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没有民族屠杀过,或者民族集体迁移出去。中国如今的56个民族在世界上看,是算多呢还是少呢?


毗舍耶人。南宋年间突然出现在闽南沿海、澎湖列岛。面目「漆黑」,语言不通,与中国完全没有过往来,在海上来去自如,四处劫掠为生,野蛮吃人肉,喜好铁器(说明未进入铁器时代)。出现在乾道年(1165年—1173年 )、淳熙年(1174年-1189年),之后突然销声匿迹。再往后元朝至正九年(1349年)短暂出现在汪大渊的《岛夷志略》中「故东洋闻毗舍耶之名,皆畏避之也」。

一般认为,毗舍耶为吕宋群岛中部的米沙鄢族。南岛民族多有航海传统,且在同时代也有吕宋群岛北部的巴布延族「白蒲延」到福建沿海的模糊记录,不能简单用米沙鄢距离中国较远难以到达就进行否认。该说法的不足之处在于《诸蕃志》记载毗舍耶与澎湖「烟火相望」,但可能作者只是根据劫掠频发做的简单判断。

在周运中《南宋台湾毗舍耶人与谈马颜人新考》,提到「可能是北迁的米沙鄢人」定居在台湾岛上,现今台湾原住民的「放索社」可能为米沙鄢人后裔。而在张崇根《毗舍耶-宋代台湾之别称》,则认为「毗舍耶作为地名,是宋代台湾的别称;其地相当于台湾北部;毗舍耶作为土著居民,应为高山族的一支-泰雅人的先民。」

另有根据毗舍耶食人的记录,推断可能是琉球屿(小琉球)原住民。根据1622年荷兰舰队司令《雷约兹日记》:「荷人至一小岛(村上直次郎考证为琉球屿),欲派数名士兵登陆,汉人译员不愿同行,据说该岛住著四百多凶悍的食人者,见人则避匿不见,三年前有三百多汉人被害。」只是小琉球原住民已经被荷兰人灭族,无从做实地考证。

在《汪大猷行状》中,提到有将真腊(柬埔寨)商人误认为毗舍耶人的记录。因此这个「肌体漆黑」可能不是真的漆黑,而是接近东南亚及台湾土著的肤色。

「乾道七年(1171年)……四月起 汪(大猷)知泉州海中大洲号平湖,邦人就植粟、麦、麻,有毗舍耶蛮, 扬飘奄至,肌体漆黑,语言不通,种植皆为所获,调兵逐捕,则入水持其舟而已,俘民为乡导,劫掠近城赤屿洲。于是春夏遣戍,秋暮始归,劳费不赀。公即其地造屋二百区,留屯水军,蛮不复来。」

记载在周必大《文忠集》所收录的《神道碑》「乾道七年(1171年)四月,起知泉州,到郡。……郡实滨海,中有沙洲数万亩,号平湖。忽为岛夷号毗舍邪者掩至,尽刈所种。他日又登岸杀略,禽四百余人,歼其渠魁,余分配诸郡。初则每遇南风,遣戍为备,更迭劳扰,公即其地造屋二百间, 遣将分屯,军民分屯,军民皆以为便,不敢犯境。后左翼军狃于盗赏,忽又报侵犯,径捕至庭,自以为功。公曰: 毗舍邪面目如漆,黥涅不辨,此其人服饰俱不类,何耶? 察之, 乃真腊大商,四舟俱行, 其二已到,余二舟以疑似被诬。记载在楼钥《攻媿集》收录的《汪大猷行状》「永宁寨(地名水澳),去法石七十里。初乾道间,毗舍耶国人,冠杀官民,遂置寨于此。其地频临大海,直望东洋,一日一夜可至彭湖。彭湖之人,遇夜不敢举烟,以为流求国望见,必来作□,以此言之,置城寨得其地。」记载在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公文集》收录的《申枢密院措置沿海事宜状》「毗舍耶,语言不通,商贩不及,袒裸盱雕,殆畜类也。泉有海岛曰彭湖,隶晋江县,与其国密迩,烟火相望,时至寇掠。其来不测,多罹生啖之害,居民苦之。淳熙间,国之酋豪,常率数百辈,猝至泉之水澳、围头等村,恣行凶暴,残人无数,淫其妇女,已而杀之。喜铁器及匙筋,人闭户则免,但其门圈而去。掷以匙筋,则俯拾之,可缓数步。官军擒捕,见铁骑则竞其甲,骈首就戮而不知悔。临敌用镖枪,系绳十余为操纵,盖爱其铁不忍弃也。不架舟楫,惟以竹筏从事,可叠如屏风,意则群升之浮水而遁。」记载在赵汝适《诸蕃志》

「白蒲延大掠流鹅湾,周巡抚轻战而溃,君代尉驰往,三日中坐缚其酋二,贼无遣。」

记载于叶适《水心文集·周镇伯墓志铭》


唐朝强盛时期为了海洋商税,允许波斯人和阿拉伯客商居住在广州城,最多的时候多达十几万。

详情:

匿名用户:有哪些中国历史发现于境外史料而未见于中国史籍??

www.zhihu.com图标

等到安史之乱后,大唐国力衰退,地方官无力管辖当地番商,以至于商人撕掉面皮开始打造武器组织私人武装。一度因为广州官府试图合理追缴欠税而发兵攻陷番禺官府衙门,烧杀城内汉族普通商贩,当地官员翻墙逃走。

这件事就这么被轻描淡写的盖了过去,此后广州几乎沦陷,当地大小事务基本由外来移民把握,形成实际上的割据。

最后唐末大起义,黄巢在北方站不住脚,被朝廷围剿的兵马驱赶到岭南,索性黄巢就把广州当成自己的目标和落脚点。几个月内一口气杀掉十几万外来移民后裔,重新夺回广州市。

这件事被大量仓皇出逃的海外商人记载,多方佐证。黄巢就这件事上,称呼一句民族英雄丝毫不为过。


大概提几个有名的……

1、匈奴人

严格来讲算不上一个民族,是一个部落联盟。东汉灭亡北匈奴后,少部分残部往中亚方向迁徙,并消失在史料的记录中……一部分融入新崛的鲜卑,变成了鲜卑人的一部分。大部分北匈奴人则南迁到河套汇入南匈奴(羌胡)中。南匈奴人最后迁入汉地与当地人融合互化成为「五胡乱华」的滥觞,至南北朝时期已多半汉化为汉人。

2、鲜卑人

崛起于大兴安岭的部落联盟。由于气候变冷的因素,少部分留在草原成为「柔然」的伊始,大部分则与匈奴人一道南迁进入西晋……五胡乱华后,鲜卑人建立起了一个个中原政权开始汉化,至北魏灭亡时,已多半汉化为汉人。而北方的柔然鲜卑人被「锻奴」突厥日翻后融入突厥部落联盟中……

补充:吐谷浑为慕容鲜卑族建立,大约于五胡乱华时期迁入今青海。隋炀帝灭吐谷浑后部分融入汉人部分融入羌人。

3、突厥人

首先,土耳其对突厥只有部分文化上的传承,土耳其的祖先并不是突厥人。突厥部早先是柔然人的「锻奴」(负责打铁的奴隶),趁柔然衰弱后与铁勒人推翻柔然建立突厥汗国,后分东西突厥。东突厥被唐灭掉后部分南迁融入汉人,留在草原的融入回纥人。

至于西突厥人则在西突厥汗国灭亡后继续活跃在中亚,成为今天中亚各民族(维吾尔、哈萨克、土库曼……)的祖先之一。

4、高句丽人

是东北的扶余人与濊貊人杂糅后建立的农耕王朝。在被唐朝灭亡后,大部分被迁(俘)到汉地融入汉人,少部分南迁到新罗成为今天部分韩国人的祖先。另有部分留在东北,后建立渤海国,渤海国于十世纪被契丹所灭,其部融入契丹人。

5、党项与契丹

党项是羌胡的一只,活跃于关陇;契丹与鲜卑同属东胡后裔活跃于大兴安岭南麓。二者皆在唐宋鼎革的乱局中浑水摸鱼不断壮大……蒙古人崛起后,党项人与契丹人已经相当汉化,于是被蒙古人与女真人、南(宋)人等同视之融入汉人中。

6、女真人

满清后全部汉化为汉人……(因为太熟悉,我就偷懒不写了)

至于问:

有没有民族屠杀性质的历史事件?

有!前几年吹的冉闵杀胡令属于比较典型的。非典型的比如匈奴屠月氏,留在南疆的称为「小月氏」后被北魏征服。迁到中亚称为「大月氏」在与当地人杂处后建立贵霜帝国。

五十六个民族算不算多?

算多。


党项族,在我国古代史上是西夏国的主体民族(西夏国的民族构成主要是党项+汉)。

由于成思吉汗被拖在了西夏战场,在军营中得病死了,生前遗恨未能灭了西夏,所以蒙古人特别仇恨西夏,灭夏后大肆屠杀党项人,并对党项人的文化和西夏文的图书资料进行了有目的销毁。

现在的西夏帝陵,已经是一片废墟,推测最有可能就是蒙国帝国干的。因为蒙古人基本上没有尊重前代帝王陵的观念和习惯,南宋帝陵都挖了还会把一个西夏帝陵当回事儿吗?


百越、鲜卑、契丹。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