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在執政晚期如何做才能全身而退?


已知王朝末期要改革續命,

已知改革需要集權,

已知改革需要得罪既得利益者,

已知集權要得罪皇帝,

已知張居正沒有政變當皇帝,

隱藏條件萬曆是個王八犢子,

求張居正善終的概率?


張居正的死屬於意外 誰能想到割個痔瘡能把當朝首輔給弄死?

至於死後被清算 這個就更沒法子了 孔子那麼厲害 死了一千多年還一度被人罵到慘不忍睹呢...


張居正其實是善終的,萬曆清算是張居正死後的事了,身後之事誰也無法預料。

以中國古代變法改革者的結局來看,張居正死後被清算是必然的,打從走上這條路開始就無法全身而退,因為得罪了太多人,動了太多人的利益,如果提前放權只會死得更快。萬曆為了自己的私心也為了平息各方輿論,報復清算張居正是可以預料到的。


有點偏題。

正好借這個問題說一下嘉靖到萬曆這3朝有意思的地方。

張居正無法善終是必然的。

其實這是張居正和萬曆圍繞著權利的博弈,萬曆假如活不過張居正,張居正是不會遭到清算的,可惜張居正活不過萬曆。

在嘉靖到萬曆這3朝,其實是皇權和內閣之間奪權的鬥爭。嘉靖的大禮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大禮議嘉靖帝贏了,導致嚴嵩等一眾能把持朝政20多年,期間清流勢力被打壓。在嚴嵩的帶領下,內閣成了嘉靖帝的附屬機構。嚴格來說,清流和嚴嵩的鬥爭,仍舊不是當時權利鬥爭的主要矛盾,內閣和皇權的鬥爭才是主要的矛盾。後來嚴嵩倒台,徐階上台,清流把持了內閣,加之嘉靖帝生命到了盡頭,內閣在一定程度上總理了全國的政務,皇權的作用不是很明顯。

到了隆慶時期,隆慶帝一是看到的嘉靖帝時期的問題,想改革,所以放任內閣,相當於無形中擴大了內閣的權利,皇權有所隱匿。二是隆慶帝本人性格導致,此人性格有點軟弱,沒有嘉靖帝那樣的主見和能力,這也為內閣權利擴大提供了條件。

等到隆慶帝駕崩,萬曆登基,因為萬曆帝太小,只能由內閣在事實上把持全國政務,政權實際上是在內閣首輔手裡的。只到張居正老死,皇權才徹底戰勝閣權。皇權和內閣權利的鬥爭直接導致了萬曆帝45年不上朝。在期間,皇帝只是一個偶像而已,實際的權利集中在內閣手裡。

我一直認為,嘉靖到萬曆這3個朝代,他們的政治體制,和近代西方的總理內閣制,沒有太多的區別,還是因為思想不夠開化,最終還是敗給了皇權。


他把皇帝當兒子教能善終才怪呢


這種問題無法倒推假設,事實答案就是必然的。


他個人善終了,不過他那個病也是積勞成疾的,他家族遭到清算是必然,權臣的下場。性格再好的皇帝也不會容忍君權分享。


他善終了 只是死後遭到清算 長子自殺


張居正不得善終 還是有失偏頗,畢竟張居正死前 萬曆皇帝還是畢恭畢敬的。皇帝清算張居正是在其死後。

張居正死後,一家人備受牽連,這是張居正一生的 敗筆。

張居正 最大的失誤 就是沒有擺正 海瑞的位置。用好海瑞,張居正也就不會有 不得善終之說。

大隱隱於市,海瑞絕對是官場的 隱者,在錯綜複雜的官場,步步高升 最終獲得善終,絕對有其自保手段。海瑞雖然 剛正不阿,但是其知道啥事能碰 啥事不能碰。打了胡宗憲 兒子 ,還給胡宗憲 帶了高帽子,海瑞既洞悉官場規則,又了解人性,是一般人所不能的。

嚴嵩 嚴世蕃為禍,他是銷聲斂跡的,他知道啥人不能得罪。

徐階的政治智慧是高於張居正的,徐階下野前 升遷了, 智慧高超的張居正。推薦了清正廉潔的 海瑞。後來 徐階兒子 東窗事發,霸佔良田24萬畝,千人上訪告狀。 海瑞,流放了 徐階兒子。徐階 還是安享晚年。

但是張居正 身故,其子自殺,一家人差點餓死。很能說明問題。如果 海瑞在 ,張居正一家又是何等場景?最起碼 海瑞剛正廉潔形象 可以服眾,定性之後也不會有非議。

海瑞也說過 張居正是 大明朝的參天大樹,自己就是一棵小草,海瑞還是敬仰張居正的。


張居正善終了啊,改革家不被清算的也有,能不能全身而退要看萬曆。

萬曆是個絕情寡義之人,典型白眼狼 ,

雖然明朝屠戮功臣卸磨殺驢比較普遍,

可如果是弘治皇帝那樣的估計是不會這麼心狠手辣對待自己的恩師的


當然有辦法善終了。

又到張粉最愛的改朝換代環節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