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廣告類型有什麼?


原文鏈接,有興趣可通篇閱讀,近5k字

AdBright皓量科技:2019中國移動互聯網廣告全鑒?

zhuanlan.zhihu.com圖標

一、類型——從開屏廣告再到激勵廣告

目前業內有兩種APP廣告劃分方法:

按照APP所屬行業進行劃分,可以分為搜索廣告、電商廣告、門戶及新聞廣告、垂直廣告(即豎屏視頻)、視頻廣告(即橫屏視頻)等。這種劃分形式適用於研究、分析機構,用來洞察各行業發展趨勢,比如18年抖音、快手APP的崛起,就極大的推升了垂直廣告份額的增長。

按照廣告位的屬性進行劃分,可以分為開屏廣告、橫幅廣告、插屏廣告、貼片廣告、信息流廣告、激勵廣告等。在筆者看來,這種劃分形式最為準確,廣告位是廣告主在廣告投放中直接的採買物,同一APP內也往往擁有多個廣告位,同一廣告位也有著多種形式。

1.開屏廣告【Splash】

開屏廣告(Splash Ad.)也被稱為啟動頁廣告,出現在 APP 啟動載入時,將廣告圖片或視頻展示固定時間(5秒),展示完畢後自動關閉並進入APP主頁面。

作為進入載體app的首要入口,開屏廣告在設計上有著尺寸大(APP內置最大的廣告位)、可跳過(一般放置於用戶較少觸碰的位置)的特點,基於此,開屏廣告的廣告可見性高、廣告效果好,是品牌廣告主的首選。

2.橫幅廣告【Banner】

橫幅廣告(Banner Ad.)是網路廣告最早採用的形式,也一直延用至移動端,以文字、圖片等富媒體形式,在APP 首頁、發現頁、專題詳情頁等頁面的頂部(含下拉刷新)、底部或中部呈現。

相對於開屏廣告,橫幅廣告在移動端設計上有著尺寸小、位置偏(照顧用戶體驗、避免誤觸)、支持輪播(動態展示不同廣告主的文字鏈/圖片)的特點,基於此,橫幅廣告難以吸引用戶注意力,廣告可見性和廣告效果都較差。

3.插屏廣告【Interstitial】

插屏廣告(Interstitial Ad.)是觸髮式廣告,在用戶做出相應的操作(如開啟、暫停、過關、跳轉、退出)後,彈出的以圖片、動圖、視頻等為表現形式的半屏或全屏廣告。

相較於橫幅廣告,插屏廣告曝光性強,很吸引用戶注意力,但容易引起用戶反感(打斷用戶正常使用APP的操作),立即關掉廣告。整體來看,插屏廣告影響用戶體驗,廣告可見性和廣告效果都很一般。

4.貼片廣告【Roll】

貼片廣告(Roll Ad.)即將廣告內容貼入視頻之中。可以分為視頻貼片和創可貼兩種形式,前者是將5s-60s不等的橫版視頻廣告,添加至視頻播放前、視頻播放中或視頻播放後這三個位置,後者將圖片/動圖等元素放在正在播放的視頻中。

視頻貼片廣告沿襲了PC時代的廣告位設計,整體廣告效果和視頻類型和質量相關較為密切,一般以傳統採買、競標的交易模式,而創可貼廣告可結合劇情設計,尺寸小的特點,使得用戶體驗更好,廣告可見性更高、廣告效果更好。

5.信息流廣告【Feeds】

信息流廣告(Feeds Ad.)是當前APP最流行的形式,出現於有內容產出的APP,是與APP的日常內容(如一則資訊、動態、圖片、視頻)融為一體的廣告形式。

相較於其他廣告位,信息流廣告是延展性、可玩性最強的廣告位,目前可記錄的形式就有數十種,文字鏈,小圖、組圖、大圖、豎版視頻等等。

由於原生性、內容性較強,信息流廣告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護用戶體驗,還能形成二次傳播,廣告效果優於大多數廣告位。

6.搜索廣告【Search】

搜索廣告(Search Ad.)也是觸髮式廣告,用戶搜索關鍵詞後,在搜索聯想、搜索結果中出現廣告,一般為廣告主的APP/商品,或者是帶有推廣性質的內容,以信息流的形式呈現。一般是應用商店,電商,搜索工具類的主流廣告位,近年來,大型社交、資訊類也在加快佈局。

不可置否,搜索廣告是轉化效果最強的廣告位,能夠形成用戶搜索——廣告引導——完成轉化(下載/下單)的環路。但想提供搜索廣告的APP,需要一定的搜索基數以及口碑(用戶信賴度),所以目前在移動廣告中,是應用門檻最高的廣告位。

7.激勵廣告【Incentive】

激勵廣告(Incentive Ad.),是利用激勵讓用戶接受廣告或做出指定行為,比如下載APP、觀看視頻等。可以分為積分牆和激勵視頻兩種形式,前者用戶可以完成指定操作獲取積分,並兌換獎勵,後者則讓用戶完成指定操作,獲取權益,比如遊戲復活,新增特權等。

互惠互利是激勵廣告的核心特點,對於APP來說,提供激勵廣告,能夠對付費意願不強的用戶流量變現,對於用戶來說,能通過操作獲取相應的權益,提升APP使用體驗。整體來看,激勵廣告的點擊成本低,廣告效果好。

二、策略——從原生廣告再到聯動廣告

策略,是據形勢發展而制定的行動方針和鬥爭方法。過去部分文章中經常將提升廣告效果的策略,如原生廣告,定性為可售賣的廣告位、混為一談。本部分筆者重新梳理和定義這些新策略:

1.原生廣告——新時代、新廣告設計理念

原生廣告誕生於2011年、爆紅於2013年,發源於國外,流行至全球。

Solve Media給出的定義是:「原生廣告是指一種通過在信息流裏發布具有相關性的內容產生價值,提升用戶體驗的特定商業模式。具體實現形式是將廣告作為內容的一部分植入到實際APP(PC)頁面設計中。

IDEAinside的創始人認為原生廣告有價值性、原生性、主動性這三個特點,簡而言之,原生廣告的內容是有價值的有意義,且和頁面融為一體,能夠讓用戶樂於閱讀和分享。原生廣告的原理,經過近5年的發展和實踐,已經有了詳實的應用方式和案例:

視頻:廣告內容融入視頻背景主題表情:廣告信息做成主題和皮膚控制項:廣告信息做成APP的一個操作組件信息流:廣告位樣式做成資訊/動態等.....

2.互動廣告——廣告也可以玩起來

從國內的發展節奏來看,互動廣告於16年年底摸索,在17年發跡、爆發,於18年行業井噴,並不斷湧現出新的形式和玩法。

互動廣告是一種廣告載體或廣告形式,其最大的價值是挖掘出了一個新的流量場景,並通過和用戶互動交流的方法,搭建廣告主和用戶之間的溝通橋樑。

不同於原生廣告融入當代廣告設計理念,互動廣告已經形成了完善的行業產業鏈,目前國內有豆盟(19年已上市)、推啊、互動推等數十家互動廣告企業,App開發者接入一個互動廣告SDK,交由互動廣告平臺分發售賣廣告,據筆者觀察,可以分為以下兩大類:

傳統活動廣告:廣告即「活動",用戶可點擊APP上的活動icon(實質上是廣告位),進入活動H5參與小遊戲,例如「轉盤抽獎、砸金蛋抽獎、刮刮卡抽獎」等,獲取廣告主的權益或福利,引導轉化。

互動視頻廣告:本質上也是活動廣告,但「青出於藍」,互動式體驗比較強,不僅流行,可玩性、定製性也強:

  • 針對遊戲廣告主的有試玩類,讓用戶通過h5在線試玩,不需下載體驗遊戲部分功能,真實的還原場景,帶來高轉化
  • 針對品牌廣告主的劇情類,有在廣告開始,出現互動選項,用戶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不同廣告劇情,加強互動以及和品牌的聯繫。

3.聯動廣告——視頻拍攝手法的跨界應用

「一鏡到底」是指拍攝中沒有cut情況,運用一定技巧將作品一次性拍攝完成的拍攝手法,常見於一些短視頻,當它跨界到廣告中,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呢?2019年的聯動廣告給了我們答案。

聯動廣告是將多個廣告位進行聯動展示同一廣告主的創意的形式,持續吸引用戶的注意力,目前常見的是開屏廣告和信息流廣告的組合,有以下特點:

  • 高觸達、高可見。從開屏到信息流的路徑式覆蓋,雙重曝光加持,強化用戶對廣告的記憶度的同時激發用戶對內容的深層興趣。
  • 高效傳播。支持靜態、動態等多種創意展示形態,不同的傳播形式觸達,降低曝光損耗,提升傳播效率。
  • 高性價比。多廣告位一次性採買,以更低價格達到雙優質資源聯動效果。

可以預見的是,聯動廣告在未來會結合影響需要,推出更多新的形式,諸如多個信息流廣告位、多頁面廣告位的聯動,將重複曝光,多創意形態、傳播模式的營銷價值發揮得淋漓盡致。

發佈於 2019-12-06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威思塔威思塔拜移動互聯網教

根據移動營銷平臺Mintegral的提供的廣告分類,移動平臺廣告類型分為原生視頻廣告,互動式廣告含可玩廣告,激勵廣告。

原生廣告:鑲嵌、創意、內容

原生廣告 (native advertising) 2012年在美國被提出, 鳳凰網率先將這一概念引入國內, 並為伊利量身定製了原生品牌新聞《中國「牛仔」的一天》。2013年起, 原生廣告開始被業界以及學界關注。現階段, 原生廣告還沒有一個標準且權威的定義, 學者們對於原生廣告有不同的理解, 喻國明教授認為原生廣告是「網站獨特且原有的體驗」, 鑲嵌、創意、內容是原生廣告的三個關鍵詞;康瑾教授認為原生廣告「是一種能夠指導廣告實踐的理念」, 意圖通過融入用戶體驗的方式使廣告原生化, 從而向受眾傳遞產品信息;艾瑞諮詢系列研究報告中認為原生廣告是「一種程度, 而非形式」, 原生廣告會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不斷出現新的表達方式。 [1]

中插廣告第一次以原生廣告的形式出現, 是在騰訊視頻出品的網劇《暗黑者2》中,藉助該網劇的故事背景和人物關係, 廣告方將品牌廣告做成了「番外篇」穿插在劇情中, 不少網友還記得在每當劇集播到一半的時候, 屏幕上緩慢飄出了「腦洞時間, 更加精彩」八個大字。除網劇外,網路遊戲也是原生廣告的一大「根據地」。[2]

互動廣告:我想和你有次美麗的邂逅

傳統廣告中,消費者是被動觀看報紙、雜誌、電視廣告、收聽廣播廣告等。缺少與消費者互動的過程。廣告最終是否真的讓消費者完全記住並對品牌產生良好印象就不得而知了。作為廣告,做的就是要消費者認識自己的品牌,並能夠印象深刻刺激其購買慾望,來達到促進消費行為的目的。因此要以消費者為中心,研究消費者的心理需求、注重消費者的感受,使各種設計元素能充分引起消費者的注意,誘發消費者「潛在的需求」和「深層動機」。而交互設計的引入,就是將消費者的地位提升,讓其被動轉變主動。吸引消費者去參與到廣告中,得到新奇、愉悅、感動等體驗對廣告產生好感而記住了其品牌。如Adobe為宣傳他們新上市的Creative Suite 3,在紐約樹起一面廣告牆,是一個15英尺長7英尺高的能與人交互的牆,當你路過的時候,這面牆就會按你走過的軌跡產生髮芽開花的動畫,當你慢下來想看看究竟的時候,動畫也慢下來了。這一互動過程肯定能令我們產生欣喜與愉悅感。[3]

激勵廣告:給消費者激勵包括內在和外在

作為激勵主體——廣告主或者廣告公司, 是在熟練掌握激勵理論和以上受眾參與的心理行為過程的基礎上, 給予一定的激勵措施。需求是整個激勵過程的起點, 正是因為受眾有各種各樣的需求才有被激勵的可能。因此, 廣告主或者廣告公司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各種內容型激勵理論的基礎上了解受眾可能涉及到的需求, 並根據廣告受眾的細分性, 深入挖掘該細分市場受眾的獨特需要, 這樣纔能有的放矢, 根據他們的需要設計廣告內容, 並將廣告信息傳播給受眾, 從而使廣告受眾在內部需求和外部刺激的基礎上產生想參與的動機。接下來, 要在期望理論和目標設置理論等過程型激勵理論的指導下, 設置合理的參與過程, 調試恰當的目標效價與期望值, 參與的門檻和目標不能太低沒有挑戰性, 也不能太高實現太困難, 要恰到好處, 同時也要承諾參與的受眾會得到一定的回報, 賦予參與行為以一定的價值, 同時也要積極與受眾互動, 鼓勵他們及時參與, 解答受眾疑惑並排除其參與的顧慮。具體參照2013年的「可口可樂暱稱瓶」。[4]

新型媒體的出現,在形式上更是豐富了交互的多樣性和創意性,通過採用AI驅動和精準演算法,使得類似於Mintegral的移動廣告平臺大放異彩。對於廣告主來說,雖然以上廣告理念已經存有一段時間,但是會有更多的創意廣告方式可選擇。

參考文獻:[1]原生廣告發展研究 武春霞 河北經貿大學

[2]精妙的網路原生廣告 王霜奉 上海信息化

[3]新媒體互動式廣告研究 謝沁沁 浙江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4]參與的激勵:數字媒體廣告傳播中的受眾行為管理 韓文靜 武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根據移動營銷平臺Mintegral的提供的廣告分類,移動平臺廣告類型分為原生視頻廣告,互動式廣告含可玩廣告,激勵廣告。

原生廣告:鑲嵌、創意、內容

原生廣告 (native advertising) 2012年在美國被提出, 鳳凰網率先將這一概念引入國內, 並為伊利量身定製了原生品牌新聞《中國「牛仔」的一天》。2013年起, 原生廣告開始被業界以及學界關注。現階段, 原生廣告還沒有一個標準且權威的定義, 學者們對於原生廣告有不同的理解, 喻國明教授認為原生廣告是「網站獨特且原有的體驗」, 鑲嵌、創意、內容是原生廣告的三個關鍵詞;康瑾教授認為原生廣告「是一種能夠指導廣告實踐的理念」, 意圖通過融入用戶體驗的方式使廣告原生化, 從而向受眾傳遞產品信息;艾瑞諮詢系列研究報告中認為原生廣告是「一種程度, 而非形式」, 原生廣告會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不斷出現新的表達方式。 [1]

中插廣告第一次以原生廣告的形式出現, 是在騰訊視頻出品的網劇《暗黑者2》中,藉助該網劇的故事背景和人物關係, 廣告方將品牌廣告做成了「番外篇」穿插在劇情中, 不少網友還記得在每當劇集播到一半的時候, 屏幕上緩慢飄出了「腦洞時間, 更加精彩」八個大字。除網劇外,網路遊戲也是原生廣告的一大「根據地」。[2]

互動廣告:我想和你有次美麗的邂逅

傳統廣告中,消費者是被動觀看報紙、雜誌、電視廣告、收聽廣播廣告等。缺少與消費者互動的過程。廣告最終是否真的讓消費者完全記住並對品牌產生良好印象就不得而知了。作為廣告,做的就是要消費者認識自己的品牌,並能夠印象深刻刺激其購買慾望,來達到促進消費行為的目的。因此要以消費者為中心,研究消費者的心理需求、注重消費者的感受,使各種設計元素能充分引起消費者的注意,誘發消費者「潛在的需求」和「深層動機」。而交互設計的引入,就是將消費者的地位提升,讓其被動轉變主動。吸引消費者去參與到廣告中,得到新奇、愉悅、感動等體驗對廣告產生好感而記住了其品牌。如Adobe為宣傳他們新上市的Creative Suite 3,在紐約樹起一面廣告牆,是一個15英尺長7英尺高的能與人交互的牆,當你路過的時候,這面牆就會按你走過的軌跡產生髮芽開花的動畫,當你慢下來想看看究竟的時候,動畫也慢下來了。這一互動過程肯定能令我們產生欣喜與愉悅感。[3]

激勵廣告:給消費者激勵包括內在和外在

作為激勵主體——廣告主或者廣告公司, 是在熟練掌握激勵理論和以上受眾參與的心理行為過程的基礎上, 給予一定的激勵措施。需求是整個激勵過程的起點, 正是因為受眾有各種各樣的需求才有被激勵的可能。因此, 廣告主或者廣告公司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各種內容型激勵理論的基礎上了解受眾可能涉及到的需求, 並根據廣告受眾的細分性, 深入挖掘該細分市場受眾的獨特需要, 這樣纔能有的放矢, 根據他們的需要設計廣告內容, 並將廣告信息傳播給受眾, 從而使廣告受眾在內部需求和外部刺激的基礎上產生想參與的動機。接下來, 要在期望理論和目標設置理論等過程型激勵理論的指導下, 設置合理的參與過程, 調試恰當的目標效價與期望值, 參與的門檻和目標不能太低沒有挑戰性, 也不能太高實現太困難, 要恰到好處, 同時也要承諾參與的受眾會得到一定的回報, 賦予參與行為以一定的價值, 同時也要積極與受眾互動, 鼓勵他們及時參與, 解答受眾疑惑並排除其參與的顧慮。具體參照2013年的「可口可樂暱稱瓶」。[4]

新型媒體的出現,在形式上更是豐富了交互的多樣性和創意性,通過採用AI驅動和精準演算法,使得類似於Mintegral的移動廣告平臺大放異彩。對於廣告主來說,雖然以上廣告理念已經存有一段時間,但是會有更多的創意廣告方式可選擇。

參考文獻:[1]原生廣告發展研究 武春霞 河北經貿大學

[2]精妙的網路原生廣告 王霜奉 上海信息化

[3]新媒體互動式廣告研究 謝沁沁 浙江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4]參與的激勵:數字媒體廣告傳播中的受眾行為管理 韓文靜 武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目前新型廣告類型大部分都屬於原生廣告。

按特徵可分為:內容類廣告(信息流)、插播廣告、激勵視頻,互動式效果廣告等類別,每一種類別源於原生,又高於原生,它們是以廣告的形式做到營銷的原汁原味。

一 內容類廣告(信息流)

 信息流廣告,也稱Feeds廣告,即在用戶查看的好友動態中插入推廣信息,並依據社交羣體屬性根據用戶喜好進行精準推薦。展現方式以文字圖片加鏈接為主,通常採用按點擊收費。信息流廣告依託海量的用戶數據和信息流生態體系,可精準捕捉用戶意圖,有效降低用戶幹擾,將廣告展現給目標客戶,並且容易激發受眾的主動性,促使其主動接受、分享。

信息流廣告

二 插播廣告

這種廣告形式叫「原創貼」,就是在劇中插播一段由劇中人物精心飾演的30秒tvc品牌廣告。《老九門》中,在視頻中間,經典電影的片頭出現,下方顯示「前方高能正片來襲」字樣,接著廣告內容出現,採用輕鬆的語調,並摻雜部分劇情。比如第二集中,陸建勛臥病在牀,陳皮幾次給他滋補良物沒用,後來給他喝了蒙牛新養道,陸建勛瞬間精神充沛了,最後是傳統視頻廣告慣例,對廣告內容的理性宣傳,讓觀眾區分廣告和劇情。

插播廣告

三 激勵視頻廣告

激勵型視頻廣告是一種全屏體驗,時間上通常不超過15秒,用戶可以選擇觀看視頻廣告來換取有價值的東西,例如虛擬貨幣、應用內積分、遊戲生命值等。並且視頻結尾帶有號召性的結束語,呼籲用戶下載。即手機遊戲用戶會通過觀看激勵性視頻廣告、參與調查、或者安裝推廣應用的方式來賺取遊戲中的虛擬獎勵。這種雙贏的方式更受到遊戲開發者和遊戲用戶的偏愛。
激勵視頻廣告

四 互動式效果廣告

最近很火的互動式效果廣告,就是通過遊戲的方式,把你的廣告包裝成獎品投放出去。

現在做這個的平臺很多,像變現管家那些,你可以上官網看一下。

他們具有一套高效的活動推薦系統,同時匹配一個在線量超過1000的活動庫,結合時事熱點和多重用戶興趣維度做持續更新,可大幅提升活動入口的點擊率。分享一個數字,同樣是開屏廣告,在點擊率上互動式效果廣告的入口素材比之前的普通廣告提高了3倍。

互動式效果廣告

很多人會認為「原生廣告」只是新瓶裝舊酒,並無新意,甚至有人說「這種提供定製化內容的方式跟印刷時代的模式差不多」。這種說法各執一份,但可以總結出原生廣告的兩個突出特點:

1、廣告內容化;2、用戶相關性——以力求實現廣告主營銷效果、媒體商業化、用戶體驗三方共贏。當然,移動廣告形式還遠不止這些,由於現在的技術發展非常迅速,各種新形式也隔三差五的就會出現,攢多幾個下次再嘮嗑。

這就不得不提到 In App Video(App內置視頻廣告)形式啦~

這種新型的廣告可以讓用戶主動參與到觀看視頻廣告當中來。不但能避免虛假流量,保證品牌安全和100%的廣告可見度,還為廣告主提供了最為優質的媒體傳播環境

為更有助於理解,以下為應用In App Video的實際案例:

廣告主希望使用VAST投放國內大型視頻網站的前貼片資源,並時時監測視頻播放完成率。

科普:VAST即Video Ad Serving Template,它是互聯網廣告署IAB制定的視頻廣告開放協議,視頻播放器直接請求某個VAST內容的url,讀取VAST中相關的素材及監測代碼即可獲取廣告素材內容並播放廣告。

大部分視頻媒體同自己廣告投放系統對接均採用該協議。

目前,國內絕大多數視頻網站在技術及流量方面尚難以支持廣告主的需求:一方面,大型視頻網站均不支持VAST投放及視頻播放完成率監測;另一方面,絕大多數視頻媒體無加拿大地區流量可供給。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尋找到適合的媒體——既可支持VAST投放,又擁有足夠的地區流量來滿足廣告主需求,成為最大挑戰。

充分理解廣告主希望高效提升傳播度這一需求之後,詳細研究了當前的媒體環境和用戶心理:如果可以讓用戶主動且有目的地觀看視頻廣告,廣告的關注度和有效性曝光將大幅提升。

同時,採用15s廣告視頻的形式,精準定向加拿大地區(廣告主要求)華人家庭,最大化提升視頻廣告的有效性傳播(即播放完成率),提升目標人羣對廣告主新款SUV車型的認知度。

因此本次推廣首推激勵型In App Video,吸引目標用戶主動觀看廣告。

激勵型In App Video是圍繞App的內購經濟,能夠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內容,用戶在觀看簡短的視頻廣告後,將獲得金幣、道具等獎勵。這種廣告形式的優勢在於:

  • 不影響用戶體驗:用戶可自行選擇是否觀看廣告,避免反感;用戶可以在使用App或玩遊戲的過程中,通過觀看廣告以作休息,這樣更容易吸引用戶注意力,並反向提高廣告效果
  • 通過觀看廣告獲取獎勵:讓用戶主動點擊看廣告,提升用戶對App的認可度與忠誠度,從而提升有效的品牌曝光

可以說,In App Video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廣告效果和用戶體驗之間的平衡,對開發商、廣告主、用戶均有益處:

  • 用戶主動選擇看廣告,廣告播放完成率可以得到較高的保證
  • 與前貼片資源價格相當,甚至更便宜,並且不會限制品牌類型
  • 比起強迫用戶觀看廣告,激勵型In App Video更受用戶青睞,廣告主的媒體購買成本也因更有效的曝光效果而花費得更具價值

由於本次推廣,面向加拿大地區華人,精選了Google、Fyber等渠道上優質的In App Video資源。同時,利用人羣定向技術的保障實現精準營銷,有效提升廣告曝光和點擊效果。

投放結果

本次汽車案例的投放,最終實現了超過廣告主預期的效果:

  • 曝光完成率113.4%,點擊率高達3%
  • Video start rate達到100%,100% completion rate高達91%,比預期提升了13.3%

強制性的廣告推送只會讓越來越多的用戶反感,為了讓廣告變得更好,讓更多用戶主動、願意點擊廣告,廣告主和營銷公司應提升讓廣告與內容無縫融合的能力——在精準推送的基礎上,讓廣告更加有趣、自然。

未來,In App Video將受到更多品牌廣告主的青睞。同時,隨著VR的興起,App將開發出更多互動場景,也會有越來越多的App加入到In App Video的開發設置中來,讓廣告植入更人性化、更豐富有趣,讓品牌與用戶的互動更有意義

【以上資料來源:舜飛程序化學院】

發佈於 2018-11-20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天空天空

對於需要快速展示世界觀、博玩家好感的遊戲來說,互動式廣告無疑是最直觀的展示方式。而怎樣讓遊戲給玩家一種彷彿置身於其中的感覺呢,3D視頻廣告則是一種好的互動式廣告形式。


對於需要快速展示世界觀、博玩家好感的遊戲來說,互動式廣告無疑是最直觀的展示方式。而怎樣讓遊戲給玩家一種彷彿置身於其中的感覺呢,3D視頻廣告則是一種好的互動式廣告形式。


目前來說,激勵性視頻廣告是主流的廣告形式之一,但不可忽視的是正在逐漸崛起並且未來可能佔據主導位置的互動式廣告中的可玩廣告形式。玩家可以直接點擊廣告體驗遊戲是否好玩,再決定要不要下載安裝。

比如某RPG遊戲量身定製的試玩廣告,把遊戲內最精彩、最有趣的部分給玩家試玩,激發玩家的興趣,使其主動去下載這款遊戲。如果說一條視頻廣告會誤導玩家對遊戲品質的看法,那麼可玩廣告則會使玩家相信自己親手試玩的遊戲體驗,從而提高下載幾率。因此,可試玩廣告可以提升廣告的轉化率。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