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不能像古人一樣寫詩——歐陽江河

為什麼我們不能像古人一樣寫詩?,這是一句反話,因為我們是當代人,所以我們當然只能寫當代詩歌。即使在格律、語言修辭上我們使用古詩的形式來寫,仍然是當代詩歌。除非我們寫的是所謂的「讀者詩歌」,「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但這完全是從閱讀而來的修辭練習。

七律、五律是人類在詩歌格律上的最高成就。沒有一個民族的詩歌達到中國古代詩歌的格律高度。詩歌中最高成就,包括建築的,語氣的,格律的……

我們不能像古人一樣寫詩,說了以下幾點理由:

(1)寫作的背後和寫作文本的相互對應、勾連的平行現實世界沒有了

所有的詩歌若要產生歷史性的詩意,產生對生命與現實有所感悟、啟示、勾連的這樣的一種詩意的話,一定要有文本和現實的對應關係,文本和生命的對應關係,詩與物的對應關係。拋開這些,今人只能是文本意義上的寫作。

——生活的世界變了,不是農耕文明了。詞與物的對應,生活與精神的對應,自然和勞動的對應沒有了。

當代寫的是美學的產物,修辭訓練,可能有美感,但痛感在哪裡?可能有痛感,但真實感在哪裡?可能有真實感,但真實和虛無的對應在哪裡?這種立場沒有了,可能大的宇宙觀就不同了。

被貶黃州是蘇東坡的人生分水嶺,此後的詩文成就更高。以前是想當官,現在撿回一條命,思想更深入。主講人去赤壁遊行,山河易容。情景的恍惚感沒有了,這種人和處境所存在的關係都不在了。「大江東去浪淘盡」這是今人體會不到的。所以,我們不能像古人一樣寫詩,首先就是存在方式和生存背景沒了。

(2)辭彙表(字型檔)沒有了,與引用的關聯沒了

古詩中詞與詞的、文本與文本之間的對應也沒有了。(蘇,黃)詩歌裡面源引的各種典故,來自於典籍,而這些典籍和詩幾乎沒有關係,是一種知識的關聯,一種文本構成,一種在人的生存之外的文本上的環繞,一種轉化過程。詩意不只是優美的句子,不只是修辭練習,詩意就是來自於轉化,來自於事件、新聞、疼痛、虛無、美感,來自所有生活中不是詩的東西。但是古人的轉化里一個特別重要的來源,就是各種典籍,也就是典故的來源,這是每一個字的來歷之處。

古詩所使用的辭彙,貌似很固定,如同零部件一樣。大詩人需具備兩樣東西,一是世界觀,一是自己的辭彙表。韓愈和李商隱的、白居易和杜甫的、杜甫和李白的辭彙表都不一樣。杜甫的辭彙表由安史之亂提供。到了今天,古人的辭彙表已經不存在了。

(3)聲音模式沒了,器官變化,發聲方式變化了。

古音可以發21種聲音。但在進化的過程中,一些發古音的器官沒了。東方古老的聲音,當代沒了。寫的宋詞是是文本的,沒有音樂的。

主講人介紹了他到美國去拜訪高永宏先生,他能讀出80%的古音,在朗讀詞作時想像不到是男人的聲音。(由此想到葉嘉瑩先生致力於推廣吟誦,老前輩們接觸過聲音的美,就有願望去保留)

瑞典教師高本漢,是中國中古和上古音韻的專家,他曾說宋詞中的「煙」讀「jiā」。高永宏先生也說現在很多詞的發音是錯誤的。聲音是宋詞的最高魅力。作為聲音的「良辰美景奈何天」,用古音發出,它的聲音現實,以及聲音所表達出的那種惆悵,那種高級的、只有漢人才有的東西,在當代真的沒了,它喚出的那種妙處、講究和斯文也沒了。

羅伯特?弗羅斯特:詩意就是翻譯過程中丟失的部分,就是在翻譯中翻不出來的部分。翻譯過程百分百丟失的是聲音形態

(龐德翻譯中國古典詩歌,對英語現代詩歌革命性影響。日暮客愁新 「客」是你,我,他,今人,古人,來者?如何翻譯? 含糊性和精性,指一切又一無所指。龐德的翻譯,去聲音取意向。)

社會背景,物質題材,生命本身決定了我們不可以像古人一樣寫詩。但是不要忘記自己是當代人,詩轉化為當代的視角、傾聽,當代人——寫當代詩。

古人給的禮物不能丟。詩歌保留萬古的東西,不光是保留美感,流淚時擦擦眼淚。

————————————————————————

聽講座的一些記錄,網上搜索應該有詳細版,作為參考。


時移世易,氛圍不同,現在只出產網文


納尼?

你覺得古代就人人都能脫口而出優秀詩詞了么?

偉大的乾隆皇帝一生作詩數萬首請問你知道多少?

唐宋八大家在唐宋兩代佔據讀書人的比率是多少?

我想告訴你你所知道的詩詞是經過無數遍浪里淘沙才留下來的,這個是不分古代還是現代的,或者說古今中外都一樣。

問問題之前先了解一下再問呀哥哥,你太魯莽了


區區不才,請恕斗膽。毛遂自薦,敝帚自珍。

https://read.douban.com/ebook/113776667/?

read.douban.com


因為你沒自己去找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