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 ARM Macintosh 存在,那麼一個很值得觀察的點就是蘋果會派出多少人力去給開源庫做移植。Macintosh 和 iOS 不一樣,開源軟件和庫地位十分重要,現在軟件可能會有非常巨大的依賴樹;此外,移植很可能會卡在常人想不到的犄角旮旯裏。我記得 VSCode 的 Windows-ARM 版去年(2019 年)就已經可以 build 了,但是安裝包上個月纔出,因爲做安裝包的工具是今年(2020 年)三月才支持 ARM。


其實Mac生態全部遷移到Arm架構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Mac本身。

Mac遷移到ARM架構也有助於推動Mac和iPad Pro的生態融合,很可能未來有一天,iPad能夠支持轉譯過後的Mac應用,那麼這個時候的iPad Pro也會成爲毫無疑問的生產力工具。

Mac開始遷移到ARM也會促使微軟加速Windows on ARM的開發,以後會有更多像Surface Pro X這樣的搭載高通處理器的二合一甚至筆記本產品出現。

A12Z/微軟SQ1(高通8cx)這樣的芯片性能不算很差,但真的要負擔桌面級的任務,勢必要繼續提頻,堆核心。

現在說ARM的時代已經到來還爲時過早。Apple在今晚打開了一扇嶄新的大門,但ARM芯片未來究竟是隻存在於Mac的生態圈中,還是普遍應用於超極本上,和X86架構實現共存,亦或擊敗X86取而代之,現在爲止沒有人能夠知道。


如果事情成真,那麼這與我在 2018 年表達的觀點一致:水果對 Intel 的耐心耗盡了。而時間點恰好是當時預言的 2020 年。

在相關細節流出之前,閒談一下水果這麼做的考慮。

首先,普遍認爲,以下三點是棄用 Intel CPU 的主要原因:

  • 14nm、10nm 節點接連延期,直接影響水果的產品迭代 ;
  • 層出不窮的安全性漏洞,讓包括水果在內的業界疲於應付 ;
  • TSMC 5nm 已可以打造滿足水果要求的 ARM-based CPU 。

相信無論是媒體稿件還是此問題的其它回答,這些因素會被多次提及,我也贊同以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是,凡事付諸實施總會有個最終的直接原因。雖然水果不會告訴你直接原因是什麼,從結果看,2006 年,從 iBook @ PowerPC 遷移到 MacBook @ Intel Core ,一方面水果擁抱了更豐富的軟件生態[1],另一方面也憑藉高能效 CPU 實現了更輕量的產品設計 ( MacBook Air ) 。

那麼,關於此次“二度遷移”的直接原因,我想節選 2018 年這篇回答的一段話,

蘋果 A12X 處理器相當於什麼樣的桌面級 CPU(和GPU)呢??

www.zhihu.com圖標

Intel 的確有雄心勃勃的獨立 GPU 計劃,但水果未必有等到 2020 年之後的耐心了… 如果水果打算把 ARM 和 iOS "搬"到自家筆記本上,那麼 MacBook Air 這種輕量化的辦公本可能率先付諸實踐,而 2019~2020 年或許就是時機…

由以上可知,我將 GPU 視作水果的優先考慮要素,而事實上,這是有史可循的

  • 2006~2008:從 MacBook Early 2008 @ GM965 到 Late 2008 @ MCP79

2006 年起,雖然 MacBook 已搭載 Intel 平臺,水果對 GM945 芯片組孱弱的 iGPU 性能始終耿耿於懷。爲了迎合水果,Intel 在 GM965 上瘋狂吹牛,然而驅動各種翻車,結果 2008 年 MacBook 產品線一年更新兩回,芯片組從 GM965 換爲 MCP79 。要知道,除了 iGPU ,MCP79 性能並不如 965 系列[2]。換言之,爲了速度更快的 iGPU ,水果一度將 Intel 芯片組踢出了 MacBook

  • 2009~2010:NV 爲水果打造的、史上性能最強的、也是其最後一款 iGPU

到 2009 年,Intel GM45 水果依然看不上,所以我們就看到了後來的 MCP89 —— 可以說,MCP89 集成了史上性能最強的 iGPU ( 非當前的核顯 ) - GeForce 320M ,這也是 NV 最後一款 iGPU ,同時 MCP89 也是 NV 最後一款芯片組[3]。因爲,爲了徹底殺掉 MCP99 的可能性,從 Westmere 起,Intel 開始在 CPU 上集成核顯,聯手 AMD APU 將 iGPU 淹沒在歷史長河中。

  • 2011~2014:既然不再有第三方解決方案,那麼就要求 Intel 定製專屬核顯

由於 iGPU 已不復存在,水果不得不使用 Intel 核顯,好在後者推出的 Sandy Bridge 在覈顯規模和架構上都有提升,HD3000 與 320M 性能差不多;隨後 Ivy Bridge 的 HD4000 維持了較大的性能提升,水果也欣然採納。按照數字規律,我們應該看到 Haswell @ HD5000 ,但是大多數 PC 的 Haswell SKU 上只有 HD4x00 ,相反 Mac 上只能見到 HD5000 以及更高階的 Iris 5100 / Iris Pro 5200 ,說明 Haswell GT3/GT3e 在很大程度上是應水果要求定製的

  • 2015~2019:當 Intel 逐漸被 AMD 拖入多核戰爭,遭到忽視的水果很生氣

Haswell 之後便是臭名昭著的 14nm 肥皂劇,雖然在此期間 Intel 始終優先滿足水果的要求,Broadwell、Skylake、Kaby Lake、Coffee Lake 都有水果最愛的 GT3/GT3e 甚至 GT4e variants ,到後期這些超大規模核顯的 SKU 幾乎是水果專用,但是,隨着 AMD Ryzen 推出,特別是 Ryzen APU 進入筆記本市場,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在 Whiskey Lake / Comet Lake 我們所看到的是 Intel 被迫跟着 AMD 堆核心,雖然這讓 Intel 在 PC 市場保持競爭力,實在沒有閒暇顧及水果的感受 —— i7-8569U 成了 28W GT3e variant 在 14nm 的絕唱,導致水果後續產品青黃不接。

  • 2020~  :遲來的 i7-1068G7 ,Iris 再也回不到她美好的 Golden Age

從 i7-8559U 到 i7-8569U "Refresh" 了一年之後,水果好不容易等來 i7-1068G7 的發佈,但由於 10nm 跑到 4GHz+ 並不容易,直到 2020 年 Intel 才大量出貨這款用 10nm 打造的 28W Ice Lake -U 。望着 Tiger Lake 和 Xe 的幻燈片,水果無論是回想起 GM965 的黑歷史,還是回想起 Iris 的輝煌時刻,總之結論已很明瞭:未來應當掌握在自己手中,或許現在就是時候了

參考

  1. ^Mac改用Intel平臺,Mac OS X將交由軟件商改造 http://www.thethirdmedia.com/pc/200603/20060309130327.shtm
  2. ^蘋果新MacBook/MacBook Pro性能測試 ( Early / Late 2008 ) http://news.mydrivers.com/1/119/119032.htm
  3. ^NVIDIA:我們再也不造芯片組了 http://news.mydrivers.com/1/179/179442.htm


貌似很多答案混淆了一件事,換 CPU 和指令集,不一定就等於換系統啊。

ARM 芯片跑 Mac OS 的能力肯定有啊,看蘋果願不願意幹而已。

系統一方面要對接硬件和指令集,另一方面要和用戶交互,蘋果不是第一次換 CPU 架構了,當年切換到 intel ,對於用戶而言,也沒有看到 Mac OS 有什麼變化。

只要 Mac 還保持非觸摸,鍵盤和觸摸板爲主的交互方式,Mac OS 對用戶而言也會是基本穩定的。

下面的硬件和指令集換了而已。

的確,系統底層安排的不好,可能生態應用要重寫。但是蘋果乾這個已經非常輕車熟路了。他們搞了好幾次了。包括 iOS 生態裏面,應用生態不按照蘋果的要求升級,他就給你下架了。所以,蘋果生態的開發者,乖乖聽話的爲主吧。

(生態應用重寫的工作量未必很大,因爲過去那麼多年,實際上很多 Mac OS 的底層,已經跑在了 ARM 架構下的 iOS 裏面)


WWDC 2020 上應該還不能「發佈」吧,最多隻是放出相關的消息,讓開發者們心裏有個準備。

Mac 要重新使用 ARM 的風聲其實都好多年了,最近這一兩年又多出來一個傳聞中的原因,那就是 intel 牙膏擠太少影響了 Mac 的性能節奏,據說這已經引起了 Johny Srouji 的嚴重不滿。

Johny Srouji 是 Apple 在硬件(特別是芯片)上的重要高管,曾經在 IBM 和 intel 任職,後來在 2008 年加入了 Applel 並且帶動了 A 系列芯片這些年的飛速發展。

Apple 有史以來第一個自己設計的 SoC, 也就是當年的 A4 芯片就是 Johny Srouji 領導開發的,後來他還力挽狂瀾,在有限的時間內領導團隊完成了第一代 iPad Pro 所使用的 A9X 芯片設計,從此晉升成爲了高管.

當年 Apple 直接給到了他 1000 萬美元的限制性股票,禁售期 4 年,後來由於他的表現太出色,2017 年的時候他的薪酬比 Tim Cook 都高,在當時僅次於去年離職了的零售主管 Angela Ahrendts.

2019 年的時候甚至有傳言 intel 一直想邀請他回去當 CEO, 最後事情也沒成,反倒是 intel 自己的 Modem 業務被 Apple 給收購了,也都歸 Johny Srouji 管。


另一方面,Mac 的市場佔有率大概是個人電腦的 10% 左右,而且相對於 PC 各種各樣的行業分佈,其實 Mac 面向的人羣和行業都要窄得多,畢竟 Mac 上的生產力工具幾句全都是跟創意設計類相關的。

所以由 X86 轉換到 ARM 的難度遠遠比 Windows 更小,加上 macOS 的開發者們足夠「忠誠」,我覺得問題真的不大。

性能應該是目前唯一需要注意的,A 系列芯片能效比確實強,但絕對性能還遠遠不能達到桌面端的水平,按照大家的預期肯定也是先從 MacBook Air 或者重啓 MacBook 12 inch 這種本來就只能上個網的入門輕薄本開始,所以暫時對於其他產品線影響都不大。

換自家芯片最重要的好處,還是可以自己完全掌握節奏,這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綜合來看,我認爲 Apple 其實是完全有能力,有錢,有市場去推動 Mac 向 ARM 轉移的。

如果成功了,對於 intel 來說,在短時間內也沒什麼影響,畢竟主要不靠賣消費市場的 CPU 賺錢了,而且 Mac 也沒多少佔有率。

對於其他 PC 廠商來說,效仿的可能性也不大,畢竟自己沒能力,還是要靠 intel 和 AMD, 唯一接近的的可能就是華爲了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