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苹果发布了基于M1处理器的MacBook,该处理器基于ARM架构。今年早些时候树莓派基金会升级了采用ARM处理器的4B内存到8GB,并且适配了64位操作系统(正式版还未发布),似乎大有超脱开发板,步入PC行业的意思。苹果的影响毋庸置疑,对同为ARM处理器并且有一套完整体系的树莓派有什么正向影响?


影响应该不大,树莓派还是那个树莓派,手持4B8G版,还有多款老pi,其实很多人对M1有些误解,M1真正的强大是异构整合。

cpu发展的可选项可以参考我另一篇答文: 后面几年cpu能怎么发展呢?

arm进入笔记本领域已经好多年了,国内很多都知道winrt失败,其实灯塔那边还有个chromebook,发展很快,市场增速经常超过100%,google的下一代os也是要整合全平台的,这方面一直在发展。

也可以说x86的天花板确实到了,每进一步都非常困难,更加依赖更加困难的制成改进。

m1可以说给出的方向其实并没有超出我之前答文的预测。

个人认为未来可能会倒逼计算晶元厂商开发更多异构计算模块产品,比如专用视频编码解码模块,专用神经网路模块,专用加解密模块,目前这些产品主要市场还在大厂的IDC里以FPGA的形式存在,而这些实现一旦以某种方式(扩展卡或整合成SOC)普及进入消费市场,配合开发和优化对应的专业app,就可以得到类似m1的效果。

举个小栗子,树莓派上有个很多人爱用的产品 intel的Neural Compute Stick(神经网路计算棒),只是个usb口的,插在树莓派usb口就能用,已经发展到第二代了,这玩意儿可以用不到1W的功耗让树莓派的神经网路计算性能翻个4-5倍。

你要是插他4-5个,还可以一起叠加。

对于M1在finalcutpro上表现的吊打i9视频转码性能,如果有公司愿意研发类似的视频编码晶元产品,并且配合相关app支持,在树莓派上也可以实现接近的效果。

兼容机市场生态体系的松散性必然导致新计算模式进入生态的被动性,滞后性,但是具备更多的灵活性。而apple历来是全都自己来,这个决断执行的既彻底又果断,这就是两套生态体系差异的本质。


ARM架构用于桌面平台的可能性被大家认可,会有更多的厂家跟进,比如高通,联发科等开发适用于桌面平台的ARM架构处理器。

树莓派本身依旧是个轻量化的嵌入式边缘计算平台,可能未来会加入更多的AIoT特性,而苹果ARM全平台化可能会吸引更多人加入边缘计算的开发中,树莓派作为边缘计算的入门入口之一无疑会得到更多关注。


1)提供了一个不错的ARM环境开发工具

2)验证了ARM往桌面和笔记本的可行性

其实树莓派4b的性能提升相比之前非常大,

虽然是现在已经不那么先进的A72,

但是总算是大核心,

远胜于之前的A53和A7之类的小核心。

当然树莓派最大的问题是TF卡的IO性能太差了,

如果加两条pci-e通道支持个nvme就厉害了。


我用几个树莓派4代搭了个Kubernetes的集群,作为家用K8s的实验开发平台。图片里就是这个简陋的小集群

用起来的主要问题是很多Docker 镜像没有ARM64版本的,必须自己从头做镜像。苹果M1发布了以后,ARM64的镜像肯定会越来越多,估计很快就再也不用为镜像平台问题烦恼了。

个人认为,苹果M1(以及以后的M系列晶元)用的越广泛,那么ARM64架构所能用的软体和得到的支持就会越来越多,社区也会越来越壮大,同为ARM64架构的树莓派必然会从中得到好处。


其实我觉得这个树莓派的粉丝们,有点。。高估自己了啊。

带热点恐怕都很难带上树莓派。

ARM版的mac带来的影响力是整个X86架构平台的,得益于更强的架构和更强的工艺,大混元时代的到来是必然的事情。

其实很多年以前,微软的poketpc就在做这件事情,可惜早生了二十年。

虽说它的风向没往树莓派上吹,但全行业的利好,无疑也是相关的。

更小更强的集成解决方案必定是未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