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確,什麼叫深度?

竊以為,一是見解獨到,二是看見事物的本質。

下面就是從文章里體現你的深度。

深度其實分為幾層。

第一層是,你文筆到了,思想沒到,還處於故弄玄虛的狀態。這裡闡述怎麼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第二層是,文筆到了,思想深度也到了。這裡闡述如何獲得深度。

最初始一層,是看起來有深度,就是掌握了語言表達的技巧。

就是玩弄語言技巧,比如說語言陌生化。相對來說比較快,容易出效果,看著感覺高深。

想快速提高這個,可以先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將所需分割為幾層模塊,分而治之。

我是懶人,懶得查詢太多專業的東西,直接這樣分:辭彙,修辭,句式。

三者處理好了,就能隨心所欲表達各種方面的內容。

之後就是大量閱讀,琢磨你喜歡的,有"深度"的語言特點,不斷仿寫以達到對三個模塊鍛煉的目的。

比如,我說我喜歡簡媜,喜歡她語言的古味和獨特,看著也覺得高大上。這個例子不算是"有深度",只是單純闡述一下模仿的方式,湊合看吧。

我不知道誰教她這些,但我確定她已從現實生活中雜亂、分裂的事物上實現了她獨具一格的統籌能力。

這是以前的仿寫,寫得不好。

我想,若心在雲水間,那必是已然已於雜亂無章的世事中華麗抽身而出,於心間根植了濠濮間想以及具備了統籌身心的能力。

這個是模仿句式,還有辭彙。

簡媜的這個句子讓我感到很耳目一新的,是她對"統籌"這個詞的獨到運用,因為一般來說處理生活瑣事很少用這個詞。

下次遇到相似情形,你也能用"統籌"這個詞 。

到達第二層了,真正具有思想的深度,有獨到的見解。這個源自於積累。

怎麼辦呢?就是「佇中區以玄覽,頤情志於典墳」,對外界事物進行廣泛而深入的觀察,博覽群書以陶冶情感志趣。

積累,一個是書本上的積累——大量閱讀,積累大量的思想碰撞融會貫通運為己用;還有就是閱歷的積累——對生活的體察,對人的看法更深更透。

你需要去做筆記,積累大量的原始知識。

關於生活閱歷,這個沒有什麼辦法。各類大詩人被貶後文章深度確實上了一個層次,但閱歷的積累是個很自然的過程。可以現用情感體察和閱讀積累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關於閱讀積累舉些例子。

一,各類典故,理論。這是你闡述你觀點的重要支撐。像錢鍾書,他就喜歡掉書袋,但不否認他掉的書袋有意思,有助於他的闡述豐厚明晰。

下面是他的論偏見。

偏見可以說是思想的放假。它不是沒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娛樂。假如我們不能懷挾偏見,隨時隨地必須得客觀公平、正經嚴肅,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廳,沒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鏡子還得做出攝影機頭前的姿態。魔鬼在但丁《地獄篇》第二十七句中自稱:敝魔生平最好講理。可見地獄之設,正為此輩;人生在世,言動專求合理,大可不必。當然,所謂正道公理壓根兒也是偏見。依照生理學常識,人心位置,並不正中,有點偏側,並且時髦得很,偏傾於左。古人稱偏僻之道為左道,頗有科學根據。不過,話雖如此說,有許多意見還不失禪宗洞山《五位頌》所謂偏中正,例如學術理論之類。

這裡就可看見錢老豐厚的積累了。

積累多了,自然融會貫通,運用的時候就能從腦子裡蹦出來。

二,積累前人思想。你要是自己暫時沒有什麼思想深度,可以先借鑒前輩的。

就拿"人性"這個話題舉個例子。

感覺現在年輕人,雖然自己體會並不甚多,但特別喜歡看人性的東西——可能因為自己本身就是人吧,對內在的好奇。

可以多看看人性的——這個相對來說容易出深度。

自古以來人性這東西真的算是寫爛了,你要是自己沒有挖掘出什麼,可以先看看前輩挖掘出的東西,借鑒他們的觀點。

因為他們對本質是體悟得很透的。

理論上的,可以先看看人性論。

還有文學作品中的廣博吸收。稍微摘錄一點。

張愛玲:善良的人永遠是受苦的,那憂苦的重擔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因此只有忍耐。(寫善良)

魯迅: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人生的喜劇悲劇)列夫托爾斯泰:人們往往把慾望的滿足看成幸福。(慾望與幸福)王小波:我認為低智、偏執、思想貧乏是最大的邪惡。按這個標準,別人說我最善良,就是我最邪惡時;別人說我最邪惡,就是我最善良時。(善惡判斷)

積累不僅限於書籍,包括影視,也是可以的。

畢竟影視類也在傳遞精神內核。很多成功的優秀影視作品都會在內容上追求人性方面的深度。甚至它的表達技巧,它的台詞,都是可以為我所用的。

比如說暗黑騎士、浪潮之類。

三,收集思想的火花,不斷思考追問。你在平時生活中可能突然對某些事物有所感觸,記下來,努力將那模糊的感觸清晰化。

說不定就是你獨到的微光呢。簡愛的作者就喜歡這樣。

不斷地思考,追問,將表述清晰化,也就是不斷地在追求事物的本質化,有助於一針見血。

很多時候有些話語打動人心,只是人們平時能體會到那道理,只是不那麼深入,不那麼明晰,講不出來。你講出來了,明晰了,意會而又言傳,自然深入人心,打動人心。這也是深度。

以大量思考閱讀作為支撐,便會在日積月累中自然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和獨到的思想深度。

四,訓練反向思考的能力。

"文以載道"的那個"道"有了,你需要合適的文把它展現出來,說清楚,說明白,將意思表達明確,具有一定藝術性,讓人想看更好。這個回到第一層。

不敢說我自己多麼有"深度",只是今天看到這個問題,想著把自己小小的微不足道的經驗分享出來。

有些忙了,暫時先寫這些,以後有時間可能會回頭來補充。

祝你不斷進步,寫出屬於自己的深度。


什麼樣的文章才是好文章?甬泉語文中考的視頻 · 305 播放

我來說一個技巧,僅適用於訓練。

打開知乎,看一下熱搜榜哪條新聞能引起你的興趣(不推薦鍵政話題),然後,自己寫一篇文章,將最直觀、沒過腦的觀點、感受和理由寫下來。

然後自己再就以上內容提出相反的立場、觀點和理由。

後期可以繼續加大難度,依據「否定之否定」定律重申第一個觀點。

重複聯繫一個月,你會充滿深度但也會喪失很強的表達慾望。

不過不要急,我管殺就管埋,在這一狀態的你可以來知乎搜另一個問題:如何做自媒體/公眾號

金錢將重新激起你的表達欲。


提升思想高度 如果你博覽群書,相信你必然會妙筆生花


首先應當具備一定的哲學涵養。

可以試著將自己的思想以喻象的方式隱藏在文章中。怪誕的意象堆積的話容易使文章顯得高深,但不利於整體理解,容易因小失大。

另一種就是就是直接展開自己的思考過程,這一點講究邏輯的完整,而且容易有翻譯腔。

分別舉例一下吧。

「充溢的精力使我喜悅,血液平緩潺潺的流動聲迴響在耳朵里,我激動地屏住呼吸,聲浪一陣一陣地猛烈撞擊著鼓膜,而他的問候剛響起,洶湧的波浪立時消失,再不見動靜。」

在這樣的打鬥事件中人們不可以按成敗來論英雄。它們的魅力也確實在於,人們在一般極短的時間裡,以一種在市民生活中任何別的領域裡均不會有的快捷並受到幾乎感受不到的信號的指引,必須做出這麼多的、各種各樣的、強有力而相互嚴密協調一致的動作來,所以完全不可能用意識去檢查這些動作。相反,每一個運動員都知道,人們必須在比賽前幾天就停止訓練,而這樣做沒有任何別的原因,僅僅是為了好教肌肉和神經達成最後的默契,而不使意志、企圖和意識參與其中或者甚至橫插一杠。

第一個例子自己寫的,水平極低,只是單純舉例而已,還請見諒。


這涉及到認知深度的問題,可以進行深度訓練解決。


咳咳咳哦哦我也


談論具體事務都會顯得很淺,而一旦描述抽象的東西都會顯得高深許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