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人患糖尿病,最近碰到一個賣保健品的店鋪推銷產品(他自己說自己不是保健品,說是食品級別),賣點說通過修復五臟六腑,從而能夠使一型糖尿病患者不用打胰島素(並沒有承諾根治糖尿病),但我的知識裏知道一型糖尿病是胰島素依賴的,需要終身注射胰島素,所以想問問知乎知道這方面的專家,為什麼一型糖尿病不能根治(或者說需要一直注射胰島素),怎麼反駁那個推銷產品的人?


先說結論:目前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都是無法治癒的。但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1型糖尿病被治癒的可能性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一、什麼是1型糖尿病?

嚴謹來說,1型糖尿病的顯著病理生理學和病理學特徵是胰島β細胞數量顯著減少和消失所導致的胰島素分泌顯著下降或缺失,需要終身注射胰島素治療維持生存一種內分泌疾病。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1999年對於糖尿病的定義與分類,1型糖尿病可分為自身免疫性和特發性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尚未有最終定論,但目前認為前者的胰島自身抗體多為陽性,提示病因可能是自身免疫反應破壞胰島β細胞所致,多以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

二、1型糖尿病的特點

  • 好發於兒童及青少年,發病年齡通常小於30歲。
  • 起病通常較急,多食、多尿、多飲、體重減輕等癥狀較明顯。
  • 病情起伏波動大,不易控制,易發生酮症酸中毒。
  • 易伴發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橋本氏甲狀腺炎、阿迪森病、白癜風、自身免疫性肝炎、惡性貧血等。

三、1型糖尿病是如何診斷的?

表1:糖尿病診斷標準

● 無糖尿病癥狀,則需另日重複檢查上述血糖

● 兒童的糖尿病診斷標準與成人一致

備註:

※ 糖尿病診斷是依據空腹、任意時間或糖耐量試驗(OGTT)中2小時血糖值診斷。

※ 空腹指至少8小時內無任何熱量攝入。

※ 任意時間指一日內任何時間,無論上次進餐時間及食物攝入量。

※ 糖耐量試驗(OGTT)是指以75克無水葡萄糖為負荷量,溶於水內口服。

※ 建議只要是空腹或隨機血糖為正常值上限的人羣,均應行糖耐量試驗(OGTT)檢查。

※ 糖化血紅蛋白(HbA1c)不能用來診斷糖尿病,糖耐量試驗(OGTT)檢查也不能用來監測血糖控制的好壞。

1型糖尿病主要依據臨牀表現而診斷,由於β細胞破壞所致的依賴胰島素治療是診斷1型糖尿病的「金標準」。因此1型糖尿病實際上是一種回顧性診斷,在患者起病初期進行分型診斷有時非常困難。

單用臨牀癥狀和血糖水平不能準確區分1型還是2型糖尿病,即使是被視為1型糖尿病典型特徵的酮症酸中毒,也可以發生在2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目前尚無確切的診斷標準,主要根據臨牀特徵來診斷。

支持1型糖尿病診斷的臨牀特徵包括:

(1)起病年齡:大多數患者20歲以前起病,但也可以在任何年齡發病;20歲以前發病的患者中約80%是T1DM;

(2)起病方式:起病較急,多數患者的口乾、多飲和多尿、體重下降等「三多一少」癥狀較為典型,有部分患者直接表現為脫水、循環衰竭或昏迷等酮症酸中毒的癥狀;

(3)治療方式:依賴胰島素治療。

一般在臨牀上年輕起病、發病較急、「三多一少」癥狀明顯,且伴有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者,應警惕1型糖尿病的可能,先給予胰島素治療,定期觀察患者對胰島素治療的依賴程度,同時注意與其他類型的糖尿病相鑒別,最終根據治療後的臨牀表現特別是對胰島素治療的依賴程度確定分型。

表2列出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及單基因突變糖尿病的鑒別要點。應在年齡&<6月齡的患兒、有家族史或伴有如神經性耳聾、視神經萎縮等特殊癥狀的患者中進行基因檢測,以排除單基因突變所致的糖尿病。

表2: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及單基因突變糖尿病的鑒別要點

臨牀診斷1型糖尿病的患者,應進一步進行胰島自身抗體的檢測以明確病因。胰島自身抗體是胰島β細胞遭受免疫破壞的標誌物,是診斷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的關鍵指標,包括胰島細胞抗體(islet cell antibody, ICA)、穀氨酸脫羧酶抗體(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antibody, GAD-Ab)、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自身抗體(insulinoma-associated 2 molecule antibody, IA-2A)、胰島素自身抗體(insulin autoantibody, IAA)、鋅轉運蛋白8抗體(Zinc transporter 8 antibody, ZnT8-Ab)等,其中以GAD-Ab的敏感性最高。推薦使用國際標準化的放射配體法進行檢測,以確保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四、目前有多少人像我(我家孩子)一樣也得了1型糖尿病?

全球5%~10%的糖尿病為1型糖尿病

每個種族都有1糖尿病患者,但它在歐洲裔人羣中最常見。由於1型糖尿病的診斷通常是在青春期和成年早期,它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階段。老年人患1型糖尿病通常被誤診為2型糖尿病。

首次被診斷為1型糖尿病時,大多數人的身體比較瘦。85%~90%沒有任何已知疾病的家族史。有很多原因導致了1型糖尿病的發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遺傳易感性和環境因素可能都在其中發揮了作用。

1型糖尿病的發生有遺傳成分在裡面,但很難預測家庭中哪些成員會發病。在同卵雙胞胎中(他們可能有相同的遺傳和環境風險),傳統報道只有大約40%的雙胞胎會同時患有1型糖尿病。最近的研究表明這個數字可能更高一些。

血液中的標誌物、特定基因型的存在、加上檢測結果,可以幫助預測哪些人可能會患糖尿病。糖尿病研究人員正在尋找方法來識別高危個體和保護他們的方法。

五、為什麼我(我家孩子)會得1型糖尿病?

專家表示,1型糖尿病具體病因目前還不明確,有家族遺傳的可能。它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的疾病,有些人會在感冒、病毒感染之後患上1型糖尿病。

一般認為,易感因素(遺傳因素)是兒童1型糖尿病的重要病因。此外,免疫因素被認為與1型糖尿病發病密切相關。研究還發現,環境因素(如病毒感染、接觸對胰島細胞有毒性作用的物質等)也可以引起糖尿病。

有的家長疑惑是不是自己的原因讓孩子患病的,答案是「不一定」。孩子從父母接受的遺傳物質影響的只是患糖尿病的易感性,簡單來說就是得病的概率可能相對增加,而不是直接導致疾病的發生,因此患兒家長不要盲目自責。同時,真正負責任的父母還應該以積極主動的態度,與醫療團隊溝通、不斷學習、深入討論不同情況下的治療目標,培養患兒建立配合糖尿病治療的行為習慣。

同時,兒童糖尿病患者的人數近年來逐漸增多,很多都是因為飲食不節制、缺少運動而患上2型糖尿病。孩子的認知不及大人,也不善於表達,他們患病後很容易被家長忽視,很多孩子就診時血糖已經非常高,病情都比較嚴重

發佈於 02-22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糖分之王糖分之王醫學界的糖分之王

建議下次溝通錄音後報警,保健品能宣傳成這樣子,不知道會害多少人

不僅僅是一型糖尿病沒法治癒,現在絕大部分疾病都不能治癒。

一型糖尿病的話從發病機制上看是自己的免疫細胞(就是攻擊細菌病毒的) 識別錯誤把胰島b細胞攻擊殺死了,這個過程目前人為幹預不了。

從得病後的狀態來看,胰島b細胞都被殺死了,人無法新生胰島b細胞,目前的科學技術也沒辦法實現胰島b細胞再生,即使再生了,也有可能繼續被免疫細胞攻擊死。目前唯一可用的方法胰島b細胞移植,就是把別人的胰島b細胞移植到病人的肝臟裏生成胰島素用,但是一型的成功率較低。

說白了就是胰島b細胞已經被殺死了,無法修復。

關於所謂的可以修復五臟六腑,這種可以得諾貝爾獎的技術隨隨便便拿出來正規途徑躺著掙個幾百億沒問題的,又何必在這兒苦苦推銷呢。。。


建議下次溝通錄音後報警,保健品能宣傳成這樣子,不知道會害多少人

不僅僅是一型糖尿病沒法治癒,現在絕大部分疾病都不能治癒。

一型糖尿病的話從發病機制上看是自己的免疫細胞(就是攻擊細菌病毒的) 識別錯誤把胰島b細胞攻擊殺死了,這個過程目前人為幹預不了。

從得病後的狀態來看,胰島b細胞都被殺死了,人無法新生胰島b細胞,目前的科學技術也沒辦法實現胰島b細胞再生,即使再生了,也有可能繼續被免疫細胞攻擊死。目前唯一可用的方法胰島b細胞移植,就是把別人的胰島b細胞移植到病人的肝臟裏生成胰島素用,但是一型的成功率較低。

說白了就是胰島b細胞已經被殺死了,無法修復。

關於所謂的可以修復五臟六腑,這種可以得諾貝爾獎的技術隨隨便便拿出來正規途徑躺著掙個幾百億沒問題的,又何必在這兒苦苦推銷呢。。。


胰島素髮明以前,胰島素依賴型(1型)糖尿病是絕症,胰島素的發明,讓1型糖尿病變成了完全可以控制好的慢性病,所以得了諾貝爾醫學獎。胰島素的四位發現者:班廷,貝斯特,克里普,麥克萊德。1923年,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班廷和麥克萊德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

現在各種先進的控糖技術,實時動態血糖儀、胰島素泵、閉環控制系統、人工胰腺,等讓很多1型糖友的血糖控制的比健康人還平穩,已經可以做到不影響人壽命。

胰島素是體內唯一的降低血糖的激素,1型就是胰島素缺了,缺啥補啥,胰島素屬於替代補充治療,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替代胰島素。

發佈於 02-23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專業媒體

千萬不要輕信這些虛假的廣告,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這個產品絕對是騙人的。不管是一型糖尿病還是二型糖尿病,目前的方案都無法徹底治癒,雖然他沒說根治,但是不打胰島素對於一型糖尿病患者來說是完全錯誤的。

我們來看一型糖尿病的定義:一型糖尿病指的是各種原因導致的胰島內產生胰島素的B細胞嚴重減少或缺乏所導致的糖尿病,也就是說一型糖尿病是胰島素的絕對量不夠用,必須需要外源性的胰島素來補充,如果沒有外源性的胰島素補充,可因為高血糖的急性併發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導致死亡,所以在既往的糖尿病分類系統中,一型糖尿病也被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一型糖尿病並不是隻有青少年才患的;隨著對糖尿病的瞭解越來越深入,現在發現一些中年人甚至是老年人也可能因為胰島B細胞的下降而出現提醒糖尿病,因此,一型糖尿病不論年齡大小都可能患病,也不只是年輕人的「專利」。

至於一型糖尿病的原因,絕大多數是因為 自身免疫性胰島炎,身體對胰島細胞產生了抗體,抗體通過引起自身免疫性炎症破壞了胰島細胞,胰島被破壞了胰島素自然就沒了。這種損害一般是不可逆的損害,治療只能是注射胰島素來補充胰島素的缺乏。

糖尿病的發生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也就是說遺傳因素是無法改變的,或多或少在孃胎裏就帶上了易患糖尿病的「標籤」。這是人為沒法消除的因素。

美好生活源於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專業媒體。

發佈於 03-17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木木木木

就像一輛車,行駛過程中有零件壞了需要更換,可是原廠已經停產不再保修,也沒有配套零件出售了,怎麼辦?

又不能報廢時就只有先用其他相對匹配的零件,肯定不如原配的好,但至少能維持運轉,過段時間替代品又不好用了,那就只能再找個匹配的零件修理修理繼續用。

治癒什麼概念,功能和預期都要相當於沒出故障之前,那隻能返廠了,可是人沒法返廠。


千萬不要輕信這些虛假的廣告,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這個產品絕對是騙人的。不管是一型糖尿病還是二型糖尿病,目前的方案都無法徹底治癒,雖然他沒說根治,但是不打胰島素對於一型糖尿病患者來說是完全錯誤的。

我們來看一型糖尿病的定義:一型糖尿病指的是各種原因導致的胰島內產生胰島素的B細胞嚴重減少或缺乏所導致的糖尿病,也就是說一型糖尿病是胰島素的絕對量不夠用,必須需要外源性的胰島素來補充,如果沒有外源性的胰島素補充,可因為高血糖的急性併發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導致死亡,所以在既往的糖尿病分類系統中,一型糖尿病也被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一型糖尿病並不是隻有青少年才患的;隨著對糖尿病的瞭解越來越深入,現在發現一些中年人甚至是老年人也可能因為胰島B細胞的下降而出現提醒糖尿病,因此,一型糖尿病不論年齡大小都可能患病,也不只是年輕人的「專利」。

至於一型糖尿病的原因,絕大多數是因為 自身免疫性胰島炎,身體對胰島細胞產生了抗體,抗體通過引起自身免疫性炎症破壞了胰島細胞,胰島被破壞了胰島素自然就沒了。這種損害一般是不可逆的損害,治療只能是注射胰島素來補充胰島素的缺乏。

糖尿病的發生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也就是說遺傳因素是無法改變的,或多或少在孃胎裏就帶上了易患糖尿病的「標籤」。這是人為沒法消除的因素。

美好生活源於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專業媒體。

發佈於 03-17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木木木木

就像一輛車,行駛過程中有零件壞了需要更換,可是原廠已經停產不再保修,也沒有配套零件出售了,怎麼辦?

又不能報廢時就只有先用其他相對匹配的零件,肯定不如原配的好,但至少能維持運轉,過段時間替代品又不好用了,那就只能再找個匹配的零件修理修理繼續用。

治癒什麼概念,功能和預期都要相當於沒出故障之前,那隻能返廠了,可是人沒法返廠。


就像一輛車,行駛過程中有零件壞了需要更換,可是原廠已經停產不再保修,也沒有配套零件出售了,怎麼辦?

又不能報廢時就只有先用其他相對匹配的零件,肯定不如原配的好,但至少能維持運轉,過段時間替代品又不好用了,那就只能再找個匹配的零件修理修理繼續用。

治癒什麼概念,功能和預期都要相當於沒出故障之前,那隻能返廠了,可是人沒法返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