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迴避型依戀。

瞭解了很多,基本上可以確定。

我也一度很苦惱

特別是看到有很多人說迴避型不值得或者多麼多麼可惡之類的,我心裡有些難受

我也不願意成為迴避型,我也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希望有美好的愛情,談一場幸福的戀愛。

可是因為原生家庭的問題(可能也包括後來遇到的一系列事情),我出現了一些問題,我不認為這是病,我也不覺得成為迴避型完完全全是我的問題。

我很苦惱,我還想過我要努力的讓自己去克服,去與人接觸,以前可能不知道自己這方面的問題,但是現在知道了就儘力去改變。

雖然我還沒有戀愛,但是我可很渴望。

下面我要誇誇我自己,我是熱愛生活的人咧。我現在還在讀書、沒什麼時間練習廚藝、但我喜歡做飯喜歡烘焙的,我想每天為你洗手作羹湯;我想在屋子裡種下綠植,與你一同澆水,你要是忘了、肯定回被我吼的、但我不是大聲地吼、我就是和你撒嬌哦;我喜歡屋子裡簡簡單的,剩下的錢可以資助小孩子們;我想和你每天飯後去散步。我欣賞和感恩生活中的小美好和小確幸,這個世界如此可愛、我想和你一起去發現。我也有很強的同理心,我會去體會你給我的愛,願意去相信你對我的愛,我會努力敞開心扉的、希望你不要嫌棄這麼普通的我。

好睏啊,但是我還睡不著,一想到你喜歡這麼普通的我、我就無比地感恩和快樂。我真的會努力變得更好,所以你要早一些來到我身邊哦。

親愛的z先生、晚安哦。我明天還要去敲代碼,嗚嗚嗚嗚好難啊,所以我得逼自己去睡覺了。有空我再給你寫信。

再說一遍,好開心你願意陪伴這麼不好的我!愛你哦。

糟糕的J小姐

2021.3.18凌晨3:11


其可能總是想的很多,做的很少。

或者是我把自己該做的都做了,但沒有把自己真正想要的告訴你。

這個時候可能你需要比較較耐心一些,或許是問一問我,我真正的想法是什麼。

對其實我的牛逼哄哄和天不怕地不怕都是偽裝,在愛情面前就是個慫包╯▂╰。


不管什麼型的,和安全型的人談會好很多,前提是他需要理解你,你也要盡量改善。

這種情況用哲學來解決最好,因為心理學是研究因果論的,就是從某種現象出發,研究某些行為導致了什麼後果。

顯然,家庭心理學已經研究了孩子得不到父母正確的關愛就會出問題,然後再分析 什麼類型的父母 造就了什麼樣的孩子,長大了這個孩子會有什麼想法和表現,然後你就發現了自己是迴避型依戀人格~其實你再仔細看看,同樣是家庭心理學的研究角度還有很多,即便你是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 還有很多行為 是心理學不能解決的,它找不到你某個思想和行為背後的原因~ 但是心理學可以告訴你:人是環境的產物,家庭環境對人影響很大,有的人影響了一輩子~

所以你經常想著自己是迴避型依戀人格對改善自己不利~大腦會不斷塑造負面的自己,每次在一些特定的場景下,你會下意識告訴自己:我是迴避型依戀人格,會有什麼什麼行為~

現在用 哲學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

人為了生存,大腦不得不選擇某些行為以適應當下的環境。

當你還是個嬰兒和孩子的時候,不管什麼原因,父母對你有不正確的行為,你為了生存,大腦不得不選擇沉默、示弱、害怕、恐懼、膽怯等,長此以往 大腦會對某些環境有潛意識的反應,指揮著你做出某些心理或生理活動~

現在你已經18了,是個法律層面上的成年人(內心可能還是個孩子),你有選擇的權利了,而不是小時候那個為了生存一味看你父母臉色和情緒的小孩子~

你脫離了原生家庭環境,可以做出自己的決定,前提是要學習瞭解一下某個事再做決定,畢竟之前沒人告訴過你。例如 你可以選擇下午去逛街,晚上去學習 ……但是如何購物、如何社交等你應該去學習一下相應的技巧,這樣才會減少出錯,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你現在18歲了,發現了自己已經有了10多年的迴避型人格,要改善一定需要一些時間,具體因你和環境而變……

有的人可能看著像你父母,但是接觸起來比你父母要好的多,這時候你在這個環境下會有安全感,會積極的融入到環境中~

有的時候對方生氣並不是你的錯誤,不必太在意~

2 不要忽略人的主觀能動性

給你推薦一本書 被討厭的勇氣

多和積極陽光的人交朋友,別經常找心理醫生分析,畢竟 從現在開始你可以做出自己的決定,多學習 多實踐,內化成自己的知識和技巧,慢慢的增加自己的自信~

有問題再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