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了一款小說改的漫畫,小說裡面騎士訓練的時候明明是穿著鎧甲,但是漫畫裏換成了迷彩服。

這一下子引起了我的興趣,因為我認為迷彩服只適合半夜偷襲或者暗殺,冷兵器時代正常交戰應該是鎧甲更適合吧?我朋友的想法正相反,他認為時代在進步,盔甲被迷彩服取代一定是因為迷彩服更加先進,配上防刺服應該比盔甲更好。

我們沒有過多的爭論,因為我們都是那種倔脾氣,怕吵起來影響交情,所以想來請大佬們幫我們分析下在火器出現之前的冷兵器時代,到底哪個更好。


最早使用偽裝性顏色軍服的是英國軍隊。1864年12月,英軍大尉哈里·巴納特·拉姆斯汀在巴基斯坦白沙瓦地區組織非正規軍「英國陸軍偵察隊」。在製做偵察隊軍服時,拉姆斯汀針對當地黃土地裸露多,風沙大的特點,為了偵察時便於偽裝,選定了土黃色軍服。在後來的作戰行動中,起到了較好的偽裝效果。到了1929年,義大利人發明瞭散佈印花技術,製作出世界上最早的迷彩印花布料1938年,才被用於製作罩衫配發給義大利傘兵出現最早的迷彩服。後來各國軍隊紛紛仿效,並對迷彩的顏色和斑塊的形狀進行研究改進。

1864年才開始使用偽裝性顏色的軍服,那是什麼時期?中國太平天國都被滅了,那會用的都是前裝火帽擊發槍,燧發槍都是淘汰產物了。而早在乾隆年間,清軍就已經大規模淘汰了盔甲,除了八旗軍,全國的綠營漢軍、鄉勇,穿的都是布衣號衣。而迷彩服真正開始流行都是二戰時期了。也就是說迷彩服出現的時候盔甲早都被淘汰數百年了。迷彩服的出現是為什麼?是因為遠程武器的發展,早早發現對手直接大炮就幹過去了,再不濟也能打冷槍騷擾,迷彩服的出現時期作戰已經是散兵陣型避免被機槍割草,穿迷彩的目的是需要不醒目,避免被對方點殺。

日本當年二戰時期裝備鋼盔,在日蘇諾門坎之戰時,日軍發現大量日兵儘管戴著鋼盔,依然在作戰中因頭部中彈而死,反而是不戴鋼盔的沒有這樣高的比率。調查發現因為日軍當時使用的鋼盔,前面正中有一個很大的紅色星星非常醒目,敵方士兵照那個紅星瞄一打一個準。所以後來日本鋼盔就把紅星改了。這跟迷彩一個道理,就是在遠程打擊能力很強的情況下,雙方開火,誰先被發現誰更容易死。

但是在冷兵器時代,根本不存在老遠發現先一個狙擊彈打過去或者先幹他孃的一炮。反倒是冷兵器時期就要旗幟鮮明軍裝顏色鮮艷,讓對方一看,臥槽,對麪人這麼多,咱打的贏嗎?要不投了吧?包括盔甲也是,就要晶晶亮的纔有威懾性,對面一看就覺得臥槽,整個人都在發光啊,一身好鋼,對面全員託尼史塔克,這特麼打毛啊,不打了跑吧。

現代防刺服就是個背心,不裝硬質插板的話,防刺等級也並不很高,畢竟只需要防匕首菜刀一類武器就足夠了,菜刀、匕首的動能跟長矛大斧是沒法比的。更不用說我們都用箭射穿過防刺服。它本就不是為冷兵器作戰而設計的。你穿迷彩服集團列陣作戰根本沒必要,不需要偽裝,更別說騎士騎馬衝鋒,就要盔甲閃亮旗幟鮮明,才能讓手下的人看我們很牛逼,上去幹不用慫。你穿身迷彩偽裝起來,自己人都找不到你在哪,好了對面直接喊你們的騎士老爺都死完了。然後步兵無心戀戰直接跑路了。騎士穿迷彩去打仗,他真的不是敵人派來的臥底?


必然是盔甲。

迷彩服本身沒有任何防禦力,它的作用僅僅是不讓對方發現你。

可在冷兵器時代那種可憐的交戰距離,早一步發現晚一步發現都沒有太大意義,遠不如盔甲提供的防禦力可靠


你那哥們兒對部隊有誤解。你讓他說說迷彩服比盔甲防護能力強哪兒了,他要能說出來那才真是有點壞事兒了。

迷彩服是矛大於盾的產物,在防彈衣尚不成熟的年代,什麼盔甲都是一槍透,那還穿盔甲幹嘛?不如藏好點。和海軍淘汰戰列艦是一個原理。

pla的作訓服就是布的,僅此而已,如果不上硬質防彈衣,那在冷兵器作戰中的防禦力可忽略不計,而硬質防彈衣的防護面積也有限,跟鐵浮屠或全身板甲沒法比。

摩步作戰裝具裏防禦力唯一能超越古代防具的應該是頭盔,除去脖頸防護不談,就說頭盔本身對流矢的防護力,那妥妥的。


冷兵器,除了弓弩都是短兵相接,你穿迷彩迷誰啊。


必然是盔甲,迷彩服也不是啥高科技。

第一,冷兵器時代近戰肉搏為主,就是射箭也不過百米,而且戰鬥形式以陣戰為主,迷彩服沒用。

第二冷兵器時代軍隊組織力低下,拉壯丁太正常。需要鮮艷軍裝讓陣線更明顯,方便指揮,也能樹立軍團的榮譽感。

全穿著灰不拉幾的,一開打跑了或者躲起來指揮官根本看不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