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希望能夠有對比,以及帶來的好處和壞處,以及東歐各國社會各界對解體後各種變化的態度及其變化等等。


日本左翼學者柄谷行人在《歷史與反覆》中曾經說過這麼一段話:

這裡想補充的是,此後我的思考所得。要把握帝國主義,既不能僅將其看作是歷史性的資本主義線性的發展階段,又不能將其看作是非歷史性的國家政策。而應該將其放置在歷史性的循環之中來考察。關於這一點,我深受歷史學家沃勒斯坦的啟發。他認為,自由主義是霸權國家採取的政策。帝國主義則是霸權國家衰退,眾多國家繼續爭奪霸權地位的狀態。於是,形成了自由主義、帝國主義、自由主義……這一循環。沃勒斯坦進而指出,現代世界經濟中只有三個霸權國家,即荷蘭、英國,還有美國。

按照柄谷行人的理解,近代世界市場形成以後,實際上各國家只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有一個強國大國壟斷霸權的階段,第二個階段就是傳統強國實力下降,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時代。這兩個階段交替進行。

當一個國家處於霸主地位的時候,或者跟更弱小的國家進行交易的時候。他更傾向自由主義,這樣對於他來說,在雙邊貿易中,能佔據更多優勢和利益。但是當一個國家處於跟自己同實力的國家交往的時候,或者該區域傳統霸權勢力衰弱,那麼這個國家為了保護自身利益,為了爭取區域優勢,就會實行帝國主義政策。 所以不能簡單認為帝國主義就是民族國家觀念繼續膨脹發酵,對外擴張的產物。他本身更像是一種靈活的國家策略。他不是線性的歷史目的論下的階段性特徵,而是一個不平衡的世界體系下的動態博弈的結果。

蘇聯統治時期,匈牙利、東德這樣的國家不能決定自己每年多少產品,生產什麼產品,甚至有能力完整生產一件工業產品,導致這些原本先進的工業國的工業體系被人為搞殘,工業能力大大退化。而蘇聯對待衛星國的做法像極了19世紀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而蘇聯解體後,他們又要面對其他新的區域霸權國家,特別是西歐的自由主義經濟的入侵。這自然使得他們的民族主義情緒大大加強。如果他們不強化民族國家觀念,東歐無非是從蘇聯的殖民地,變成了德法或是英美的殖民地。

正如我們前面所說,一個強大的霸權國家喜歡對外淡化民族國家的觀念,這是因為淡化民族主義的觀念有利於突破民族理論中」自然邊界「,加速對外擴張,這一點對於美國、歐洲和蘇俄都是適用的,但是當這個國家弱小的時候,那麼就要強化民族國家的觀念,以保護國內市場份額,並通過加強政府對資本的扶植和保護,壓制勞資矛盾,來應對國際市場中的殘酷競爭。這在威權主義國家算是較為常見。而對於尚未獲得霸權,但是本身經濟實力又很強大,又有機會逐鹿中原的政治實體,就會強調文化區域的概念,對內淡化地方民族主義,而對外又樹立新的文化經濟共同體的觀念,比如歐盟對內強調事務管理上的統一,建立關稅同盟,反對各地方的民族主義,對外則強調一個歐洲的概念,應對與世界其它多級勢力的競爭。也就是說對大部分國家來說,政治上的民族概念是一個很靈活籠統的策略,他取決於這個國家的實力,戰略意圖和所實際控制範圍的大小。

而對於美國這樣的霸權主義國家,那麼他反而更強調新自由主義,淡化民族國家觀念。就如同蘇聯以國際主義的名義控制東歐一樣。因為當這個國家實際處於霸權地位的時候,淡化民族觀念實際上只有利於那個位於霸權中心地位的最強國家。但是美國和蘇聯畢竟不同,蘇聯的相對落後的生產力,決定了蘇聯控制手段還停留在19世紀的殖民主義階段,而美國對後發國家的控制,則上升到了金融和國際產業鏈的方面,這一點實際上依託的是美國先進的工業實力和高度發達的研發能力,以及強大的國際資本,所以美國的控制手段也更為高級,更為隱祕。這可以參看另一個回答

如何評價由奧巴馬擔任製片的紀錄片《美國工廠》??

www.zhihu.com圖標

而現在看來,蘇聯解體對於東歐而言,即是機遇也是挑戰,唯一能自救的方法,就是對內強化民族意識,政府積極幹預市場,壓制自由主義,如果順利的話,或許能效仿新加坡或是韓國的亞洲威權主義道路。但是東歐國家由於自身的經濟體量和人口數量,決定了他們永遠不可能有更進一步逐鹿中原的奢望,也就很難進入下一階段。


引一段托洛茨基的話:

「只有當驅除波拿巴主義是出於無產階級先鋒隊的自覺行動的時候,斯大林主義政治政體無可避免的崩潰才會導致蘇維埃民主的建立。至於在所有其他情況下的崩潰,替代斯大林主義的,只會是法西斯資本主義的反革命。」

仔細想想,現在在德國的原東德地區和蒙古(以及其他一些原社會主義陣營)為什麼會新納粹橫行,為什麼本是USA抗蘇盟友的「拉燈」會調轉槍口(雖然布熱津斯基至死不承認,但三軍局的庇護卻實打實地說明瞭,「人脈」的重要)都說明瞭,一切都沒有逃過他老人家的「計算」!


題主的東歐應該是指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以及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吧,這些國家有時會被劃入中歐,而把白俄羅斯、烏克蘭、俄羅斯等稱作東歐。

如果題主是指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以及波羅的海三國的話,我可以簡單介紹一下。

歷史大家都學過,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在前,蘇聯解體在後,實際上可以說是東歐劇變,引燃了蘇聯解體。東歐劇變是在1989年2月從波蘭政權更迭開始,隨後德國、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紛紛發生政權劇變。最終引發蘇聯1991年的解體,波羅的海三國、烏克蘭、白俄羅斯獲得獨立。

實際上在蘇聯解體前,東歐這些國家已經轉向西方,投入歐美的懷抱。蘇聯解體使得這些國家的社會制度轉變獲得加速,經濟和真正制度上徹底倒向西方。

最重要的是軍事威脅極大的得到緩解甚至消除,能夠把精力放到經濟和社會發展上。其它方面包括政治方面,確立了多黨議會民主制。法制方面,形成了現代的法治國家,特別是加入歐盟以後。 經濟方面,建立或初步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私營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經歷了初期的轉型陣痛後,經濟增速加快,人均GDP達到歐盟平均的60-70左右。特別是承接了西歐國家的一些低端產業轉移,經濟獲得較大發展。

當然,當前東歐國家也面臨很多問題,比如產業偏低端、高端人口外流、人口老齡化的問題。這些就與蘇聯解體沒有太大的直接關係了。


白宮一聲炮響,給蘇聯送來了自由資本主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