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选了三张,曾经一度对自己的审美很自信,你可以评价一下,让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现在不自信了,大家温柔一点

长征五号遥三火箭转场当天,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天气很符合这次任务当时面临的压力。

某次西昌长三B火箭的弹道,是我拍过最好的一次。

没了。

对了,禁止转载。


马当路,上海,2008

照片采用4x5灯光型彩色负片 Fuji NPL160拍摄

当时上海正在处在世博会前的时刻,到处都在疯狂的拆迁,我本身不是上海人,但是看到挖掘机没日没夜的赶工,泥头车一车车地拉走那些瓦砾,心里竟然会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那些生活的烟火气息似乎随著新式的住宅楼拔地而起也一点点熄灭了。

照片拍摄在马当路的一处拆迁现场,当时很多房子已经拆掉了,吸引我的是在这一片残垣断壁中,仍然还住著一户人家。阳台与窗户开著的灯,晾晒的衣服,都给这冰冷的一幕带来了很强的冲击感。背景中一栋栋新式的高层住宅楼也与这些老老房子产生了很强烈的反差。

拍摄采用的是已经停产的灯光型负片,会产生一种比较偏冷的色温,曝光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期间用页片时不时遮挡过路的电动车和打著手电筒的人。当时是三月的天气,巨冷,拍摄时不时吃上几块巧克力保持下状态。现在回想起来,也很怀念那时的自己。

巴特西发电厂,伦敦,2007

4x5彩色负片,Fuji pro160s

这张照片是我入读摄影专业艺术硕士不久的时候,当时跟导师讨论关于创作的瓶颈的问题。导师说让我换个器材试试,于是我就找学校借用了一台wista45大画幅技术型相机(人称日本林好夫)。那也是我第一次使用大画幅机器拍摄。

当时每次去伦敦都会经过一个小的铁路桥,在桥上每次都能看见这个工业时代留下的庞然大物。很震撼,也想拍一拍。发电厂现在已经改造成公寓和商场了,所以这张照片也是目前我能找到的这个建筑最后一张像样的照片了。

受学院派的风格影响,基本拍摄时都比较注意元素的次序,很庆幸的是拍摄的时机刚好有一道太阳光穿过旁边建筑洒在轨道上,我把它视为一种生机。即使建筑会拆会变,有些东西永远会生生不息。

皖北农村一角 宿州市胡集村 2012

照片采用mamiya7 Fuji RDPIII 正片 拍摄。

这张照片是我回老家时拍的一张厨房内景,很像某张写实派的油画,我尤其惊叹照片所呈现的物体的质感,布满灰尘的铝漏勺和锅盖,使用了有些时间的塑料网盆,生锈的菜刀等等,仿佛可以摸到那种质感一般。这在数码机器上是很难表现的如此栩栩如生的。

这三张照片都有些年头了,很惭愧的是近七八年自己也没有什么新的创作。有了家庭孩子工作,多了许多牵绊,想自己静静地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也是需要勇气的。发这个东西也是在提醒自己,希望能早日拾起相机,找回往日的自己。


认真拿起相机到目前为止差不多两年。

第一张 爷爷葬礼上的地球仪(选自项目《此山中》

第二张 家附近工地铁皮房的窗户(选自项目《此山中》

第三张 商场里的鸟 (选自项目《plastic wings》)


在繁荣城市的中心你也能看到某些像尸体一样的东西

小区的洋房像棺材一样

我永远无法说服猫子按时睡觉

营养都在汤里


选自2019年的作品 On the edge, 拍摄于阿拉斯加,使用Encaustic工艺制作,这种工艺让画面有一种独特的纹理。

完整的作品及介绍请参考这篇文章:

Tianxi:逃离黄石公园

选自2018年的作品 Abdruck, 意为印痕、印迹和足迹。拍摄的是一个冰岛农场里的一群牛。

完整作品:

Abdruck - Tianxi Wang

选自2020年的作品 再见,谢谢所有的鱼,拍摄于天津。单张题为「海河哥特」,模仿了Grant Wood在1930年的油画American Gothic.

完整作品及阐述请见:

Tianxi:再见,谢谢所有的鱼

So Long and Thanks for All the Fish - Tianxi Wang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