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間市工行網點分佈圖

河間市郵政儲蓄網點分佈圖

顯然,郵政網點的數量雖然不多,但分佈更為均勻,很多村鎮都有營業網點。工行的分佈則主要集中於市內。

小時候我並沒有覺得這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但是現在回過頭來再看,這其實真的是件了不得的事情。一方面,鄉鎮幹部對於農業非常重視,基層技術人員的存在也保障了農民的科學種植和避免病蟲害,另一方面,中國傾力建設的郵政系統保證了農用物資能夠送達到很多偏僻的鄉村——雖然有些人一直在吐槽郵政速度慢,可對於農村那些沒有車的農民來說,能送到村裡就已經是非常好的事情了。概括起來說,強有力的基層組織和完善的公共服務網路,讓許多在田間地頭耕作的中國農民可以享受到相對優質且便宜的農業服務。因此,儘管中國農業生產沒有美國那樣的大農場模式,但在精耕細作之下,中國的糧食產量仍然是可觀的。當然,更不用說中國每年的一號文件都是三農文件,近年來還成立了農業農村部。

總的來講,中國目前可能在基層自治的問題上還有很多要完善的地方,但說到國家整體的行政治理能力,中國不僅能甩開印度,也能甩開一票老牌發達國家。如果把這個事追根溯源,當然得說TG當年進行的徹底的土地革命以及一竿子插到底的行政體制建設。反過來看印度——雖然我沒有去過印度,但至少從新聞和一些數據來看,印度政府對於基層的控制力肯定不會有中國這麼強,因而許多好的農業政策和資源也就難以及時送到農民的手裡。至於說郵政這樣覆蓋全國的服務網路,印度就更沒有了。對於中國和印度這樣的國家來說,農業生產大都是分散進行的。政府對於基層的管理能力,是決定農業產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沒了這些,印度高層即便想進行農業改革和推廣,最後也只能是說說而已。

所以,說到農業的工業化,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化肥、水利、農業機械等等。但實際上,國家治理的現代化,同樣也是工業化最重要的保障。印度離一個農業大國差的不僅僅是農藥、化肥,可能更是一場徹底而深入的行政體制改革。


打開地圖到蘇北,有條蘇北灌溉總渠,1951年底開工,半年多完成,那時候沒有工程機械,和2000年前西門豹治鄴和李冰開都江堰一樣都是靠人力挖……

沒啥技術含量,印度也練一個看看(笑)


謝邀。

印度的農業先天條件其實非常優越,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年代,古代整個南亞次大陸的人口並不比古代中國少,甚至很多時候還會超過中國。

有觀點認為印度的人均糧食佔有量低於中國三年饑荒時期,其實有些偏頗,印度牛奶產量2014年度達到6642.3萬噸,大大超過中國的3724.6萬噸,便宜的牛奶讓很多窮人得以生存。

一般的熱帶地區和溫帶地區相比,受淋溶作用影響大,土壤偏酸性,肥力較差。但是印度恆河流域的沖積平原(約50萬平方公里)和德干高原(約150萬平方公里)的熔岩高原與非洲貧瘠的土地不同,是熱帶少有的肥沃地區,雖然比不上中國東北、華北和長江流域的肥沃耕地,但是面積遼闊而且地勢平坦,適合大規模機械化耕作。尤其是西北部的旁遮普邦和哈里亞納邦的乾旱平原(近10萬平方公里)通過灌溉,現在已經成為了大片的高產農田,是印度主要的商品糧基地。就土質和水熱來說,其實印度的農業條件並不比中國和美國差。

印度糧食產量低下的原因:

首先,毫無疑問的原因是印度工業的落後。

就化肥而言,印度耕地化肥施用量不足,而且化肥中磷肥和鉀肥的比例偏低。

2015年度化肥施用量排名:

中國6022.6萬噸,其中氮肥3086.8萬噸,磷肥1568.3萬噸,鉀肥1367.5萬噸。

印度2675.3萬噸,其中氮肥1737.2萬噸,磷肥697.9萬噸,鉀肥240.2萬噸。

美國2070.6萬噸,其中氮肥1199.6萬噸,磷肥415.3萬噸,鉀肥455.7萬噸。

國際統計年鑒―2017?

data.stats.gov.cn

可以看出印度的化肥施用量雖然排名世界第二,但是隻有中國的一半不到,而2014年度中國的化肥產量是6772萬噸,印度只有1643萬噸,印度有將近1000萬噸的化肥需要用外匯進口!其實印度的化肥產量並不低,化肥產量2014年居世界第四位,印度的氮肥產量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中國。但是由於需求量巨大,所以缺口很大。

印度的資源稟賦也比中國差很多。中國磷灰石儲量世界第二,鉀鹽儲量世界前十以內,而印度的磷灰石和鉀鹽儲量都可以忽略不計。印度的煤炭石油天然氣儲量也比中國少很多,印度發展化肥工業本身資源條件就要比中國差很多。

除了化肥以外,農機、農藥、良種也都比中國落後很多,這裡就不展開了。

其次,是印度的土地所有制。

和大家印象中的不同,在印度,田連阡陌的大地主其實並不多,按照印度標準,每戶佔有土地100公頃(1500畝)以上屬於大地產,大部分的土地實際上都為傳統的村社所有。傳統的村社的農民彼此很多都有宗族血親關係,和舊中國的傳統農村宗族很類似,大部分村民屬於種姓制度的同一個闍提,再加上還有一部分賤民。大部分的村社土地是各個家庭私有,頭人世襲,也有部分村莊土地是歸整個村社所有。

印度的大地主,很多都是英國殖民時代留下的包稅人——柴明達爾,他們名義上對大片土地擁有徵稅權,使用各種殘酷手段對土地上世代定居的村社農民搜刮,然後交一部分給殖民當局。自從中國轟轟烈烈的解放戰爭以後,世界各國尤其是亞洲都意識到了劇烈的土地兼併和大地產是共產主義革命的溫牀,在印度獨立以後,印度政府也進行了大規模的土地改革。柴明達爾的包稅特權被取消,村社農民直接向印度政府交稅,稅率也大幅降低,柴明達爾包稅制度以外的馬哈瓦爾制度和萊特瓦爾制度下農民要向殖民當局繳納近50%甚至更高的賦稅,也被取消。印度政府還贖買了一些地主的土地,分給了無地少地的農民。但是除了在喀拉拉邦和西孟加拉邦,土改並不是很徹底,柴明達爾地主仍然擁有不少田地,而且是往往是灌溉條件較好的耕地,但是他們並不親自經營,他們自己都在大城市有產業,以工商業或者從政貪腐為主要收入來源,土地仍然是由傳統的村社世代租佃耕種的。

印度的農村是真正的私有制小農經濟,印度的農村村社非常的封閉保守落後,高度內卷化,農民按照宗族、闍提、宗教抱團,土地徵收流轉的難度非常之大。

印度黑市交易泛濫 出現「賣腎村」?

news.hexun.com圖標印度私刑有多可怕?最高法院要求出臺新法規禁止私刑-騰訊網?

new.qq.com

在這樣的地方,推廣農業新技術,機械化集約化耕種,難度可想而知。歸根到底,也是工業的落後,導致了城市無法吸納更多的勞動力以使傳統農村村社瓦解。

再次,印度農村金融條件很差。

中國除了農業銀行,西藏以外的各省市都還有農村信用社,可以為專業種植戶養殖戶合作社鄉鎮企業提供貸款,利率並不高。雖然由於管理體制問題,曾經壞賬累累,但是為農村經濟提供了寶貴的金融支持。

印度農村仍然流行著中世紀以來的高利貸,貧窮農民青黃不接、婚喪嫁娶的時候往往被迫向他們借款,就像舊中國借了高利貸的農民一樣,很容易陷入破產。

趴一趴印度的小額貸款市場 高利貸與互聯網+?

www.sohu.com圖標

孟加拉國的銀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靠向窮人發放小額貸款而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他創辦的格萊珉銀行對於南亞貧窮狀況的改善,也只是杯水車薪,30多年來累計放貸57億美元,人均下來根本不值一提。這種模式其實是公益性遠遠大於盈利性的,需要資本持續投入,國家資本投入必然會帶來腐敗官僚,私人資本投入必然會改變濟貧的初衷。

探究格萊珉窮人銀行的真相 ?

finance.sina.com.cn圖標

還有,印度的氣候條件也有制約。

印度可以一年三熟的說法太過了,在季風帶來的雨季到來之前,印度的夏季,大部分國土最高氣溫可以往往在40度以上,根本無法播種,農作物的幼苗很難承受這樣的高溫和乾旱。

印度高溫百人死亡 熱浪將會吞噬整個印度溫度達48度?

news.china.com圖標

印度地處熱帶,高溫會使化肥有效成分分解加快,這對施肥的技術要求很高,向分散的小農普及技術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印度屬於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內絕大部分降水集中於雨季,而其他季節普遍降雨偏低。在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盲目修建水利設施,在連日的暴雨之下,是很容易出現潰壩事件的。目前印度近1/3的土地是靠機井灌溉的,印度很多地區同樣面臨著和華北一樣的地下水超採問題。

可能和全球變暖有關的印度洋偶極子事件頻發,也會導致印度洋季風異常,導致乾旱或者洪澇。

其實印度獨立以後,水利設施也是興建了很多的,在旁遮普邦和哈里亞納邦修建了很多灌溉水渠和機井,在拉賈斯坦邦修建了幾百公里的拉賈斯坦運河,把印巴邊境印度一側的大片沙漠灌溉成了良田。

所以,等不得什麼「良知」、「靈魂」,資源條件差,發展慢,即使有再多的自由媒體和反對黨,也會有成千的可憐農民自殺。

憤怒、貧窮的印度農民為何自殺?-鳳凰國際智庫?

pit.ifeng.com圖標

中國七十年代前就有幾萬水庫,還不算水渠,干支鬥牛毛五個級別的水渠

我們看現在留下的當時的影像資料,大規模機械幾乎沒有,主要就是靠人力

全國三千來個縣,每個縣人口也就幾十萬上百萬,修十幾個水庫,甚至有的水庫現在都叫湖……

來,印度開始修幾個?

其實有答主提到過印度計劃修水渠,但是各地地主談不攏,一直沒修成……

組織力啊,太差了

你給他袁隆平都沒用啊,六十年代都能組織幾十萬人滿天下去給袁老找野敗,你讓現在的印度組織一個?

七十年代的四三計劃大家都知道,七八年國家同樣湊了七十多億美元去買機器,當時表示我們再節約一下,多攢點錢再多進口點

但是等到這些機器開始發揮功效,國家取消糧票布票,都92年了。

印度是綠色革命直接進口化肥,當年產量就能增加,比中國的還多呢

但是等到中國喫投了技術,自己也能生產化肥以後,印度是永遠也追不上了……

你還有臉在憲法上寫印度是社會主義國家??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