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本人是極簡主義者,目前也想舍書。但是看到讀過的書都有其價值與魅力,就很不捨得,大家是如何決定書本的去留呢?


在書籍上花費時間是真幸福啊!

之前在知乎看到一張照片讓我像觸電一樣渾身激靈,心潮澎湃

於是就收藏在手機裏了(侵刪)

其實我也是斷舍離門下小徒,在舍離的路上,出過衣服 廚房小家電 代步滑板車 縫紉機 工具等眾多物品。

當然,其實我也出過紙質書 ,為此也有電子書kindle和石墨。

唯有在斷舍離紙質書籍上,我花費的時間比較多。因為不止是決定扔或不扔,每次清點整理的時候,都是有一次回溫舊夢,把那些都快遺忘的書籍翻出來瀏覽閱讀。於是本來漫無目的可能刷手機的時間就變成了涉獵紙質書了。

在篩選後覺得確實不可留的書,我一般會通過兩個二手途徑送走。

一個是多抓魚,平臺提供收書服務,他們會提供免費上門收書服務。

侷限是需要在線掃碼圖書信息看是否是正在回收的書籍,如果不是他們回收的品類,會被拒。

對書籍的清潔度完整度會有要求。

我之前有本書收藏的不太好,污損了一點就被退回了。

另一個是二手書籍專賣的孔夫子二手書,自己註冊賬號然後上傳圖書,等待個人買家來收。這個需要耗費一定時間。平臺是抽傭的。

再就是可以免費贈送給朋友或需要的人哈,這個比較自主,發發朋友圈都可以哦!

咱們斷舍離,一定不是扔,當初花了代價得到的書,說明我們認可它的價值,。在不想擁有的時候,也請各位讀書人讓它發揮自己的最大價值。

共勉……


題主說的「書本」應該是指實體的紙質書吧。「斷舍離」並非簡單的拋棄,這個短語中的每個字都有自己獨特的內涵,對紙質書而言也分為三個部分。

斷,就是要減少購置新的紙質書。

目前我的閱讀主要在Kindle上進行,這臺巴掌大的小機器裏能裝幾千本電子書。選擇Kindle而非其他電子設備是因為:

  • 墨水屏閱讀體驗比電子屏幕更舒適;
  • 有助於提高專註度,不會分心切屏;
  • 會員能提供我想閱讀的大部分書籍。

現在我只會添置兩種紙質書:教輔資料和新出版的書,因為這些書的電子版資源很難找到。

舍,就是要捨棄現有的紙質書。

開始實踐斷舍離生活方式之後,我家的紙質書已經「舍」了好幾遍,不然早就佔領整個屋子了。

第一次,清理出完全沒有價值的書,直接當廢紙賣掉。這批書包括:我母親上大學時用的教輔材料、我小學的教輔材料和幼兒讀物,以及毫無營養的垃圾暢銷書等。

第二次,清理出讀了太多遍不會再讀的書,賣給了父母同事家的小孩。這批書主要是一些經典名著,有的都翻爛了。

第三次,清理出已經有電子版的紙質書,一部分賣給了二手書回收平臺。

現在我家還是有不少紙質書,不過至少都能放到書架上,不會再擠佔別的空間了。

窗戶另一邊還有個相同的書架,也擺滿了。

離,就是要減輕對紙質書的執念。

如果有「捨不得」的情緒,說明你需要好好審視一下自己的內心了。或許你需要紙質書帶來的可視化成就感,或許你需要它們為你打造愛讀書的個人形象,又或許它們代表著過去的某一段經歷……

紙質書只是信息的載體,其本身沒有任何附加意義。如果已經完全吸收了上面的信息,那麼它就只是一副空殼。而如果可以通過其他更便捷經濟的方法吸取同樣的信息,也沒必要非抓住這種方式不放。

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多謝邀請

關於書籍的極簡,一直以來都是極簡主義者面前的一個難題,因為對於大部分愛書的人來說,很難做到把書本直接丟掉,大部分都會有一種捨不得的感情在裡面,大概這就是書籍的魅力所在吧。

所以,既然捨不得丟棄你的書籍,那就不要丟了他們了,我們只需要找到一個較為妥當的方式,與書籍共處即可。

由於我開展極簡的時間比較早,所以最初家裡並沒有太多的「藏書」,大概30本左右吧,開展極簡之後的七年裏,也買過一些紙質書,加起來總數不超過50本吧。

接下來,就講一講我剛開始極簡的時候,與書籍相處的方式,不一定對,但是我覺得這樣的相處方式,是一種舒服的方式。

一、列一份藏書的清單

首先,在你開展一項極簡之前,你需要弄清楚自己有多少本書。通過列清單的形式,你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有多少本書,50本就是50本,100本就是100本。這一點很重要,"大概80本書」的你,是沒辦法開展書籍極簡的。

二、鑒別書籍的份量

我相信,大部分的書都有他的價值所在(當然也有小部分是沒有的),但是,這不妨礙你根據自己當下的心境,或者讀這本書時的狀態,對書籍的份量進行分類。每一本書都拿起來翻一翻,先把那些看過之後沒有任何印象,或者覺得沒有營養的處理掉。接著把「心頭肉般」的捨不得、和「丟了怪可惜」的捨不得進行分類,然後把後者也處理掉。

不要再覺得捨不得了,當書籍的存在成為你的負擔,就沒有保存它的必要了。如果還是覺得捨不得,那就把他們送給身邊的人吧。捐贈或者進行書籍交換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三、保存剩下的書籍

如果你已經知道哪些書是你的心頭肉了,我都不好意思讓你丟棄它們了,你怎麼好意思不妥善保管它們呢?有條件的簡友們可以把他們整齊的碼在書架上,沒有條件的簡友們可以把他們收進箱子裏,保存起來。(南方的小夥伴記得做好乾燥處理)

這裡有一個知識點很重要,極簡主義的核心是找到與物品的相處之道,而不是簡單的扔扔扔。既然你那麼愛書,不極簡也沒有關係的。

推薦一下我的心頭肉,馬克李維的《偷影子的人》,希望你會喜歡。

四、試試電子書

你可以試試電子書,比如kindle或者其他類型的書本閱讀器,或者是讀書APP,微信讀書裡面的有聲讀書,雖然聲音很機械,但其實聽多了也就習慣了。我就是利用通勤的時間聽書,閱讀量暴漲。

至於紙質書跟電子書怎麼取捨,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這裡就不多說了。

五、整理好你的書架

在我看來,很多人的書架都會慢慢變成雜物架。把書架整理好,只放20%的書,80%的空間留白,這樣反而能夠更好的提醒自己,多讀書,讀好書。這比買一堆書把書架填滿更有效,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

以上都是我個人的做法,希望能夠給你帶來啟發。


對於書本斷舍離我經歷了幾個階段。

家裡曾經滿牆的書,還專門弄了幾個書櫃,現在書櫃也捐了。

從滿牆的書到現在一個箱子,存放在好友那裡。以後也會閱讀完捐贈的。

第一步:整理,扔一些看完的小說,雜誌等。

第二步:扔一些課本,知道自己不會再學,再看的。

第三步:扔一些沒看過,但是一想到打開看就「頭疼」,勸自己看,但是不會翻開的書。

第四步:扔看過,受益的書。可以再翻開來快速瀏覽一遍,寫一個總結。一本好書,捐贈給別人,也能受益。

第五步:珍藏版的書籍打包,放起來。有一些書確實捐了不一定能買到。暫時存放起來,一個小箱子。機緣巧合,贈予有緣人或留給後輩。

第六步:開始下載電子書Kindle,到哪裡都可以看,整個圖書館都在手機裏了。雖然放棄了看紙質書籍的質感,但是電子書閱讀習慣後速度快,縮短了查找書本的時間,容易記電子筆記,也對環境相對友好,能減少對於樹木的砍伐。

第七步:對自己看過的書寫一個復盤總結,也看一看哪方面書籍對生活幫助很大,但是沒有抽時間學習。可以買幾本電子書開始。

看書從薄弱環節下手,進步會很快,但是書籍一定要能看懂,不要買太難,級別太高的。

如果是薄弱環節,從最基本的買起。

總結:

1:我對以後的書籍都一定會只買電子版。

2:少數沒有電子版,但是很想看的書籍,買完看了之後,復盤總結,捐贈或者送給家裡的後輩,摯友。

想要背著行囊走天下,行囊不能太重,輕裝上陣。書籍也不要因為打折而買,需要,想學,想看來買書的原則就很好。

書籍也不是越多越好,一個圖書館的書,看過學到了的纔是自己的,而擁有了這本書,並不代表擁有了知識。

學到了纔是擁有,能不能輸出是最好的檢驗之一。

斷舍離書籍是斷掉想要學,但是不會學的書籍,擁有和去學能提高自己的知識。

斷舍離部分書籍後,閱讀的行動力和效率也會有所提升。


請給我一個贊,極簡路上有個伴!

關注 @大師兄快樂一家人 Learn and play. Happy everyday!


分享下我是怎麼斷舍離書本的

1.首先將所有的書收集起來,挑選出最沒用的書,舍掉。

2.在剩餘的書籍裏,挑選出你最希望閱讀的一本。

3.其餘的書統統用紙箱裝起來,放牀底或者倉庫,你視線看不到的地方。

4.如果你連最希望閱讀的那本書,都沒法在3個月內讀完。那就捨棄吧,然後循環幾次即可。

作為沒有什麼閱讀習慣的人,以前看到熱門的書就想買,總以為我擁有了那本書,我就可以變得更淵博,幻想自己讀完書後生活就會變得更好。下拆快遞時的小興奮超過書籍帶來的滿足和快樂,買回來的書翻了兩下就丟到角落,很快被遺忘。

現在發現,這是資本家對消費者的洗腦,「讓我們想像得幸福;看起來幸福,遠比當下過的幸福更重要」,實際帶給我們的只能是痛苦和煩惱。

我現在是確定讀再買,原價也買,一本一本的買,再也不會為了湊單買一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