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你身體的哪個部位才能真正代表你自己?


現在中國的主打哲學思想更傾向於是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文化思想是儒家(仁義禮智信),但都有一定融合。

但不止這兩種,還有其他的文化積澱,其他關鍵活次要,種種思想,纔有了我們現在「中國人的品格」。 這是我的見解


毫無疑問儒家對中國後世影響極為深遠,但只是一個儒家絕對是不能完全代表中國思想的,先秦時期的說是諸子百家其實有幾千家,只是後來能抵得住時代變遷的,為後人所知的就幾十家,各家都在爭鳴中吸取其它學派養料不斷完善自己,拿名家舉例子:

??名家是諸子百家中專門研究名實關係與辯論術的學派。名家主要分合同異」和「離堅白」兩派。「合同異」強調事物的統一性,「離堅白」強調事物的差異性。名家的惠施、宋鈃、尹文、公孫龍子先後提出的二十一個論戰命題,件件與常識背道而馳,叫人匪夷所思,被稱為名家二十一事!??由於名家精通辯論術,在爭鳴中常常佔上風。其他學派不滿名家詭辯,紛紛鑽研名實關係。如荀子寫下《正名》篇,系統剖析了名與實的問題。墨子則發揚邏輯思維特長,對諸多物事進行了「科學」的定義。法家借鑒了該學說,將循名責實確立為法治基本原則。而莊子則以《齊物論》超越了名實之辨。講究「名不正則言不順」的儒家,也發展了自已的名學。以此觀之,名家雖然遠離經濟民生和天下大勢,只討論形而上的純思辨問題,但其對中國哲學與邏輯學的貢獻卻不可小覷隨著諸子百家名學體系的逐漸完善,以及百家爭鳴社會土壤的消失味辯論純哲學問題的名家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還有法家的影響,後世雖然提倡儒家思想,行王道,但很多朝代都是表面行王道而實質上行愚民弱民之霸道(畢竟秦二世而亡的例子擺在那,沒人敢明目張膽的行霸道)

甚至後來的儒道的部分合併。(儒家提倡入世,道家提倡出世,這是大大的矛盾啊)


代表中國的,恰恰是百家的思想。

儒家做人,道家處世,

不同的學派有不同的精髓


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是易家(又分象數陰陽五行干支等),其次是道、名、法、墨、管、陽、荀、兵、策(縱橫家本叫策家~戰國策其實就是戰國策家言論)等九家,然後纔是農、儒、小說三家。最沒有創新也最缺乏學術價值的是儒家~實際上儒家的思想和理論在前面十家中都具備了!儒家說白了就是一個仁字走天下。


古中國

文化上思想上,大概以儒道兩家的思想為核心。

而中央集權制本身卻是法家思想的體現。

漢武帝以後的儒家,已經徹底走向了包容並蓄的道路,與華夏文明合而為一。

所以……


中國很複雜,還有很多東西沒有浮出水面。

匆匆下論斷也無濟於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