一項從內容建設,用戶維護,活動策劃三個層面來管理產品內容和用戶的職業。這部分的人員要直面用戶,所以在數量方面不好確定,需要根據產品的市場情況決定。

  • 內容建設。需要運營的產品,多是內容型的產品,無論網站還是app。受到馬太效應的影響,必須建立內容的標準,什麼樣的內容是好的,被提倡的;什麼樣的內容是不好的,不受歡迎的。
  • 用戶維護。因產品性質不同,用戶維護的手段各異。基本原則,一是建立完善QA機制,解決用戶投訴和困難,為他們提供更好的人性化服務。二是主動邀請有價值的用戶來使用產品。
  • 活動策劃。產品活動通常有三種,一種是內容導向的,引導用戶產出符合要求的內容,藉此傳播產品的內容價值觀。一種是社羣導向的,通過煽動用戶互動來推動社羣關係的擴展,活躍社羣氛圍。一種是產品本位導向的,通過大眾化的參與來普及產品特色,加強產品品牌。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就點個讚唄,十分感謝!


吖少作為一個多年的老產品,經驗告訴我是 1:5:5


我覺得應該要分時間段來設置比例,不然盲目的照搬照套設置比例,效果並不佳。

首先,分公司初期。

對於一個互聯網共公司的初期,產品的打磨是很重要的,但是產品又不能脫離市場的需求,需要運營進行配合。

這個時候,建議產品經理、研發、運營的比例為4:4:2,產品經理和研發佔據著比較重要的部分,運營只佔據比較少的比例。

其次,產品開始運營期

當產品的雛形已經出來了,進入市場是必然的。任何一個產品,只有經受得住市場的考驗的產品纔是一個好的產品。

因此,這個時候,運營佔據著主要的地位,而研發的地位稍微偏弱,更多的是根據用戶的反饋來對產品進行迭代更新。

這時候的比例,建議是4:3:3。

最後,產品運營期

當一個產品已經進入市場,並被一部分人羣接受以後,那麼運營的地位非常的明顯。而這時候,產品經理和研發的地位,將會是不斷地配合運營來完善、優化產品。

因此,這時候建議的分配比例是3:3:4,運營佔據主導地位。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見解,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不同類型產品不一樣吧~

業務型產品產品多

技術型產品研發多

內容型產品運營多


1:3:1這個比例比較理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