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 - G - | Em - Am - | F - G - | C - E -|

| F - G - | Em - Am - |

C接E這裡是啥功能,怎麼解釋這裡大佬們


這裡就是一個色彩性和聲的用法,沒有很確切的必須是哪種用法的結論。大概可以解釋為:

  1. 向C大調的六級離調,但隨後做了一個臨時調(a小調)內阻礙進行
  2. 同樣離調,然後趨近於半音化的和弦平移到四級,和弦音的級進增強了兩者之間的聯繫
  3. 本來應該到E minor但是被其大三和弦給替換了,保留了根音但是改變了性質,也就是斯波索賓所說的意外進行

就像爵士和聲可以用中古調式去解釋,但其實爵士樂跟中世紀音樂八竿子打不著關係一樣;在沒有明確調性環境的情況下,曖昧的和聲進行只需言之成理的描述即可,尤其是從實踐的角度來說。

以下是一些補充。

之所以說這裡沒有明確的調性環境,是因為它屬於流行音樂比較常見的「四音和弦」進行,也就是循環或者變化重複四個和弦。由於這四個和弦一直在重複,增強了其連貫性,所以和弦之間的走向可以隨意一點,其和聲布局的邏輯就並非古典音樂的那種功能和聲結構,而是「我就給你聽這四個和弦」結構

在此基礎上,它還是從四級也就是下屬和弦開始的;注意這裡的四級並不是一個確切調性的四級,而是在出現F-G後,根據原本的調性期待,接下來應該出現主,而把它倆看作下屬到屬。

所以接下來的Em-Am就會給調性帶來一絲曖昧——立刻出現了C大調其關係自然小調也就是a小調的五級到主。

再之後的F-G-C倒是很明確的C大調調性,但是就整個前後調性和聲環境來說這三個和弦不足以表現出一個明確的C大調或者是a小調。

所以說功能和聲體系主要是運用在古典音樂中的,而且也只針對於調性明確的片段。當和聲變得曖昧,或者像本題這樣靠循環幾個和弦增強邏輯性的,功能和聲的分析方法就不是特別適用了。和弦的功能性削弱,主要發揮的是其剩餘的色彩性作用聲部連接合理的重要性也因色彩和聲的「抓耳」而降低。

不過可以從這個角度去啟發自己編配和弦。

為了進一步說明這個色彩性和聲可以變得有多「隨意」,以下是一個我把E major替換掉後的各種示例。當然不是真的隨意連接都可以,比如我試了試簡單粗暴地平移到B7就不太行的樣子。其實硬生生忘功能和聲體系靠,無非就是離調、和弦外音、同主音大小調交替和半音化跟聲部平穩連接,沒有哪一個部分斯波索賓的書沒有提過~

各種4356+色彩性和弦Rax Xu的視頻 · 1668 播放

再次提醒俺們這是從實踐的角度來談的,不是理論研究,那不是一個專業。


我們可以把這裡的進行比作一個馬路上的石頭:你指著石頭問我,「為什麼石頭叫石頭呀?」,我可以說:

1.我見別人叫它石頭所以我也叫他石頭(統計學流派角度)

2. 我叫它石頭因為上帝叫它石頭(學院派樂理分析角度 = 俗稱「我不管我不管哼大佬說的都是對的!」流派角度)

3.我手上有個顯微鏡,我通過不斷的科學實驗看到它的原子結構。因為有這種特定的原子結構存在在這個物體里,所以我叫它石頭。(實驗科學流派角度)

對於音樂和聲和作曲來說,本人主要用的是第一種流派,並對第二種流派不予置評。我們所有人都想知道的答案其實是第三種流派,然而我們目前沒有合適的「顯微鏡」去幫我們查明「和弦走向」這個石頭的內在結構是怎樣的。

這句話轉成專業術語就是:我們目前的神經科學實驗手段以及科研文獻還不足以告訴我們和聲美學在神經基礎上的「原子」是什麼。我們的確擁有最先進的fMRI,EEG, MEG等神經儀器來探究人腦神經活動,但是同比物理研究里的顯微鏡來說,這些儀器的解析度並沒有好到能讓我們查明人腦中因為複雜的和聲織體信息流而促發的腦幹中多巴胺含量短時間內提升的神經通路因果解釋是什麼。如果你想深入這個話題那就跟本題無關所以在此不提及。

所以我目前的建議是遇到好聽的和弦走向記住就行,形成自己的和弦語料庫後,自己批判性思考自己記住的這些和弦有什麼聯繫,如果發現了什麼很有趣的規律可以跟大家分享。其他答主提供的理論想必也暫時夠你用了,所以我就不說我對F G C E進行的看法了。


各位大佬說的很詳細了,這裡補個貌似沒人提到的的觀點吧。勛伯格和聲學認為,除根音外,升高或降低和弦的其他音並不改變功能屬性,只是改變了色彩而已,是從本調以外的「調性領域」借音的結果,傳統所說的調式交替、離調,以及其他理論所說的「調式和聲」皆可這樣理解。他的標記里會直接在級數上攔腰畫一道橫杠,表示有變化音。所以按此理論,這裡的E的作用同Em。


@Raymond 很開心看到有人(哪怕是以這麼生硬的姿態)提出musica ficta但是我不同意你對他的解釋… 的確,哪怕是在文藝復興時期,在同一個時間段,不同的國家也會有好幾種不同的treatises/理論同時並行。對musica ficta各種各樣的看法在什麼時代都有,但是你這個解釋太強硬了,感覺像是被name dropping之後然後抱住不放手想要反過來name dropping別人。我說一下我對musica ficta的看法。更多的等我有幸能讀上Polyphonies XVème-XVIIème課再補充 ;)

1. 上面帶有上升下降標的基本必須要升/降。musica ficta原本就不是標註出來的東西,原則上是不存在譜面上的。即使存在譜面上,也是作曲家出於 』憐憫之心 幫助可憐的演奏家節約一點時間。現在在我們手裡的這些譜子上面標的都是經驗老到的編輯者(音樂學/音樂史專家)標記的,我認為我們可以完全相信一個好的編輯。理論上的確是musica ficta是「可降可不降」,但是實踐上卻完全不是如此。他自己有一套自洽的體系。要麼是有tritone所以必須升/降,要麼是想要塑造一個美麗(pulcher)的常規終止: 塑造旋律上的美麗的tritone,帶來clausula cantizans(leading note), 並且最後帶來一個大調和弦(picardy third)(aka帶來一個常規終止authentic cadence)

2. 當時的作曲家有的人寫有的人不寫:有的人只標註降號,有的人隨緣標註降號(比如在一個地方寫了降號但是別的地方都沒有寫)。有很少的先鋒人物認認真真都寫。沒標註習慣的作曲家習慣直接放權給歌手,讓歌手的音樂感覺來處理。當然也引發了很多混亂和討論:這些歌手到底能不能夠值得信賴?作曲家寫的情況模稜兩可,引發兩種(多種)對於musica ficta的處理方式怎麼辦?升的部分較為簡單,有經驗的都會升(下面會說),而降的部分比較難,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出來,也是引發當時爭論和混亂的原因。

3. musica ficta 我看見過的三個用法

其一是fa super la, 換hexachord用, 降號(見solmization和Guidonian hand)

其二叫causa necessitatis, 字面翻譯 cause of necessity, 避免一些旋律上或者和弦之間的tritone。比如 @Raymond 那張說 他(耶穌)復活 (er ist auferstanden)的, 如果這個時候把#FA換成FA的話會造成tritone.

另一個叫causa pulchritudinis, 字面 cause of beauty。這個只有升號,出現在常規中止裡面 1.(固定或者不固定的)終止結構 和 2.最後一個大調和弦上。含有這個升號的聲部帶來一個clausula cantizans, 也就是一個semitone, 一個 『leading note』,最後再一個大調和弦(picardy third)。雖然原則上的確是可升可不升,但是作為一個受過訓練的音樂家,必須升。

4. 的確有一些存在爭議的文本,升還是降,常規中止還是軟終止(mi cadence/molle cadence) 但是還是話說回來這個更多的是編輯考慮的問題。

5.最後回到題主的問題上,這個E和弦里的#G我不認為是musica ficta: 既不是為了出於避免tritone的需求,也不能為了追求常規終止的美。而且從C和弦進E和弦,不管是臨時借到a(之後回到C),還是直接轉進a都沒有問題,譜例從巴洛克到浪漫都能找到一打一打的,多看看譜子就不會問為什麼要從C和弦進到E和弦了。


這個是常規4536251變化套路,你可以隨意發揮 ,E ,A(韓國人喜歡)也好, C7(中國人喜歡)也好。甚至可以用這個東西(拍攝角度限制只能轉調了)。樓上也有很多例子,總之在最後那個和弦的兩拍,隨意點就行

VID20210204090433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