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講的和蘇南農村很像啊,不過蘇南農村是依託上海這個龍頭,然後是星羅棋佈的大中城市,把產業延伸到了農村。

不過那邊的農村人大部分都是要麼去工廠上班,要麼自己做個小老闆,開個小廠,或是跑跑生意的,剩下的一部分人是承包了大量土地大規模耕種的,也有養魚、養螃蟹什麼的。一般人家自家種點蔬菜水果什麼的,然後我看每個村的財產收支什麼的都有公佈。

江南小鎮搞旅遊的比較多,也是一大產業,比如蘇州東山、西山、甪直、同裏什麼的,屬於下邊縣級市崑山、常熟什麼的也有很多這樣的小鎮。比如像東山、西山除了旅遊,養魚、養螃蟹這結養殖業,還有茶葉、楊梅、琵琶、橘子這些也有很多。

小孩子上學一般都是去鎮上上學的,有校車接送,一般中午在學校喫一頓飯,晚上放學會把學生送到附近的接送點,家長如果還沒下班就抽空去接一下。下班了就直接接了回家。

居住條件事實上比城裡要舒服的,一般人家都是一幢小樓房,一個小院子。

但是鄉鎮的教育會比城市要差,這個是肯定的。但我看小孩子們的學習成績,總體還是不錯的。

問題就是其它地方的農村能不能有那樣的條件了。其實那些江南農村,如果孩子教育能和城裡的一樣好,那真的比城裡生活舒服。


他想讓社畜和農民結合搶大集團的蛋糕


說農村百業,前三十年中國幾乎所有農村都挖空心思搞產業,能搞的都搞過了


最近看完了《八次危機》,發現溫老的角度很新穎,語言很通俗。但是,不精闢,不繫統。

首先,對危機的理解,描述性大於概括性。描述了幾次農村如何轉嫁危機的。但是為什麼?對於農村是否是徹底的壞處?由於沒有更深入的理解,所以沒有深入解釋。

其次,對於發展國家的原始積累,發展國家對於發達國家的依附。也是隻描述了結果,沒有深層次的去分析。給讀者造成了一種假象,沒有依附,發展國家就不能原始積累。

最後,我來說一下,我所理解的這個問題吧。

農村之於城市,同於,發展國家之於發達國家。所以,溫老書中傳達明顯的兩個訊息是有問題的。第一,城市需要感謝農村的犧牲,解決了城市的危機;第二,發展國家需要感謝發達國家的付出,因為這讓發展國家實現了原始積累。同樣的事情,不同屁股,就不出現了不同的感謝。

什麼是經濟危機?生產要素過剩(含勞動力)。比較通俗說就是,減少的購買(購買力和購買慾望)和增多的生產要素之間矛盾。怎麼解決經濟危機,增加購買(新產品或者印錢)或者轉移過剩的生產要素。

如果理解經濟危機的本質,其實我們會發現,農村之於城市,發展國家之於發達國家是一個事情。農村和發展國家都需要原始積累(生產力進步),城市和發達國家需要轉移過剩生產要素(人也是生產要素)。一方有需求,一方有供給,各取所需而已。

純理論上來說,雙方都不需要感謝,城市不需要感想農村的犧牲;發展國家不需要感謝發達國家的支持。交易而已

從實際來說,不可否認,溫老說的的確有一點道理,感謝是需要的,只是感謝的原因不是因為「交易」這個事情。

第一,過去幾十年,農民的確做出了巨大犧牲,這是不可否認的。在國家原始積累的初期,農產品所換取的生產要素,絕大部分都用於了工業投入。通俗的講,我們國家主要靠農產品去掙外匯,而這些外匯卻沒有首先用於農民,而是用於工業投入(工業生產力提高)。當城市出現了危機,通脹的生產要素才進入農村,實現生產力進步。取之農民,用之於城市,最後才流轉到農村。的確需要感謝過去幾十年幾代農民的付出。不過,現在我們已經實現了原始積累,取消了農業稅,角色也發生了變化,成了取於城市,用於農村,集體脫貧。

我們感謝農村,不是由於其在幾次危機時間點上發揮的作用(轉嫁危機和生產力進步是同步的),而是過去幾十年、持續地為國家原始積累做的付出。

第二,感謝蘇聯。雖然蘇聯的過剩生產要素需要轉移,但是為什麼要轉給你?農產品哪裡都可以買。為什麼要買你的?雖然有時候,影響市場成交的因素有很多,我們還是要感謝願意與我們交易的對方。

我們感謝蘇聯,不是因為通過交易我們獲得了我們所稀缺的生產要素(因為這些是我們通過廉價的農產品交換的),而是其願意與我們交易。

這樣看來,溫老是有一定屁股傾向的「實踐倒推理論」派,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導致其結論不具有普遍性,不具有系統性。需要重新客觀地總結歸納,才能精闢系統地解答過去的經濟危機。

最後,感謝溫老的角度,讓我也更好了明白事物的發展,經濟的發展,世界的發展。雖然不完全正確,但是同樣具有借鑒意義。


有多少人真正研究過溫老的 國仁 (green ground)之類整套研究?

無異於看了個時間簡史速讀,就開始想批判霍金物理民科。您四大力學什麼水平?

我也就在讀溫老的八次危機,這已經是科普類似物了,卻依舊反覆強調他嚴謹的方法論。用實際數據去尋找城市多次軟著陸背後的原因。

溫老從來都是,他提供的只是一個視角,對中國問題的一個解釋方法。

討厭這樣的問題,不是討厭自由的辯論,溫老理論的侷限從他自己的書都能找他,他自己都有寫。而是這問題的動機根本就是不學無術的人為人身攻擊尋找一段自己都不懂的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