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三毛曾經回答過一個類似的問題,我每次失落,自我懷疑,羨慕那些社交遊刃有餘,工作事業有成,外邊光鮮亮麗的人對自己失望,厭惡,很喪的時候我就會找出來讀一讀。

現摘錄於下,希望能給題主一點點的幫助

一個女生去信問三毛「我今年廿九歲,未婚,是一家報關行最低層的辦事員,常常在我下班以後,回到租來的斗室裏,面對物質和精神都相當貧乏的人生,覺得活著的價值,十分……。對不起,我黯淡的心情,無法用文字來表達。我很自卑,請你告訴我,生命最終的目的何在?

三毛全集三毛經典文學作品 散文隨筆 小說p 三毛全集:京東¥ 98.00去購買?

以我如此卑微的人(我的容貌太平凡了),工作能力也有限,說不出有什麼特別的興趣,也從來沒有異性對我感興趣。

我真羨慕你,恨不得能夠活得像你,可惜我不能,請你多寫書給我看,豐富我的生命,不然,真不知活著還有什麼快樂?」

三毛是這樣回復她的

不快樂的女孩:

從你短短的自我介紹中,看來十分驚心,二十九歲正當年輕,居然一連串的用了——最低層、貧乏、黯淡、自卑、平凡、卑微、能力有限這許多不正確的定義來形容自己。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我也反覆思索過許多次,生命的意義和最終目的到底是什麼,目前我的答案卻只有一個,很簡單的一個,那便是「尋求真正的自由」,然後享受生命。

不快樂的女孩,你的心靈並不自由,對不對?當然,我也沒有做到絕對的超越,可是如你信中所寫的那些字句,我已不再用在自己身上了,雖然我們比較起來是差不多的。

如果我是你,第一步要做的事是加重對自我的期許與看重,將信中那一串又一串自卑的字句從生命中一把掃除,再也不輕看自己。

你有一個正當的職業,租得起一間房間,容貌不差,懂得在上下班之餘更進一步探索生命的意義,這都是很優美的事情,為何覺得自己卑微呢?你覺得卑微是因為沒有用自己的主觀眼在觀看自己,而用了社會一般的功利主義的眼光,這是十分遺憾的。

一個不欣賞自己的人,是難以快樂的。

當然,由你的來信中,很容易想見你部分的心情,你表達的能力並不弱,由你的文字中,明明白白可以看見一個都市單身女子對於生命的無可奈何與悲哀,這種無可奈何,並不浮淺,是值得看重的。

很實際的來說,不談空幻的方法,如果我住在你所謂的「斗室」裏,如果是我,第一件會做的事情,就是佈置我的房間。我會將房間粉刷成明朗的白色,給自己在窗上做上一幅美麗的窗簾,我在牀頭放一個普通的小收音機,在牆角做一個書架,給燈泡換一個溫暖而溫馨的燈罩,然後,我要去花市,仔細的挑幾盆看了悅目的盆景,放在我的窗口。如果仍有餘錢,我會去買幾張名畫的複製品——海報似的那種,將它掛在牆上……。這麼弄一下,以我的估價,是不會超過四千臺幣的,當然除了那架收音機之外,一切自己動手做,就省去了工匠費用,而且生活會有趣得多。

房間佈置得美麗,是享受生命改變心情的第一步,在我來說,它不再是斗室了。然後,當我發薪水的時候——如果我是你,我要給自己用極少的錢,去買一件美麗又實用的衣服。如果我覺得心情不夠開朗,我很可能去一家美髮店,花一百臺幣修剪一下終年不變的髮型,換一個樣子,給自己耳目一新的快樂。我會在又發薪水的下一個月,為自己挑幾樣淡色的化妝品,或者再買一雙新鞋。當然,薪水仍然是每個月會領的,下班後也有四五小時的空閑,那時候,我可能去青年會報名學學語文、插花或者其他感興趣的課程,不要有壓力的每週夜間上兩次課,是改換環境又充實自己的另一個方式。

你看,如果我是你,我慢慢的在變了。

我去上上課,也許可能交到一些朋友,我的小房間既然那麼美麗,那麼也許偶爾可以請朋友來坐坐,談談各自的生活和夢想。

慢慢的,我不再那麼自卑了,我勇於接觸善良而有品德的人羣(這種人在社會上仍有許多許多),我會發覺,原來大家都很平凡——可是優美,正如自己一樣。我更會發覺,原來一個美麗的生活,並不需要太多的金錢便可以達到。我也不再計較異性對我感不感興趣,因為我自己的生活一點一點的豐富起來,自得其樂都來不及,還想那麼多嗎?如果我是你,我會不再等三毛出新書,我自己寫札記,寫給自己欣賞,我慢慢的會發覺,我自己寫的東西也有風格和趣味,我真是一個可愛的女人。

知乎鹽選會員暢享鹽選專欄、Live、電子書等海量會員內容新用戶僅 9 元¥ 19.00去購買?

不快樂的女孩子,請你要行動呀!不要依賴他人給你快樂。你先去將房間佈置起來,勉強自己去做,會發覺事情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難,而且,興趣是可以尋求的,東試試西試試,只要心中認定喜歡的,便去培養它,成為下班之後的消遣。

可是,我仍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最深的快樂,是幫助他人,而不只是在自我的世界裡享受——當然,享受自我的生命也是很重要的。你先將自己假想為他人,幫助自己建立起信心,下決心改變一下目前的生活方式,把自己弄得活潑起來,不要任憑生命再做賠本的流逝和傷感,起碼你得試一下,儘力的去試一下,好不好?

享受生命的方法很多很多,問題是你一定要有行動,空想是不行的。下次給我寫信的時候,署名快樂的女孩,將那個「不」字刪掉了好嗎?

你的朋友三毛上

讀書的力量京東¥ 29.90去購買?

文章很長,謝謝你能閱讀完它。

希望三毛的文字能帶給你帶來哪怕一點點的溫暖,其實我們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很多事情依然可以改變,哪怕只是改變一下你的室內裝飾和環境,哪怕只是改變自己的心境。


先放棄改變自己的想法。

我們每個人都不完美,你看到的別人的好,也是別人展現出來的一部分。要學會對自己寬容,接受自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

原本就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不過是適不適合而已,所以你也並不必那麼糾結其中。

你見過幾個你認為幸福快樂的人是天天和自己死磕的?

所以,放寬你的心,當你放而不結的時候,你會神奇的發現,你已經改變了自己。

有些結,就是越掙扎,越緊。愛咋地咋地的時候,它反而自己開了。

祝好


首先我想說的是不錯,既然你已經想改變自己,同時準備付諸於行動,這一點已經比大多數人要強很多了,至少是心態上的強。

所以第一步,先立目標!你要想清楚你希望你的未來5年甚至10年後成為什麼樣的人,然後慢慢分解,思考我今後的每一年要如何努力才能一步一步成為這樣的人!尤其記住,這樣的目標不能好高騖遠,是基於你目前的工作,經驗,生活所定下來的,千萬不要像別人一樣先定一個小目標,賺一個億……

哎……扯遠啦,年紀大了愛囉嗦……

然後就是第二步,改變從來都是反人性化的,誰不想往牀上一躺,抖音微博刷起來,手機一橫玩起來。所以你準備好了嗎?你有準備開始自律了嗎?你有準備每天朝著你的目標努力嗎?你有準備把你藍牙耳機裏每天蹦擦蹦擦的音樂換成英語或者是語音課程了麼?你有準備每天的揹包裏放一本書隨時拿出來翻閱麼?這種準備給你灌千萬碗雞湯都沒用,只能靠你自己醒悟!

比你優秀的人都還在努力,希望你有一天實現你的夢想!


1.換個新髮型,從頭開始。

2.找到自己的穿衣風格。

3.努力的工作,最好能成為本行專家。

4.多看書。

5.每天寫復盤日記,不用多,三行就行。

6.自己學會做美食。自己犒賞自己的胃。

7.學習一項新技能。

8.女孩子學會化妝。男孩子學會用男士護膚品護膚。《膚白貌美的人會自信。自信就會改變自己。》

9.日行一善,可以是給乞討人員錢,可以在支付寶加入相互寶。。。善良的人最美。

10.嘗試做你以前不敢嘗試的事情,比如蹦極。

11.存錢《準備一張銀行卡,不要開網銀,把你收入的百分之40存進去,然後把卡放到家裡,這筆錢是你不到萬不得已不能動的錢,三年以後,這張卡里的錢就是你自信的理由。》

12.早睡早起。健身。堅持下去,你就超越了百分之70的同齡人!

就寫這麼多吧,感覺這個也是為我自己寫的。共勉。


對於這麼個話題,這段時間,自己也一直看這方面的書,也想通過這個話題梳理出一個關於改變的系統方法。

這次梳理出的系統方法主要來自《了不起的我》這本書,所以如果對自我改變方面有強烈需求的夥伴可以強烈推薦這本書。

黃金思維圈:討論怎麼做之前,先搞清為什麼!

在討論怎麼做之前,都可以按照黃金思維圈法則思考為什麼我需要改變!

為什麼需要這麼思考呢?

有時候我們往往把所有的不如意和不順利都歸結為需要改變。

比如找到了一個工作後,做了幾個月,覺得不滿意,或者遇到了一些困難。怎麼辦?改變,立馬辭職再換一份工作,又做了幾個月,不滿意,又改變。

就這樣一不滿意就通過換工作來改變。

這樣的方式,也許有人真的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可也有很多人可能會因為頻繁換工作,而失去了持續積累經驗的機會,而導致浪費了很多積累能力的時間。

可見,改變並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特效藥!

有時候我們需要改變的恰恰是【面對眼前困難的應對方式】。

也就是說,有時候我們想改變自己的念頭本身就是需要改變的。

這分兩種情況:

1)要判斷是否存在真正需要改變的問題

很多時候,這個世界就是充滿了不如意,我們並沒有什麼問題,世界就是如此而已。

我們拚命努力的工作,最後升職加薪的不是自己,而是別人,這並不代表自己有什麼問題,而可能就是因為那個職位就是稀缺性。

我們默默為女神付出,人家就是不喜歡我,並不代表自己有問題需要改變什麼,可能就是因為我們不是人家喜歡的類型而已。

我們本身不是晨型人,卻看到那些比自己優秀的人各個5點起牀,於是也發誓要改變,要早起,結果反而讓自己一天都很疲憊。這也是因為自己本身就沒什麼問題,卻因為他人的習慣和眼光強行改變自己導致的。

2)我們的改變是否符合自然規律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定的自然規律。

剛剛找到一個新領域的工作,最初的一段時間一定會遇到很多困難,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我們只需要接納自己,接納所發生的一切,勇敢面對,虛心請教,在解決一個個困難的過程中吸取經驗,獲得成長。

學習任何一個技能,剛開始的時候也會遇到各種不適應和挫折,我們要做的也僅僅是對自己保持信心,更加努力的找到入門之道,而不是所謂的改變而放棄。

可見,這都是我們需要在思考怎麼做之前為什麼需要改變的原因。

象和騎象人:改變的本質是新體驗

有本書叫《象和騎象人》把我們每一個人分為了兩個自我,一個理性自我,一個感性自我。感性的自我是一頭大象,而理性的自我是一個弱小的騎象人。

騎象人雖然手握著韁繩,看起來可以控制大象。實際上這種控制非常有限。

  • 大象本身的【力量】很大,當大象脾氣上來的時候,騎象人沒有任何辦法
  • 大象是受【情感】驅動,既會因為負面情緒阻礙行為,又會因為正面情緒推動行為
  • 大象主要是根據【實際的體驗】而產生不同的情緒而不是一些抽象的事物,比如期待,願景,希望。

所以為什麼說【知道那麼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

我們的騎象人學到了很多道理,卻無法把這些道理轉化為實際的體驗讓大象也實實在在感受到這些道理的好處。

相反,大象所能感受到的往往是在踐行這些道理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一些不適感,甚至是挫折感,這就是我們很容易放棄繼續踐行的原因。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一些【心理舒適區】。這所謂的心裡舒適區,並不一定是讓我們感到舒適的區域。在我們遇到一些困難和麻煩的時候,我們內心深處總會有一些熟悉的應對方式,哪怕我們本身並不認同這樣的方式,可到某一特定的場景,我們就會不受控制的習慣性採用這樣的應對方式。

比如一感覺到壓力大,就想抽煙,就開始刷抖音,刷朋友圈等等。

得到APP創始人羅振宇說過一句話:「你所認為的問題,是別人的解決方案」,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要想真正解決問題,真正實現改變,不是強行禁止抽煙,禁止刷抖音,而是用新體驗取代舊體驗,用新解決方案取代舊解決方案。

心理免疫X光片:為自己的不作為做診斷

在搞清楚改變的本質後,就需要真正開始行動了。

我們首先需要做一個診斷。

很多時候,我們常常會出現一些言行不一的情況:明明目標是第二天早上5點起牀,前一天晚上12點過了,還沒睡覺;明明說要養成每天寫500字的習慣,卻遲遲沒有開始;明明想和同事打好關係,可是每次喫午飯的時候,卻總是自己一個人喫獨食。

為什麼明明想要改變,卻往往在很多時候有力不從心的時候呢?

《了不起的我》這本書裏就推薦了一個方法:【心理免疫X光片】,用來對自己的這些不作為的行為進行一個診斷。

1)明確行動目標

2)列出跟行動目標不一致的行為

3)指出這些行為的隱藏好處

4)從隱藏好處推斷出自己的內心隱含假設

舉個例子:

我計劃今天早上5:00起牀,結果昨天晚上仍然在12:00以後睡覺。

我就會對這樣一個行為進行診斷:

1)明確行動目標

今天早上5:00起牀。

2)列出跟行動目標不一致的行為

昨天晚上12:00以後我仍然沒有上牀睡覺。

3)指出這些行為的隱藏好處

為什麼需要指出隱藏好處呢?

因為我們做的很多事情看起來和自己的目標不一致,實際上它對我們體內的那頭大象會有一些潛在的好處,這才會讓大象不顧騎象人的想法,自顧自的。

比如我之所以12:00以後還不想睡,就是因為內心的那頭大象總覺得睡那麼早,時間都浪費了。

所以這樣的行為會讓自己感覺這一天過的很充實。

4)從隱藏好處推斷出自己的內心隱含假設

我們之所以會覺得這些行為對我們來說有好處,就是因為內心深處

從上面的好處,我大致可以推斷出自己內心假設:12:00之前睡覺對我來說有點浪費時間。

由此可見,做出診斷的核心就是找出自己內心的隱含假設。

小步子法則:邁出第一步,建立最小增強迴路

當我們找到自己內心的隱含假設後,就需要通過行動來驗證自己的假設。

驗證假設的核心目標就是創造出新體驗,讓體內的大象感受到和自己之前的假設不一樣的體驗。

不過有時候,剛開始就想要創造出不一樣的新體驗,可能需要大量的努力,或者能力上暫時滿足不了。

比如我想養成每天持續寫作的好習慣。

最好的辦法就是每天寫一篇文章。

可是自己的能力又暫時做不到,怎麼辦呢?

真的要等到自己有這個能力再開始嗎?

當然不是了!

每天寫一篇文章做不到的話,那就每天寫個300字的微文好了。

這就是小步子法則。

為什麼小步子法則是有效的呢?

這是跟系統理論裏的【增強迴路】這個概念相關。

所謂的增強迴路,簡單的說是一個自成閉環的因果迴路:因推動果,果反過來推動因,就這樣彼此推動,不斷加強的關係。

比如,每天寫個200字,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自己,自己的寫作技能也會慢慢提高,那自己對於寫作的信心提高,自己也有能力寫更多的字。

就這樣通過一個小的增強迴路不斷運行,迴路就會變得越來越大,自己對於寫作的信心越來越大,對於寫作的掌控感也越來越強。

所以,邁出第一步是非常關鍵的。

環境場:用儀式感建立習慣

邁出第一步後,後面仍然是有可能會放棄的。

那又如何做呢?

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在公司裏工作就是要比在家裡工作效率高;週末的時候,很多人也寧願去圖書館或者去咖啡館做事情,也會比在家裡工作效率高;有些人在需要專註做事情之前會冥想5分鐘,或者做幾次深呼吸,或者開啟一個鬧鈴。

這種切換空間場合,或者用一種特定的行為儀式來開啟行動的方式就叫「環境場」。

這種環境場就是用一種特定的環境或者儀式來給自己體內大象一個暗示:現在是該養成XX習慣的,或者完成XX任務的時候了。

所以我們就需要在自己的條件範圍之內養一個場幫助自己養成合理的習慣。

比如自己如果要每天寫作,就可以專門呆在自己的書房裡,安排一張用來寫作的桌子,在牆上貼一些關於寫作的金句,當寫作的時候,電腦上斷網,只開跟寫作有關的工具,等等。

正向賦能:愧疚是最大的負能量

我們很多時候在改變的過程中,中途放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過程中因為一些特殊原因中斷了幾次。

而就是因為那幾次中斷,導致了自己內心有了很強的愧疚感,焦慮感,甚至恐懼感,愧疚自己連這樣的改變都做不到。

而就這樣的一種微妙心理就會導致後面中斷的次數越來越多,直至最後完全放棄。

可見,愧疚是最大的負能量,很多全面的崩盤都是從那一絲絲的愧疚感中產生。

所以要想能實現徹底的改變,自己需要隨時做好心理建設,不管自己今天是完成了目標還是沒有完成目標,都需要正向為自己賦能,告訴自己:自己可以做的更好!

結語

改變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經歷各種反覆。

決定改變之前需要三思,自己想改變的念頭是否需要改變。

一旦確定要改變了,就要認清這是個漫長的過程,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

穩紮穩打,通過合理的方法,一步步前進,哪怕中間停滯了,或者乾脆後退了,不要緊,收拾心情,相信自己還可以繼續前進,不斷邁出那一步,就一定會有完成改變之路的那一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